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8年,阶级斗争的烟云密布中华大地,上海市作协也不例外。刚刚三十岁的戴厚英因为工作积极,口齿伶俐,批判“毒草”时总是打冲锋,已经成为作协文学研究所的笔杆子,上海作协“文革领导小组”的第四把手,人称“小钢炮”。
而闻捷,1938年就参加革命,早已成为有名的诗人、高级干部,一轮又一轮的政治运动后,他开始怀疑和厌倦。为了脱离北京文艺界的政治斗争,主动要求南下上海京剧院工作。普天之下,哪有世外桃源?由于派系斗争,张春桥指示一定要查清他的历史问题。
所谓历史问题,是他16岁那年,和十几个同志不幸被国民党逮捕,按照上级传递的意思,为了保全地下党组织,大家集体写了一份“悔过书”,表示“误读不良书籍,结交不良人等”,就被放了出来,不料,这成了他一生都难以洗刷的污点。
于是戴厚英成为了闻捷群众办案组的成员,负责谈话和监视。革命的荷尔蒙让每一个人都失去了本来的模样,她对这个“变节分子”不假颜色,从不单独讲话。而才华横溢的诗人却天性不改,每次谈话总是滔滔不绝。
她对他的同情是从那一天开始:闻捷的妻子不堪批斗的压力,跳楼自杀。她负责把这个噩耗告诉他。当她看到泪水从他的指缝中落下,本性的善良攻破了阶级的壁垒,她开始同情这个专政对象。那时,她无法挽留发生外遇的丈夫,离了婚独自抚养女儿,闻捷的小女儿看望父亲时相对无言的痛苦,触动了做母亲的她,开始第一次反思革命的不近情理。
斗争的风潮起起落落,挖不出更多罪证的阔捷,成为可以放松的“死老虎”,心直口快、争强好胜的她。成为了被批判的“活老虎”。他们被下放到干校种菜,每天晚上两人往返六七里路去村长家汇报劳动的情况。星空下那一条长满野草花的小道,见证了两颗越走越近的心灵。她说:“我们牵手在一个雷雨之夜,那也许预示着这份爱情即将遭受的磨难。”
沉醉在幸福中的这一对,毫不避人,他们一边干活一边说悄悄话,还相约去海边抓螃蟹,去镇上喝一碗豆腐汤,尽情享受苦到头的生活里来之不易的甘甜。或许是因为政治上的“幼稚”,他们兴奋地向亲友广发信件宣告相爱,还向军宣队上交了结婚申请。
等来的,却是一个晴天霹雳。上级宣布:“戴厚英年底就调去吉林!谁让你们恋爱的?你是不是看上他的存款了?”
为了证明爱情的清白,闻捷写了一份报告,要求把所有的几千元存款作为党费上交。他安慰恋人:“我等你,你去十年我等你十年,去一辈子等你一辈子!”
然而,批判会开始了:“闻捷腐蚀造反派!”“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疯狂反扑!”“文艺黑线的死灰复燃!”斗争的声浪中,他们像两只等待宰割的无助羔羊。
甚至有人跟踪监视他们,“组织”的耳目无处不在。朋友说,这是张春桥批示的结果。他们彻底绝望了,两人抛头痛哭。他说:“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活头?不如学普希金为情自杀!t”“不行,你要活着等我回来”“好,我只是胡思乱想,他们不许我们爱,但我们总算爱过了,记住这个曾经爱过你的狗熊吧。”
第二天,闻捷在家中开煤气自杀。
那正是他们相爱的一百天,他们从幸福的云端跌入冰冷的海水,他是她的唯一,她是他的唯一。
她说,这一百天胜过一百年。爱情的闪电让她重生,当年批判人道主义思想的她,写下人道主义精神巨著《诗人之死》《人啊人》,她用余生来书写对爱人的怀念,对“革命”的反思。
距离第一次阅读戴厚英的著作,已经二十余年了。我依然记得当初他们的爱情流下的泪水,依然相信世间有最纯粹的爱情,足教人生死相许。
而闻捷,1938年就参加革命,早已成为有名的诗人、高级干部,一轮又一轮的政治运动后,他开始怀疑和厌倦。为了脱离北京文艺界的政治斗争,主动要求南下上海京剧院工作。普天之下,哪有世外桃源?由于派系斗争,张春桥指示一定要查清他的历史问题。
所谓历史问题,是他16岁那年,和十几个同志不幸被国民党逮捕,按照上级传递的意思,为了保全地下党组织,大家集体写了一份“悔过书”,表示“误读不良书籍,结交不良人等”,就被放了出来,不料,这成了他一生都难以洗刷的污点。
于是戴厚英成为了闻捷群众办案组的成员,负责谈话和监视。革命的荷尔蒙让每一个人都失去了本来的模样,她对这个“变节分子”不假颜色,从不单独讲话。而才华横溢的诗人却天性不改,每次谈话总是滔滔不绝。
她对他的同情是从那一天开始:闻捷的妻子不堪批斗的压力,跳楼自杀。她负责把这个噩耗告诉他。当她看到泪水从他的指缝中落下,本性的善良攻破了阶级的壁垒,她开始同情这个专政对象。那时,她无法挽留发生外遇的丈夫,离了婚独自抚养女儿,闻捷的小女儿看望父亲时相对无言的痛苦,触动了做母亲的她,开始第一次反思革命的不近情理。
斗争的风潮起起落落,挖不出更多罪证的阔捷,成为可以放松的“死老虎”,心直口快、争强好胜的她。成为了被批判的“活老虎”。他们被下放到干校种菜,每天晚上两人往返六七里路去村长家汇报劳动的情况。星空下那一条长满野草花的小道,见证了两颗越走越近的心灵。她说:“我们牵手在一个雷雨之夜,那也许预示着这份爱情即将遭受的磨难。”
沉醉在幸福中的这一对,毫不避人,他们一边干活一边说悄悄话,还相约去海边抓螃蟹,去镇上喝一碗豆腐汤,尽情享受苦到头的生活里来之不易的甘甜。或许是因为政治上的“幼稚”,他们兴奋地向亲友广发信件宣告相爱,还向军宣队上交了结婚申请。
等来的,却是一个晴天霹雳。上级宣布:“戴厚英年底就调去吉林!谁让你们恋爱的?你是不是看上他的存款了?”
为了证明爱情的清白,闻捷写了一份报告,要求把所有的几千元存款作为党费上交。他安慰恋人:“我等你,你去十年我等你十年,去一辈子等你一辈子!”
然而,批判会开始了:“闻捷腐蚀造反派!”“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疯狂反扑!”“文艺黑线的死灰复燃!”斗争的声浪中,他们像两只等待宰割的无助羔羊。
甚至有人跟踪监视他们,“组织”的耳目无处不在。朋友说,这是张春桥批示的结果。他们彻底绝望了,两人抛头痛哭。他说:“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活头?不如学普希金为情自杀!t”“不行,你要活着等我回来”“好,我只是胡思乱想,他们不许我们爱,但我们总算爱过了,记住这个曾经爱过你的狗熊吧。”
第二天,闻捷在家中开煤气自杀。
那正是他们相爱的一百天,他们从幸福的云端跌入冰冷的海水,他是她的唯一,她是他的唯一。
她说,这一百天胜过一百年。爱情的闪电让她重生,当年批判人道主义思想的她,写下人道主义精神巨著《诗人之死》《人啊人》,她用余生来书写对爱人的怀念,对“革命”的反思。
距离第一次阅读戴厚英的著作,已经二十余年了。我依然记得当初他们的爱情流下的泪水,依然相信世间有最纯粹的爱情,足教人生死相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