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灌区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 :大科技·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_hai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拥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在几千年的农耕活动中,农耕技术得以不断提升。灌溉是农业生产活中重要的环节,长期以来,人们不断改进灌溉技术,力求灌溉范围更为广泛,灌溉效率更为有效。随着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观念的不断深化,对灌溉的可持续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生态建设中,灌区的建设工作对生态破坏最为明显,并且不容易修复。因此要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灌区建设的关系,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出发,指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对灌区建设的意义,分析传统灌区建设的弊端以及归纳总结现代灌区建设的模式,指出生态灌区的建设原则以及意见,从而为更好地提高灌区作用于农业生产的水平与能力服务。
  关键词:灌区建设;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9-0167-02
  引 言
  灌溉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对灌区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视。传统的灌区虽然满足了农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但也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破坏着生物多样性、水质以及地质环境。因此需要改善灌区的建设,推进生态灌区建设,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同时追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是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比较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进而指出现代农业模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 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灌区建设中的意义
  1.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最初形成于18、19世纪德国的伐木业。面对森林植被被大规模地砍伐,人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便提出了这一概念,要求坚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供应。现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高效、农民增收的农业发展新格局[1]。
  1.2 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灌区建设中的意义
  可持续性发展对灌区建设具有指导作用,传统的灌区追求农业产量的同时也危害着附近的水质以及生态环境,随着可持续性农业的进一步深化,对灌区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指导下,现代化的灌区建设不断兴起,以期达到农业丰收与生态保护的双重效益。
  2 传统灌区建设与现代灌区建设
  2.1 传统灌区建设的方式及危害
  作为一种较大的工程,传统灌区的建设最关注的是怎样利用水源来灌溉最广的农田,进而保障农作物最大的产量,而并没有充分的关注灌区附近的生态建设。这种传统的灌区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农田充足的水资源,保障作物的丰收。但是,也存在危害,需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传统灌区建设会破坏生物多样性。灌区建设会大量消耗水资源,使附近的动植物失去原有的生长环境,造成生物多样化的消失。②传统灌区建设会破坏地质条件。植物因为水资源的减少而无法存活,会导致土地的沙化,如遇强暴雨,可能引发山洪或者泥石流现象,进而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③传统灌区会污染水质。灌区的水资源里会含有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药与化肥残渣,会污染地下水,进而破坏附近的水质。传统的灌区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相悖的建设方式,应大力提倡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灌区建设。
  2.2 现代灌区建设模式及作用
  面对水资源的现状,为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进节水型灌区建设,相关部门全力建设具有生態良好、设施完善、惠及民生、流域和谐和管理一流的现代化灌区。通过梳理数据,现代化的灌区建设主要有以下特色:①科学谋划工程建设。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制定工程建设、维修养护、安全运行制度措施、完善灌区渠系沿线保护体,并开展灌区渠系沿线生产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②加强灌区的信息化建设。优化灌区的信息化管理,提升灌区信息化系统对农的公信力,实现实时监控、准确调节、精确计量,达到了信息高度整合、资源深度利用、业务管理平台化、灌溉调度智能化。并且规范数据的校验程序,实现实时口岸流量状态查询便捷,水务动态信息更新及时,水利政策法规宣传到位[2]。③加快灌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运用流量数据采集传输系统,配套完善输水、配水等工程设施,精确完善灌区灌溉试验建设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全面校核匹配设备参数,提高灌区输配水效率和灌溉保证率。④优化灌区的管理体制,推动规范管理。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制度完善、服务到位的灌区管理队伍是管理处长期以来所坚持的目标,同时,持续加大职工集中学习教育力度,扎实安排教育学习内容,明确重点知识,规划时间节点,促使职工学习有目标,教育有重点,考评有依据,进一步优化了管理环境。图1展示的是现代化灌区建设的模式,表1展示的是传统灌区建设与现代灌区建设的比较。
  由上可知,传统灌区建设对水资源的利用量大,对水质的污染严重,导致生态多样性的消失以及地质条件的恶化,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相矛盾,现代化灌区建设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相契合,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还能够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因此,应大力推进现代化的灌区建设,节约水资源以及保证优良的水质条件,保障动植物良好的生长环境,进而追求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相一致,全面促进生态可持续化建设。
  3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灌区建设
  生态灌区指的是在整个灌区范围内,以农业生产和人居环境质量为导向,以农业生物为主的各种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人工—自然—社会”的生态系统,包括农业生态系统、沟渠与河湖生态系统、林草生态系统。以农副产品的产量来促进生态经济的蓬勃发展,是传统灌区经营的目标,在农产品生产中,抢夺水资源,不顾任何代价来增产农副产品,这是在人力物力资源上不适用的,在经济方面也是得不偿失的。从长远方向考虑,需要正确建设生态灌溉区,才能保持长远发展。只有保持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与方法,我们才能和自然充分融合,还能带动生态经济的发展提升。建立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不仅遵循社会稳步发展的自然规律,还能加快物质循环,这种循环和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才能使灌溉区服务于大众,满足大众的需求,从而增加农产品产量,这种增产还不会给生态带来不好的影响,这样还能产生长远的经济利益,这种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态灌溉区,才是对自然生态,对农产品增量,对人们的需求有着真正的意义。正如在上文中提到的,灌区对生态系统产生很大的危害,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既能保护生态系统,有能满足人们的灌溉需求,需要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生态灌区的建设。   3.1 生态灌区的建设原则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生态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应坚持生态与社会的可持续,社会持续发展要追求经济、自然、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与健康发展。
  要坚持系统自我净化原则。优化灌区的沟渠与湿地系统,以期达到消化污染的目的,还可以运用现代化技术增强自我净化的水平,进而降低污染,促进灌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要坚持水量水质统一管理原则。灌区建设不仅要追求水量,还应该追求水质的优化。要建立健全灌区的水资源管理,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 大力发展节水型灌区
  我国不仅饮用水短缺,农业用水也面临着更大的短缺,这种形式还很严峻。因此国家大力推行合理灌溉,节约用水。这是21世纪为了保障粮食的增产和农副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中节约资源的首位就是水资源。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也明确强调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因此在农业灌溉中节约用水就必须引起重视。灌区建设的终极目的就是灌溉农作物,如果对节水灌溉足够重视并能很好的完成,那就不仅能节约水资源,还能减少对当地水文生态系统的破坏。长期的观察研究发现
  节水灌溉能使得生态灌区更能满足人们各方面需求,效果也更加好。而且,建设生态灌区后,对于农作物使用的灌溉水肯定会减少,生态系统也得到充分保护。如果不进行生态灌区建设,不實行合理灌溉,节水灌溉,反而使用最传统的漫灌方式,那农业用水必然是不够的,无法满足农业用水需求,对农作物的可持续发展也又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灌区建设要从长远利益出发,相关部门应加大灌区建设的投资力度,大力实施节水型灌溉工程建设。
  4 结 语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灌区建设关系着农业生产的产量与效益,在农业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应大力推进现代化的生态灌区建设,追求效益的同时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正确建设生态灌溉区,保持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与方法,要坚持灌区系统的自我净化原则与水量水质统一管理原则,建立健全灌区的水资源管理,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生态灌区服务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海龙,冯 超,苗志民.浅谈灌区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0).
  [2]康建坤.为灌区供水服务插上“智慧”的翅膀——甘肃省疏勒河灌区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纪实[J].河北水利,2017(11):27.
  收稿日期:2018-9-7
  作者简介:张学恒(1992-),男,助理工程师,本科,从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方面工作。
其他文献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了积极的条件.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成熟和多媒体的不断的普及,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有了更多的选择,其教学方法的运用就
摘 要:洪泽湖大堤为1级建筑物,也是千年老堤,在长期挡水过程中历经损毁,决而复堵、毁而重建,在堤身内部留下很多乱石堆、埽工、淤泥等隐患。运用钻孔取样及静力触探试验法进一步查明洪泽湖大堤堤身内的隐患。  关键词:隐患探测;静力触探;钻孔取样;洪泽湖大堤  中图分类号:TV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9-0162-02  1 工程概况  洪泽湖大堤位于洪泽湖东岸,
在现代化教育中,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了知识挖掘的平台,也提供了参与合作的平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巧妙地利用微课,能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将抽象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水利水电无疑是发展基础,水利渠道是整个水利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是否成功,以及工程质量的优劣。同时,水利工程渠道也影响着建设的经济效益和建设总目标,所以要重点对水利渠道进行全方面重视,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与管理。本文根据水利工程渠道在维修与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具体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渠道维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促进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而且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机电设备技术的实际运用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地阻碍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本文主要从机电设备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运用进行一些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机电设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运用  中图分类号:TV547 文献标识码
摘 要: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不仅能够满足工业生产等各个领域的发展需求,而且还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方式。城市综合管廊在施工时,由于受到大跨度引水的影响,所以其整体发展势头比较良好。但是这种类型工程在施工时,会遇到非常大的难题,特别是在地质方面比较复杂,而且整个隧洞断面比较小。因此,本文针对爆破施工控制技术在小断面隧洞工程开挖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施工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关键词:小断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