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敌畏不同施用方式对柳膜肩网蝽的防治效果

来源 :南方农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zy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有效控制柳膜肩网蝽的发生,进行了敌敌畏不同施药方式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从防治成本和防治效果上看,在害虫尚未大量爆发时,及时采用注射和涂干方式进行防治,可取得良好的防效。
  关键词 垂柳;柳膜肩网蝽;敌敌畏;施用方式;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6.8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6.013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60705.2345.028.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7-5 23:45:00
  柳膜肩网蝽(Hegesidemus habrus Drake)属半翅目网蝽科,是重庆地区为害垂柳的一种重要害虫[1]。通过对重庆主城区及部分区县主要城市绿地的调查发现,2011年柳膜肩网蝽只是点片发生,至2014年以来,该虫在重庆的为害呈连年攀升趋势。主要在叶背吸食植物汁液,被害植株叶片初期呈現黄白色斑点,逐渐转化为锈黄色,叶背有褐色斑点状虫粪,严重时植物叶片反卷脱落,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树势逐渐衰落甚至死亡,对植物的健康生长产生了严重威胁,使景观植物的观赏性和行道树的遮阴效果也明显降低。为有效控制柳膜肩网蝽的发生,创造更加精致的植物景观,笔者于2014年5月4日采用注干、喷雾、灌根、涂干4种不同的防治方式进行了柳膜肩网蝽的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及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4年5月4日在重庆市花卉园公园内进行。试验树种为公园内湖边沿线垂柳,均匀种植,长势一致,树木胸径均在15 cm以上。试验时大部分垂柳树受害症状明显,观察时易发现柳膜肩网蝽为害,叶片有黄白色斑点和失绿现象。施药当日天气晴,气温22~31℃,药后24 h内无雨。试验期间栽培管理水平均匀一致。
  1.2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为80%敌敌畏乳油,天津华通集团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处理
  将整个垂柳集中栽植区分为4个试验区组,每个区组间均有一定间隔距离,试验按随机区组设计,每区组内垂柳数量为3株,试验设置如下4个施药方式处理。
  处理1:喷雾。药剂为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采用高空喷药机在垂柳周围进行叶片正反面满喷。
  处理2:灌根。药剂为80%敌敌畏乳油300倍液,每株灌药液2.5 kg。
  处理3:注射。用电钻打孔机在距离树干基部50~80 cm处,选择不同方位错落分布,打斜向下为45°、直径6 mm、深5~6 cm的小孔4个。用一次性注射器将药液缓慢注射入孔内,每孔注射量约4~5 mL,注射完成后用棉花封堵孔口,药液为5倍液。
  处理4:涂干。在柳树树干距离地表约1.5 m处用刀轻刮表皮,约刮20 cm长,然后用大毛刷沾药液涂刷,药液为5倍液,然后用塑料膜封住,在处理2周后解除塑料膜,防止灼伤树干。
  处理5:对照。喷清水。
  1.3.2 数据调查及统计
  防治前调查虫情基数,并于施药后1, 3, 7, 14, 29 d分别调查记录各处理残留虫口数量。进行虫量调查时,每个垂柳试验区组采取随机取样5点,每点随机抽取4条树枝。同时,观赏有无药害发生(以是否产生黄叶、灼伤、枯斑等为准)。以校正死亡率作为评价防治效果的标准[2]。计算公式如下:
  虫口死亡率=(药前虫口数-药后虫口数)/药前虫口数×100%
  校正死亡率=(处理死亡率-对照死亡率)/(1-对照死亡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4种施药方式对柳膜肩网蝽的防治效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4 种施药方式对柳膜肩网蝽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防效强弱与药剂方式及药后时间长短有关。喷雾法相对于灌根、注射和涂干法,在速效性上有明显优势,在药后1 d校正死亡率即可达到67.61%,药后3 d校正死亡率即达到最高(88.45%);在施药后7 d内,4种施药方式防治效果均呈现上升趋势,喷雾防治校正死亡率80.04%,而灌根、注射和涂干3种方法防效差异不大,均在50%以上;在施药14~29 d时,喷雾防治的防效逐渐下降,29 d时下降至52.06%,而采用灌根、注射和涂干法,在施药后14~29 d防治效果均呈继续提升趋势,且均明显高于喷雾防治防效,其中注射法防治表现最优(87.93%),涂干法其次(86.34%),灌根法最低(79.78%)。
  3 小结
  本试验结果表明,敌敌畏注射法施药对垂柳柳膜肩网蝽有较高的防效,且持效性好,持效期大于20 d;药后观察各处理株,枝条生长良好,叶片无发黄现象,说明在该试验条件下,药剂对树木是安全的,因此,抓住柳膜肩网蝽发生为害尚未达到高峰前的时期,及时采用注射法可取得良好的防效,可作为防治该害虫的首选施药方式。实际应用中,建议对农药的施用剂量和使用频次根据虫情发生状况作适当调整,发生量一般时,防效好的处理用药量可酌情稍减;而当发生严重且持续为害期长时,农药施用量应适当增加。
  柳树作为庭园绿化树种和行道树,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柳膜肩网蝽发生严重,大大降低了柳树的景观效果,除了采取生物防治和人工防治,化学防治依然是快速有效的手段。在城市公园及公共绿地,采用化学喷雾防治柳膜肩网蝽易对该虫的发生为害产生快速的防效,但药剂持效性较差,需提高施药频次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效。而喷雾防治易对环境产生污染,对行人的健康无益,且在机械操作高度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建议只有在该虫大量爆发需要急剧减少害虫虫口数量时采用喷雾防治,一般情况下,宜采用灌根、涂干、注射等施药方式,以减轻施药对环境的污染。
  本试验采取的注射、灌根和涂干方式,由于树体较大和植物有效吸收药剂量不一致等原因,导致农药传输到叶片需要一定的时间,可能影响了药剂的速效性;采用灌根法,药剂使用量较大,且药剂损失较注射和涂干方式大,能够被根系有效吸收的药剂少。施药期间有雨天,可能导致自然死亡率较高。
  通过试验我们发现,在投入成本和防治效果上看,推荐在害虫尚未大量爆发时,及时采用注射和涂干方式进行防治,可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良好的防效。因此在当年首次发现柳膜肩网蝽发生为害且尚未达到为害高峰前时行注射法或涂干法施药,隔20 d左右再重复施药1次,经过连续2次防治,基本能保证当年不会严重发生。同时,修剪枝条、采用涂白剂冬季对该行道树进行树干涂白、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病虫害普防施药,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越冬虫源,减轻翌年初始虫口数量。
  本试验是针对重庆市花卉园园内植物网蝽大发生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的初步化学防治研究,至于多种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复合试剂的共毒系数、最佳配比和药剂对环境的影响,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萧采瑜,任树芝,郑乐怡,等.中国蝽类昆虫鉴定手册 第二册(半翅目异翅亚目)[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2]常承秀,沈平,张永强,等.八种药剂防治槐豆木虱药效试验[J].昆虫知识,2009,46(3):472-474.
  (责任编辑:丁志祥)
其他文献
高职高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优秀应用性人才的专科教育,而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因此,高职高专教师素质提高途径的研究是一个十
主要介绍了传统和几种新型船舶防污涂料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在我国,农业中专属职业教育范畴.职业教育本身的生产性、职业性及实践性决定其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实践性环节.近年来,农业中专在教学中强化了实践教学和强调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
2-(3-氯吡啶-2-基)-5-羟基吡唑-3-甲酸乙酯是合成氯虫酰胺杀虫剂的一种重要中间体。以2,3-二氯吡啶为原料经肼解、环合两步反应合成2-(3-氯吡啶-2-基)-5-羟基吡唑-3-甲酸乙酯,并对
一、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素质要求(一)培养目标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本科人才主要培养农业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和农业经营管理,其知识
摘 要 山洪灾害防御是气象防灾减灾的重点与难点,而致灾临界指标的确定又是薄弱环节,因此利用实际气象观测数据结合历史灾情来验证优化雨量指标对山洪灾害的防御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通过已有山洪指标,對历史山洪进行验证,对预警指标进行优化,为应急部门争取最大的处置时间,全力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关键词 山洪;致灾;雨量指标;永宁县  中图分类号:P426.616;P333.2 文献标志码:B DOI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是促进教学、科研和生产有机结合、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西北农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