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了解中职学生在健康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需求,配合中职学校更好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中职学生健康知识情况进行相关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职学生健康相关知识比较缺乏。结合对中职学生健康知识的调查情况,本文提出了加强中职学生健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健康教育 知信行 学生
上世纪末以来,各中职学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不高,学校育人工作难度增加,教育和管理上凸现诸多问题。中职学生年纪轻,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可塑性大。如果从学生进校开始就抓紧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学生管理,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索在中职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对学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的影响,我们对某中职校新生的健康知识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笔者从本校2006级护理专业新生中随机抽取了4个班级,并结合卫生学校学生年龄、专业等特点设计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健康概念、膳食与营养、心理健康、性健康、环境保护、慢性病预防及生活方式等。发放问卷共219份,收回有效问卷217份,问卷回收率为99.1%。
二、结果
目前中职学生健康相关知识比较缺乏,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 营养基本知识缺乏
调查显示,学生对营养知识回答正确率平均为29.16%。这说明他们平时了解营养方面知识很少,可能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有关;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没有必要了解这么多知识。
2 对网络及其对身心影响认识不足
调查显示有172人都上过网,占调查人数的79.3%。其中有76人都不能把握好上网与学习的时间关系,占上网人数的44.2%;而用于学习方面的只有26人,仅占上网人数的15.1%。
3 日常卫生习惯不够好
有110人的卫生习惯(如随地吐痰、乱扔废纸和果皮等)较差,占调查有效人数的51.6%。
4 性健康知识缺乏
此次调查中涉及到一些性健康方面的知识回答错误率达70.5%,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学生问题相对比较严重,这可能与学生所处生活地的风俗习惯有~定的关系。
5 日常生活环保问题了解不够
调查发现,学生对生活环保问题了解不够,所涉及到的环保题回答正确率仅为44.8%。绝大部分学生有环境保护意识,但如何正确处理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环境保护常识问题,了解不够全面。
三、对策
1 加强中职学生营养知识教育
通过合理营养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作为护理专业学生,将来承担着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责任,营养学知识应是他们具备的基本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学生营养知识的教育,如营养学基础知识、合理膳食、食品污染、食物中毒预防等基本知识。加强学生营养知识教育,就要让学生形成合理的膳食习惯,纠正自身偏食、挑食、不注意饮食卫生等不良习惯。
2 教育学生科学利用网络
网络是现代社会中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技能。但网络提供的信息也是良莠不齐,网络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又会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易受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在中职学校中需要很好地引导学生正确的利用网络资源,避免沉溺其中,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不仅是生理的健康,而且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拥有健康的心理至关重要。中职学生入学时正是其心理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这就需要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让其学会调控情绪,加强心理防卫和锻炼自我素养,培养积极向上的性格,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适应社会的发展,预防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发生。
4 加强性知识和性健康教育
中职学生入学时,正是处于青春期阶段,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他们缺乏系统科学的性知识。这就需要学校对他们进行系统科学的性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性心理和性生理发展历程,正确认识自己的、他人的心身变化,正确面对和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消除性萌动的困惑,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集中精力学习。
5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要维护人群的健康,加强预防和环境保护是基础。作为医务工作者,首先应具备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保护环境,进而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调查显示,目前学生缺乏正确的环保知识。通过环保知识教育,使学生理解环境、自然资源与社会发展、群众健康的密切关系,体会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的危害,自觉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于细微之处体现个人的素质。
6 教育学生树立新的健康观念,建立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
面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只有通过改变健康观念,从我做起,加强自我保健,才能有效维护健康。作为医务工作者,首先应转变自己的健康观念,树立自我保健意识,才能教育普通居民树立积极的健康观,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通过建立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因此,对于在校的中职学生。应加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树立,全面理解健康,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缺乏锻炼、生活不规律等),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责编 覃 敏
[关键词]健康教育 知信行 学生
上世纪末以来,各中职学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不高,学校育人工作难度增加,教育和管理上凸现诸多问题。中职学生年纪轻,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可塑性大。如果从学生进校开始就抓紧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学生管理,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索在中职学校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对学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的影响,我们对某中职校新生的健康知识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笔者从本校2006级护理专业新生中随机抽取了4个班级,并结合卫生学校学生年龄、专业等特点设计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健康概念、膳食与营养、心理健康、性健康、环境保护、慢性病预防及生活方式等。发放问卷共219份,收回有效问卷217份,问卷回收率为99.1%。
二、结果
目前中职学生健康相关知识比较缺乏,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 营养基本知识缺乏
调查显示,学生对营养知识回答正确率平均为29.16%。这说明他们平时了解营养方面知识很少,可能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有关;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没有必要了解这么多知识。
2 对网络及其对身心影响认识不足
调查显示有172人都上过网,占调查人数的79.3%。其中有76人都不能把握好上网与学习的时间关系,占上网人数的44.2%;而用于学习方面的只有26人,仅占上网人数的15.1%。
3 日常卫生习惯不够好
有110人的卫生习惯(如随地吐痰、乱扔废纸和果皮等)较差,占调查有效人数的51.6%。
4 性健康知识缺乏
此次调查中涉及到一些性健康方面的知识回答错误率达70.5%,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学生问题相对比较严重,这可能与学生所处生活地的风俗习惯有~定的关系。
5 日常生活环保问题了解不够
调查发现,学生对生活环保问题了解不够,所涉及到的环保题回答正确率仅为44.8%。绝大部分学生有环境保护意识,但如何正确处理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环境保护常识问题,了解不够全面。
三、对策
1 加强中职学生营养知识教育
通过合理营养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作为护理专业学生,将来承担着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责任,营养学知识应是他们具备的基本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学生营养知识的教育,如营养学基础知识、合理膳食、食品污染、食物中毒预防等基本知识。加强学生营养知识教育,就要让学生形成合理的膳食习惯,纠正自身偏食、挑食、不注意饮食卫生等不良习惯。
2 教育学生科学利用网络
网络是现代社会中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技能。但网络提供的信息也是良莠不齐,网络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又会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易受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在中职学校中需要很好地引导学生正确的利用网络资源,避免沉溺其中,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不仅是生理的健康,而且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拥有健康的心理至关重要。中职学生入学时正是其心理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这就需要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让其学会调控情绪,加强心理防卫和锻炼自我素养,培养积极向上的性格,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适应社会的发展,预防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发生。
4 加强性知识和性健康教育
中职学生入学时,正是处于青春期阶段,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他们缺乏系统科学的性知识。这就需要学校对他们进行系统科学的性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性心理和性生理发展历程,正确认识自己的、他人的心身变化,正确面对和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消除性萌动的困惑,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集中精力学习。
5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要维护人群的健康,加强预防和环境保护是基础。作为医务工作者,首先应具备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保护环境,进而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调查显示,目前学生缺乏正确的环保知识。通过环保知识教育,使学生理解环境、自然资源与社会发展、群众健康的密切关系,体会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的危害,自觉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于细微之处体现个人的素质。
6 教育学生树立新的健康观念,建立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
面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只有通过改变健康观念,从我做起,加强自我保健,才能有效维护健康。作为医务工作者,首先应转变自己的健康观念,树立自我保健意识,才能教育普通居民树立积极的健康观,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通过建立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因此,对于在校的中职学生。应加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树立,全面理解健康,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缺乏锻炼、生活不规律等),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责编 覃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