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掺杂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yq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镁替代钙掺杂改性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HAP)制备新型吸附剂,考察不同镁掺杂比例对Cu2+去除效率的影响及温度对吸附剂吸附容量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气体吸附仪等对吸附剂样品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对Cu2+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Cu2+初始质量浓度为100mg/L时,镁掺杂摩尔比[n(Mg)/n(Mg+Ca)]为1的羟基磷灰石(MHAP)对Cu2+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6.2%;在温度为293~313K范围内,MHAP对Cu2+的吸附容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最高吸附容量为370.37mg/g,相比HAP提高了62.5%;Langmuir等温方程能较好描述MHAP对Cu2+的吸附行为,其吸附动力学遵循伪二级动力学模型.镁掺杂使MHAP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增强了其表面吸附和微孔吸附的作用;同时,MHAP表面官能团-OH增多,增强了其表面络合作用.
其他文献
选择构造位置最为典型的南堡凹陷北端作为研究区,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成果,针对不同时期开展了活动断裂分析、沉降中心位置分析等工作.明确了研究区沙三期主控断层活动
信息爆炸使得大量信息泛滥,个体面对数量日益庞大的信息无法消费和承载,消化吸收的空间反而被无用信息充斥,干扰了人们的视线和思考.将大量信息搜集、筛选、处理、整合形成有
以前在光明而又宽敞的教室里,粉笔是一位光明的“使者”。它天天都在學生们的注视下,飞快地在黑板上旋转舞蹈。有时,它是同学们的小伙伴;有时,它是老师的小助手。但是,自从教室里出现了白板后,粉笔便成了被人们遗忘的“弃婴”。  粉笔天天被白板嘲笑,被黑板侮辱。它心里着急地想:怎么办,我迟早有一天会被彻底丢弃的。果然,在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下午,老师对打扫卫生的同学说:“粉笔没用了,都扔了吧。”粉笔听了,
期刊
Aiming at soft rock ground support issues under conditions of high stress and long-term water immersion, the ground failure mechanism is revealed by taking the
期刊
为了探究赤铁矿絮凝体-气泡的碰撞过程,基于统计平均和颗粒自由沉降的思想,通过自行搭建的颗粒-气泡碰撞观测系统对不同絮凝体颗粒尺寸与气泡直径、絮凝体密度和分形维数之间
To realize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short-term forecasting and forewarning of coalmine ventilation systems(CVS), in this paper, we first established a joint sur
期刊
期刊
在介绍了传统的身份认证方式的基础上 ,阐述了动态口令认证系统的原理 ,并对系统的组成及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最后与国内外类似产品进行了比较及提出了它的应用前景 Based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