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443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世界上不能只有一朵花,而应当有多种样式的花。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這才是大好局面。只要它能开放出特色来,它就有生命。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艺术
  1、导语精妙,能抓住人心
  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看到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无不精心备至。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那么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导语呢?是不是一定要像小说一样充满悬念,跌宕起伏,极尽峰回路转、一波三折呢?其实不然,成功的导语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可深入人心:
  1.1 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1.2 触及重点,短小精悍。
  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1.3 创设气氛,营造氛围。
  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2、教学过程
  2.1 脱去老师的外衣,尊重学生,教态亲切,平等待人。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对一个老师来说,他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
  2.2 课堂提问的整体优化。
  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基本可以从课堂设问的性质和方法上做出评价。提问应掌握火候,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
  课堂提问的作用是相互的,但教的目的是为了学,教学活动的协调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仍然是为教学这一活动服务的,其受益者仍然是学生,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对学生的作用,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我觉得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2.2.1 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2 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改革是一项由观念到行动,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工作,需要教师付出开创性的努力。我们已经迈出了开创性的第一步,但是我们的研究还相对滞后,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创设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还需要语文老师们不断探索。
其他文献
摘要:怎样学好高中数学一直是让广大高中生感到比较困惑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介绍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习方法  数学这门基础学科,自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伴随着每个学生的成长,学生对它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每个人并不一定都是成功者。考上高中的学生应该说基础是好的,然而进入高中后,由于对知识的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更高,有一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由于学习能
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能力,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能力,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那么,如何实施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呢?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阅读兴趣淡薄  由于课外阅读很难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同,也就很难得
摘要: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追求,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调动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只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才能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母与子》画于1919年,是画家为数不多的描写母亲与孩子题材的肖像画。母亲的造型体现了画家肖像画的典型特征:卵形的脸、长长的颈项、纤细的鼻子、杏仁形的眼,温柔的姿态、感伤的神情……画面表现的大概是画家朋友的家眷,一个不太富裕的家庭。母亲是家庭妇女,可能正忙于操持家务,粗壮的手透着被水过度浸泡后的红肿,仿佛湿漉漉还带着水气,也许是为了让画家画画,母亲像是敷衍似的将孩子抓过来放在膝上。孩子刚才正玩在兴
摘要: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纳入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三种方式有机结合才真正的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认识水平上。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索然寡味。为此新课程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每个教师的心田,清爽、豁亮。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
摘要:地理教学较其他学科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有着丰富多彩的直观内容, 这对学生持久兴趣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教学中采取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地理 兴趣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课堂注意力的催化剂。教师应从教学目的出发,把握学生的共同心理,利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其创造想象和美感心理,采
摘要:本文分析了活跃高中历史课堂气氛的几种方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手段激活课堂;敢撒手、学生唱;创设情景,制造悬念,调动课堂气氛。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气氛 激活方法  在教育理念转型时期,古典的应试教育和单一教学目标今天还大量流行,那是因为他具有短期效应,那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教育,容易把学生培养成狭隘、自私、追名逐利的心态,而真正的素质教育和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长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