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福明,江苏人,1935年生,1953年到1959年在杭州时美理发室工作。1959年12月,毛主席在杭州过生日,他被派给主席理发,随后调到主席身边工作。一直到主席逝世,周福明在毛泽东身边整整工作了17年。他说一生最难忘的两件事,一次是给主席第一次理发,另一次是给主席最后一次理发。毛泽东逝世后,周福明一直精心看护着毛泽东的故居。他说,只要身体还行,就会一直看护下去。
第一次给主席理发
1959年12月26日,杭州时美理发室的青年理发员周福明,接到一个重要任务,去给一个特殊人物理发。周福明回忆说,我这人跟毛主席有缘。要做他的理发师,首先,家庭、历史没有问题;第二,个人思想要进步,那时我已经是预备党员了;第三是技术要好,我是理发室的标兵。这一天毛主席在杭州过66岁生日,刚好原来的理发师发烧了,周福明三条都符合,组织上才推荐他去。
周福明激动不已地进了一个游泳池。那里有一张普通的床,有一个屏风,有一张小桌。用屏风围起来,卫士封耀松又准备了水。毛主席穿着睡衣,离他大概有一米多,就伸过手来。只见毛主席个子很魁梧,神采奕奕,周福明急忙伸过手去握了握手,并说了声“毛主席好”。事先周福明已经问过封耀松,见到主席是叫爷爷好呢,还是叫什么。封耀松说,叫毛主席就行了。
毛主席坐在椅子上与周福明聊天,问他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借此以放松周福明的紧张心理。周福明回答说:“我叫周福明,周总理的那个周,幸福的福,光明的明。”主席说,你这个名字很好啊,既有福,又前途光明啊!接下来又问他结婚了没有,家里还有什么人,父母亲在哪里,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周福明说,父母都在农村,自己结婚不到一年时间。周福明回忆道:“这简短而和蔼的问话,完全消除了我原有的紧张情绪,为毛主席理发也就很顺手了。”
给主席专职理发
毛主席对周福明理的发很满意。此后毛主席只要到杭州,就会让周福明去给他理发。因为周福明不但理发技术好,而且性情温厚,人也很机灵,所以毛主席便有意把他调到自己身边工作。
一次,他对周福明说:“小周啊,把你带到北京去,你同意不同意啊?”望着主席和蔼亲切的面容,周福明赶紧说:“主席,没问题,我同意。”毛主席笑了笑,亲切地说:“莫急啊,还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要去问问你的领导同意不同意;第二,要去问问你的家人同意不同意。”周福明说:“主席您放心,没问题,我的家人我做主了。”主席又笑了笑,和蔼地说:“不要太大丈夫了哦,她也是‘半边天’嘛!在我身边工作非常辛苦,不能回家,很少休息。要回去商量一下嘛。”周福明马上向领导作了汇报,领导对他说:“你要听毛主席的话,毛主席需要你,你一定要为毛主席服务好,你放心去吧!”周福明回到家,和妻子交代了几句,就这样于1960年的10月份去了北京。
主席把周福明带到北京去后才跟他说:“过去在北京也挑过几个理发师,但每次开始理,他们都是手发颤,浑身冒汗,他紧张,我也跟着紧张;你给我理就不会这样,技术也好,所以就要了你来。”
毛主席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基本的发型不能改。主席的头发有个特点,右边多左边少,理发就要把左右理均匀了,再用热毛巾压一下。主席又高大,胡子多,特别是主席痣上的胡子难刮,而且刮胡子都得抬着胳膊刮,要特别小心。毛主席从来没有固定的理发室,会议厅、火车上,周福明都给主席理过发、刮过胡子,有一把普通的椅子就行了。主席理发也从来不吹风。
陪主席吃饭
周福明在毛主席身边,不可能天天理发。他刚去的时候没事情做,就去厨房帮忙。毛主席对周福明说:“那里不需要你,你就留在我的身边。”从1962年起,周福明开始兼做毛主席的内勤工作,主要的事有两件:一是给毛主席擦澡;二是陪毛主席吃饭。
陪主席吃饭,既要主席吃得好,又要他吃得高兴。菜是双份的,比如说做狮子头,做两个都一样的。主席一动筷子,周福明就赶紧去吃,如稍晚一点,主席就会问“是不是不对你的口味”。
毛主席通常坐在床沿上吃饭,主席脚后跟老着不了地,悬着,用脚尖着地,而且腹部窝着,挺难受的。一天趁着主席特别高兴,周福明说,主席我跟您量一下,给您做一个吃饭的桌子行不行?主席说,你还会做桌子?周福明说,我不会,我量好尺寸后叫师傅去做。桌子做好了,毛主席的双脚能够踏踏实实地放在桌子下面的板子上面,舒舒服服地吃饭,毛主席非常高兴。现在,这张桌子就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
给主席理最后一次发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最后一次给主席理发对周福明来说很艰难,因为心里特别难受。主席病重期间,已经三个多月没有理发了,耳朵周围的头发是护士们用剪子剪的。周福明再三地向领导恳求,希望自己为主席理最后一次发,修最后一次面。凌晨三点来钟,也就是主席逝世后的三个小时,周福明的恳求终于得到了批准。
周福明为主席理发17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心里如此沉重。打开理发工具箱,里面的工具和往常一样,围布、推子、梳子、篦子、刮胡刀……它们并不脏,每次周福明用过之后都要擦净,用酒精消毒。可此时的他还是反反复复地擦拭。他感到眼前这一件件的工具,是如此的亲切,它是一条条传递自己对主席深切感情的纽带。
揣着工具箱走到主席床边,他弯下身子,手中的推子在主席的头上轻轻地、慢慢地来回移动。这是他一生以来感觉难度最大的一次理发。此时的主席身体已开始僵硬,主席右鬓和两耳后面的头发弯着腰也理不到。剃右鬓角的头发时,他干脆跪在地上,扒在床边为主席剃;剃两耳后面和后脑勺的头发时,索性上到主席躺着的床两边,顺着主席躺着的姿势,这边扒一下,那边躺一会儿,稍微挪动主席的头部。
这次为毛主席理发,虽然难度很大,但他格外认真,因为这是最后一次,一定要让主席满意。这时,他的耳边仿佛又听见毛主席平时理发时最爱说的一句话:“你办你的公,我办我的公(指看文件)。”可这次,再也听不到主席亲切的话语了。
周福明浑身是汗。在为主席服务的17年中,除了第一次为主席理发,他再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张。紧张加悲伤,使周福明感到眼前的一切是那么地模糊不清。最后他端来一盆热水,用热毛巾敷在主席的头发上。花白的头发经水一打湿,似乎变得黑了,再用篦子反复地篦,立刻显得乌黑发亮。他又为主席精心地刮了胡子,擦了脸。这时,主席的面容似乎又精神起来了。
目前的周福明,虽然退休10多年了,但他身体健康,声音洪亮,被返聘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工作,负责看护毛主席的故居。他说,天天见物如见人啊!更加深了我对毛主席的思念。
责编/文波
第一次给主席理发
1959年12月26日,杭州时美理发室的青年理发员周福明,接到一个重要任务,去给一个特殊人物理发。周福明回忆说,我这人跟毛主席有缘。要做他的理发师,首先,家庭、历史没有问题;第二,个人思想要进步,那时我已经是预备党员了;第三是技术要好,我是理发室的标兵。这一天毛主席在杭州过66岁生日,刚好原来的理发师发烧了,周福明三条都符合,组织上才推荐他去。
周福明激动不已地进了一个游泳池。那里有一张普通的床,有一个屏风,有一张小桌。用屏风围起来,卫士封耀松又准备了水。毛主席穿着睡衣,离他大概有一米多,就伸过手来。只见毛主席个子很魁梧,神采奕奕,周福明急忙伸过手去握了握手,并说了声“毛主席好”。事先周福明已经问过封耀松,见到主席是叫爷爷好呢,还是叫什么。封耀松说,叫毛主席就行了。
毛主席坐在椅子上与周福明聊天,问他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借此以放松周福明的紧张心理。周福明回答说:“我叫周福明,周总理的那个周,幸福的福,光明的明。”主席说,你这个名字很好啊,既有福,又前途光明啊!接下来又问他结婚了没有,家里还有什么人,父母亲在哪里,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周福明说,父母都在农村,自己结婚不到一年时间。周福明回忆道:“这简短而和蔼的问话,完全消除了我原有的紧张情绪,为毛主席理发也就很顺手了。”
给主席专职理发
毛主席对周福明理的发很满意。此后毛主席只要到杭州,就会让周福明去给他理发。因为周福明不但理发技术好,而且性情温厚,人也很机灵,所以毛主席便有意把他调到自己身边工作。
一次,他对周福明说:“小周啊,把你带到北京去,你同意不同意啊?”望着主席和蔼亲切的面容,周福明赶紧说:“主席,没问题,我同意。”毛主席笑了笑,亲切地说:“莫急啊,还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要去问问你的领导同意不同意;第二,要去问问你的家人同意不同意。”周福明说:“主席您放心,没问题,我的家人我做主了。”主席又笑了笑,和蔼地说:“不要太大丈夫了哦,她也是‘半边天’嘛!在我身边工作非常辛苦,不能回家,很少休息。要回去商量一下嘛。”周福明马上向领导作了汇报,领导对他说:“你要听毛主席的话,毛主席需要你,你一定要为毛主席服务好,你放心去吧!”周福明回到家,和妻子交代了几句,就这样于1960年的10月份去了北京。
主席把周福明带到北京去后才跟他说:“过去在北京也挑过几个理发师,但每次开始理,他们都是手发颤,浑身冒汗,他紧张,我也跟着紧张;你给我理就不会这样,技术也好,所以就要了你来。”
毛主席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了,基本的发型不能改。主席的头发有个特点,右边多左边少,理发就要把左右理均匀了,再用热毛巾压一下。主席又高大,胡子多,特别是主席痣上的胡子难刮,而且刮胡子都得抬着胳膊刮,要特别小心。毛主席从来没有固定的理发室,会议厅、火车上,周福明都给主席理过发、刮过胡子,有一把普通的椅子就行了。主席理发也从来不吹风。
陪主席吃饭
周福明在毛主席身边,不可能天天理发。他刚去的时候没事情做,就去厨房帮忙。毛主席对周福明说:“那里不需要你,你就留在我的身边。”从1962年起,周福明开始兼做毛主席的内勤工作,主要的事有两件:一是给毛主席擦澡;二是陪毛主席吃饭。
陪主席吃饭,既要主席吃得好,又要他吃得高兴。菜是双份的,比如说做狮子头,做两个都一样的。主席一动筷子,周福明就赶紧去吃,如稍晚一点,主席就会问“是不是不对你的口味”。
毛主席通常坐在床沿上吃饭,主席脚后跟老着不了地,悬着,用脚尖着地,而且腹部窝着,挺难受的。一天趁着主席特别高兴,周福明说,主席我跟您量一下,给您做一个吃饭的桌子行不行?主席说,你还会做桌子?周福明说,我不会,我量好尺寸后叫师傅去做。桌子做好了,毛主席的双脚能够踏踏实实地放在桌子下面的板子上面,舒舒服服地吃饭,毛主席非常高兴。现在,这张桌子就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
给主席理最后一次发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最后一次给主席理发对周福明来说很艰难,因为心里特别难受。主席病重期间,已经三个多月没有理发了,耳朵周围的头发是护士们用剪子剪的。周福明再三地向领导恳求,希望自己为主席理最后一次发,修最后一次面。凌晨三点来钟,也就是主席逝世后的三个小时,周福明的恳求终于得到了批准。
周福明为主席理发17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心里如此沉重。打开理发工具箱,里面的工具和往常一样,围布、推子、梳子、篦子、刮胡刀……它们并不脏,每次周福明用过之后都要擦净,用酒精消毒。可此时的他还是反反复复地擦拭。他感到眼前这一件件的工具,是如此的亲切,它是一条条传递自己对主席深切感情的纽带。
揣着工具箱走到主席床边,他弯下身子,手中的推子在主席的头上轻轻地、慢慢地来回移动。这是他一生以来感觉难度最大的一次理发。此时的主席身体已开始僵硬,主席右鬓和两耳后面的头发弯着腰也理不到。剃右鬓角的头发时,他干脆跪在地上,扒在床边为主席剃;剃两耳后面和后脑勺的头发时,索性上到主席躺着的床两边,顺着主席躺着的姿势,这边扒一下,那边躺一会儿,稍微挪动主席的头部。
这次为毛主席理发,虽然难度很大,但他格外认真,因为这是最后一次,一定要让主席满意。这时,他的耳边仿佛又听见毛主席平时理发时最爱说的一句话:“你办你的公,我办我的公(指看文件)。”可这次,再也听不到主席亲切的话语了。
周福明浑身是汗。在为主席服务的17年中,除了第一次为主席理发,他再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张。紧张加悲伤,使周福明感到眼前的一切是那么地模糊不清。最后他端来一盆热水,用热毛巾敷在主席的头发上。花白的头发经水一打湿,似乎变得黑了,再用篦子反复地篦,立刻显得乌黑发亮。他又为主席精心地刮了胡子,擦了脸。这时,主席的面容似乎又精神起来了。
目前的周福明,虽然退休10多年了,但他身体健康,声音洪亮,被返聘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工作,负责看护毛主席的故居。他说,天天见物如见人啊!更加深了我对毛主席的思念。
责编/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