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结合 以文释史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lt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文史始终存在紧密的关联。通过文史结合、以文释史的策略能够有效提高历史教学效率。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借助相应的文学作品,了解历史背景,解读历史事件,触摸历史本质。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教学;文史结合;以文释史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6007801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以及发展的基本趋势,同时还需要认识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文学作品既来自于生活,同时也映射了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征,因此在传承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有时代的印记。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文史始终存在紧密的关联,在针对历史的研究中,文学作品也是重要的史料之一。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致力于实现文史的有机融合,通过以文释史的策略充分发挥文学作品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的重要辅助功能。
  一、基于文学作品,了解历史背景
  在初中历史教材中,一部分历史事件所发生的背景很多时候被一带而过,然而,对于初中生而言,掌握了历史背景就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诱因,因为这是形成历史表象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文学作品往往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比如在诸多古诗中,都存在较为细致的时代背景描写,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适当在教学中穿插文学作品。
  例如,在教学《唐的盛衰》时为了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盛唐的时代背景,笔者向学生朗诵了杜甫的名诗《区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通过对诗文的释义,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到杜甫眼中的“开元盛世”,了解到在这一时期我国的繁荣景象,对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了更深层面的了解,由此形成了丰富的历史表象。
  杜甫的诗句既有个人情感的表达,同时也是对时代景象的真实描述,因此具有“诗史”之称。在上述案例中,笔者借助杜甫的诗句,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使学生可以精准地把握“开元盛世”的时代背景,同时为之后的教材重点的高效化学习奠定扎实的根基。
  二、通過文学作品,解读历史事件
  对于历史表象而言,历史事件的概况是其中的重要构成。因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必要在部分历史事件的起始环节加入适当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去了解这一事件的时代背景以及主要概况。
  例如在《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一课的导入环节,笔者借用了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这首词。在这首著名的诗词中,对于红军长征过程中的艰苦以及重重阻碍都做出了非常细致的刻画和描述。通过对这首词的释义,学生对当时参与长征的红军队伍的规模、气势以及长征的艰苦程度等都有了更深层面的认知和了解,真切感受到红军战士顽强的革命意志,为下一阶段的历史学习奠定了扎实的根基。
  在上述案例中,正是因为穿插了毛主席的诗词《七律·长征》,学生可以更直观、透彻地了解红军长征的经过、始末以及重要意义。
  三、借助文学作品,触摸历史本质
  通过对相关文学作品的解读,可以深度了解当时的社会形态。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善于在历史事件中穿插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通过对相应文学作品的解析来揭示当时的社会本质。
  例如,在教学“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这一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可以引入《药》这篇小说。这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写实小说,以辛亥革命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小说在描述的过程中存在两条线索,一明一暗,当革命烈士夏瑜牺牲后,他的血被做成人血馒头而成为治疗华小栓的“药”,通过众多茶客之间的谈论,体现出普通群众对于革命的不理解。由此也深刻地反映出资产阶级摆脱不掉的局限性,因革命并未深入到普通民众,导致革命缺少了扎实的群众基础,这也就是革命失败的关键所在。
  在上述案例中,由于学生熟知鲁迅先生的这一文学作品,以此作为切入点引导他们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能使其在这一阶段的历史学习更具体、更形象。
  总而言之,文史之间始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相关文学作品的解读可以有效诠释、深度了解历史事件,一举两得。在新课标中,特别强调了历史所特有的人文性以及艺术气息,要求引导学生借助文学作品更深层面地了解历史、感悟历史,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学作品,汲取古人智慧。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历史课堂四步教学法是指“阅读·议论·展示·训练”,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学生主动参与,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该法讲练结合、学思相伴、个体与整体联动,不失为高效课堂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效课堂;阅读;议论;展示;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摘 要]在英语阅读课中培养学生出题的习惯,能够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促使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巩固知识基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 出题;英语阅读课;习惯培养;高中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6-0024-02  在传统的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学生的角色是做题者,习惯于先阅读后做题,最后听老师分析。学生运用
[摘 要]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把教育目标分为“知识”和“认知过程”二维框架。其中,知识是指学习时涉及的相关内容,包括从具体到抽象四个类别:事实、概念、程序和元认知。认知过程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基于布卢姆目标分类的学测复习模式为:事实性知识(基础知识过关)→概念性知识(基础知识整合)→程序性知识(读图能力、审题能力)。  [关键词]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模式 
[摘 要]分组讨论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的一种组织教学方法,深得广大教师的喜爱,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实践,对分组讨论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的运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分组讨论教学法应持有的理念及要求、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分组讨论教学法 主动学习 合作 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 G633
[摘 要]导学案通常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任务、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设计的,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在导学案中设置学习目标、解读历史概念、构建知识网络、设计探究问题、布置巩固训练和进行学法指导,可以提高历史高考备考的有效性。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历史;高考备考;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内于心、化为行,从而构建生本课堂。  [关键词]生本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9005802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
[摘 要]区域地理是高三地理复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引导学生复习时要有计划有侧重地深挖有关区域地理的题型,锻炼学生的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区域地理答题能力,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奠定基础。  [关键词]地理学科素养;区域地理;有效复习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6-0093-02  高中阶段区域地理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应用高中地理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推广,历史叙事的教学模式受到广泛的批判,小组活动轰轰烈烈,探究研究红红火火,看似热闹,但其教学效果有待提高。沈为慧在教学《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时,通过描述人物内心活动、分析地图和结合学术界观点等方式进行叙事,展现了历史课堂叙事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叙事教学;魅力;沈为慧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
[摘 要]传统的英语课外作业开放性、层次性、实践性不够,这样的作业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为此,初中英语教师应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层次性和实践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教学;课外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9000  很多初中英语教师在布置了作业以后,学生或者不愿意做作业,或者彼此抄作业,学生这样的学习态度不能从
[摘 要]文章以作者参加2015年南通市初中历史评优课为起点,从参赛选手课堂教学的亮点、不足以及自己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参加活动的深刻感悟。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评优课 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092  2015年12月22—23日,笔者有幸观摩了南通市初中历史学科的评优课(部分)比赛。本次评优课是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