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恐惧什么

来源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888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件回放:
  “你脸红什么?我又没当场批评你,太敏感了吧。”小昕,22岁刚刚大学毕业,费尽心力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入职三个月以来,她发现自己动不动就脸红,一脸红就紧张得要命,根本无法思考和说话。这不,下午她要为来访公司的客户介绍最新的产品,由于小昕是第一次接待这么高规格的客户,加上两个小时之前刚吃了感冒药,脑子有些昏昏沉沉,眼看着讲解即将圆满地接近尾声,小昕突然感觉脑子一片空白,原本烂熟于心的脚本也从记忆蒸发了,她一时忘了接下来的语句,好像声音被按下了暂停键,客户和领导的脸上顿时有些惊奇和不满,这一下,小昕的脸就更红了,从脖子到耳朵到面颊,整个人完全僵住了,直愣愣地杵在原地一动不动。见此状,小昕的领导——人称“麻辣上级”的王主管赶快赔笑着把后面的产品内容简单介绍了一下。
  送走了客户,王主管把小昕叫到办公室,关上门,还没张口训斥,小昕的脸就又开始红起来了,简直就像刚烤熟的红薯,额头还渗出了豆大的汗珠。王主管看着恨不得缩成一团的小昕,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训斥怕伤着小昕的自尊心,不训吧,对于这次的重大失误又难引以为戒,二人就在办公室里僵持了近20分钟,最后,王主管才冒出开头的那句话。
  有因害羞而脸红,有因激动而脸红,还有因羞愧而脸红,可是一旦脸红得失了控,好像就没那么锦上添花了。可不要小瞧脸红这档子事儿,没准儿是个病,得治!
  入门级恐惧症:
  这年头好像不恐惧点啥,都觉得自己跟不上潮流了呢,先从入门级开始说起吧。大多数人都会恐高吧,比如小编从7楼的阳台往下看,腿都抖得不像话,更别说去挑战垂直距离上百米的玻璃栈道了——已献上我的膝盖。
  还有不少人对大面积、深不见底的水域恐惧。一叶小船,泛舟湖上,两岸湖光山色,有人觉得惬意得很,但有人已经抱紧了船夫的大腿:“什么时候才能靠岸啊?”好像湖里随时都会冒出一条巨大的水怪似的,小心脏提前怦怦直扑腾。
  进阶版恐惧症:
  看过韩剧《秘密花园》的亲们,在被男主颜值倾倒的同时,也一定对男主角每当独自待在封闭狭小的空间里就会昏厥、窒息的场景印象深刻,现实生活中还真有那么一群人真切地患有“幽闭恐惧症”,这类人是不是为大房子而生的呢?
  你有没有一跟陌生人说话就心跳加速?看着别人和谁都聊得来的时候,自己就是张不开嘴,或者一聊就把天聊死了,然后和小编一样被冠以“话题黑洞”的美誉。陌生的面孔、不熟悉的场合都让这类人非常手足无措,他们喜欢宅,一个月不出门也没关系,尤其沉迷网络的人群受害最大,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社交恐惧症人群。
  高端恐惧症:
  难道“恐惧症”还有高端一说吗?当然没有,只是下面我们要介绍的几类恐惧症人群的占比相对较小罢了。快揭开“高端人士”的神秘面纱吧。
  不少世界知名建筑为了达到气势恢宏的效果,都会以巨型示人,比如埃及金字塔、乐山大佛、里约热内卢的耶稣像等等,这些大家伙们确实能给我们泰山压顶的冲击感,我们也不由得发自内心地赞叹。但有些人在这些藐视一切的巨大物體面前就立刻缩小成一团了,难道是灵魂受到了气势的挤压?反正脚丫子是挪不动了,这就叫做“巨大恐惧症”。异曲同工的还有“密集恐惧症”,想测试自己有没有“密集恐惧症”?抓一把芝麻撒在桌子上,或者去浴室盯着花洒的出水孔看一会儿,不难受就说明你闯关成功!
  说到这里,小编要大方承认,没错,下面要说的一种恐惧症,小编有!“恐尖症”乍一听有点不知所云,实际上就是对所有带有尖锐一端的物体都感到害怕,剪刀、针、刀,甚至包括削尖的铅笔,很多人反应是内心害怕自己会拿起来戳别人,至少,意识到这一点的人还是很善良的对吧。
其他文献
食蚊鱼是一种体形很小的鱼类,大概有不到10厘米长的身体,原产于美洲。由于它喜欢吃蚊子幼虫,而且食量非常大,人们也常把它叫防治疟疾的“鱼大夫”。  食蚊鱼无胃,消化道粗短,在捕食蚊子幼体时可谓狼吞虎咽。有时,一个夜晚,一条食蚊鱼便可吞食蚊子幼体40~100只,最多时能吞食200多只。因此,许多国家利用食蚊鱼灭蚊,既不污染环境,又能把蚊子幼虫消灭在水体里,可有效地控制蚊子的滋生,对预防通过蚊子传播的传
儿子在看 《熊出没》,我看到场景是冬天,就问:“熊冬天怎么不冬眠呢?  儿子:“成天拍戏哪有时间!”
习惯是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且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再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地出现相同的反应,所以说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从心理机制上看,它是一种需要,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
一哥:  最近绵密的细雨下个不停,你喜欢下雨天吗?那可是我最爱的天气,穿上小雨靴、撑起小花伞,尽情地去踩水吧!你不觉得脚下溅起的水花特别美吗?好像雨水们在欢呼雀跃地给行人们让路呢。“别把衣服弄湿了,别让水溅到鞋里,快把裤脚卷起来!别玩了,快回来!脏死了!”来自4楼窗户的声音又是我妈发出的,她根本不在乎我快不快乐,她关心的是衣服鞋子干不干净!唉,上完体育课回家被骂的故事我就更不想说了……  泥泥泥球
  
你最熟悉哪类文章?最擅长哪类文章的写作?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同学都开始支支吾吾,好像哪种类型的文章都接触过,但每一种却都浅尝辄止,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为什么我们总是被动地“掏出”知识,给老师一点,给考试一点,面对阅读从来都是慌手慌脚。因为知识没有在我们的大脑里形成体系,没有做好随时“应战”的状态,不要担心,小小卡片来帮你。  大家都知道笔是读书的好帮手,今天起,希望大家在阅读时多一样“秘密武器”——
“万”字难写  汝州农村有个老翁,家道殷实,十分富有。可是他祖祖辈辈都是文盲,连“之乎者也”等最简单的字都不认识。不识字干很多事都极不方便,老翁尝够了苦头,决心让儿子念书识字。  有一年,老翁聘请了一位楚国的读书人教他的儿子认字。第一天上学,老师用毛笔在白纸上写了一笔,告诉他儿子说:“这是个‘一’字。”他儿子学得很认真,牢牢地记住了,回去后就写给老翁看:“我学了一个字——‘一’。”老翁见儿子学得用
深夜里,我坐在一辆大卡车上,就着手电筒的光写作业;我逃课去帮马戏团卖票……  ——舍尔比·霍尔姆斯  在拉夫堡市的一个街市上,凌晨3点,我正在帮父亲把一条粗电线卷起来,要放到我们的卡车上去。我们头顶上方的一个阳台上,有人在骂我们,还有人朝我们吐痰。  吉普赛人、小偷、伪艺术家……人们用来称呼我们的字眼太多了。正规一点的称呼是“杂耍人”。不管哪种称呼,我都已经习惯了。在全英国的各种街市上,有两万个我
一天下午,风和日丽,有个叫三毛的小朋友在公园里玩。突然他听到一个小孩子的哭声,走近一看,原来这哭声是从路边一个摔倒的孩子嘴里发出来的。  三毛看到这个小孩四脚朝天、鼻青脸肿,很可怜他,于是伸出双手,准备帮助这个小弟弟。他把小弟弟扶起来,背到背上,走了两步,就已经汗流浃背,累得不成样子。  终于把小弟弟送回家了,小弟弟的妈妈一看到自己的孩子受伤了,伸手就打了三毛一个巴掌。三毛“哇”一下就哭了起来,他
她说话的声音很柔和,棕色的长发高高地挽在脑后,小耳环在脸两旁晃来晃去——她就是我们六年级的老师雷克夫人。她很爱学生,对我们要求也严格。从第一眼看见她时,我就喜欢上了她。虽然我学习成绩很好,但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一说话就脸红,唯独在雷克夫人面前,我不紧张。  那是我们家最困难的一年。夜里,我常躺在床上,怀着恐惧,听着屋外的父亲打开一瓶又一瓶啤酒的声音,接着就是父母的争吵,母亲的哭泣,父亲的摔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