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兴趣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w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英语教学仅仅是由教师在课堂上机械地讲解英语知识,强制性地向学生灌输英语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往往比较乏味,并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就调动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无法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而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离不开英语的兴趣教学。
  一、师生间建立平等互爱的新型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学记》中提出:“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教师只有与学生和谐相处,才能让学生乐于亲近教师、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其所教的英语,最终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堂外,教师都要鼓励学生,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交流,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比如,教师在提问时需照顾一些英语较差的学生,可以说:“This question will you have a try,I belive you can”,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发言。不管学生回答得正确与否教师都不要否定学生,而要尽可能的少批评学生,多表扬、鼓励学生。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可以用“Excellent,Good job,Well done”等对学生进行表扬;若学生回答不出或错误时,可说“Good,but who will try again?”以此来引导其他学生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出错的那位学生自然也会知道自己回答错在何处,不过自信心会因为教师的信任而继续保持着。如此这般,每个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都会对英语学习充满信心与兴趣。
  二、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与教学实践表明: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的运用英语进行教学,再配以一些感性材料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英语氛围浓厚的环境中学习。首先,教师可进行情境教学。在初中的英语教材中,有不少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而有意思的话题。教师可围绕这些英语话题适当地创设一些情境,努力营造一个真实的英语环境, 引导学生融入情境中的角色,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踊跃参与、主动地尝试和自主发挥创造,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如在教学七年级英语 Unit8 When is your birthday?时,教师可展示一张birthday party的图片,让学生补充或巩固学习一些相关的词汇如gift,cake,flower等。同时,教师还可让学生感知“When is your birthday?”该句的句型,接下来,教师可将学生以2至3个人分为一个小组,引导小组间进行对话:“When is your birthday?”“How do you celebrate your birthday?”“What did you get for your birthday?”等,学生可根据其真实的情况进行回答:“My birthday is March fourth”“I will have a party on my birthday”等,学生在情境中遇到不懂的单词可借助词典,或询问教师和其他学生。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仅不会枯燥乏味,而且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三、举办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
  英语的兴趣教学除了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趣味教学外,还可在课外开展多一些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英语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与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英语的表达能力、增强学习的兴趣与自信。英语的课外活动多种多样,如英语角、英语手抄报、英语晚会、英语朗诵赛、英语演讲竞赛、英语知识比赛、英语演唱赛等。学生可在这些英语课外活动中互相感染、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些活动不但给予学生运用英语的机会,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英语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英语课外活动的举办仅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的,教师要注意把握好“度”,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初中生的英语成绩及英语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英语教师的兴趣教学。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进行兴趣教学,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其他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无论是理论指导还是教学技巧,都体现出了无与伦比的“逻辑”倾向,即所有教学理念的反思与革新都围绕着数学这一学科独特的思维逻辑展开。本文以“开命题式”教学逻辑作为切入点,重点探讨初中数学的教学思维逻辑及其相关内容。  一、“开命题式”的数学教学逻辑  开命题,是基础数学中的一个经典模式,即对一个原理的“无固定结论”的发散式猜想和推论。在基础教育层次为初中生讲解含有未知数的命题叫做开命题。
众所周知,语音、语汇和语法是英语学习与交流的基础性工具,而对于多数中学生来说,学习的最大障碍是语法。许多学生面对语法感觉无从下手甚至望而却步,一提到语法就倍感头疼,语法问题严重阻碍部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根据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本人对初中阶段的重要语法现象做了长期的探讨和总结,我认为歌诀法教学可以治愈很多学生的语法病,且疗效显著。在这里,笔者只是抛砖引玉,以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不断探索教学经验、优化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进行数学题讲解的时候,如果只注重解题方法的讲解,而没有注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那么学生在遇到同类型题目的时候,就不能灵活地运用自己的知识。本文从初中数学的教学实际出发,并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解题习惯的策略。  一、初中生在数学解题中常出现的错误分析  (一) 数学符号混乱  数学是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关键是增强课堂内容的趣味性,教学立足于课本但又不拘泥于课本,不断扩大知识面,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注重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能力。我们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教师应当不断扩大知识面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如果教师的学问只是半桶子水,学生肯定对该教师的课程毫无兴趣,认为其资历不够。因此在教师备课之余,应当不断通过阅读,沟通交流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
数学学科是三大主科之一,本学科的教学探讨历来是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热门话题。由于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其教学方法和实践情况也各不相同。根据我校数学教学的实际,针对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现状,我积极地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并总结了一些体会。  近几年来,我在教学中发现数学成绩差的学生存在这样几种情况:(1)觉得数学这门课程比较抽象,学习起来吃力,因而没有信心;(2)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容易接受,对
英语写作是英语考试中的高分点,也是考查初中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培养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之初,我们要让初中生懂得英语写作的意义所在,再进行日常训练,让他们在学习之余慢慢提高自身的英语写作能力。目前,许多初中生在撰写英语作文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诸如语法上的混乱和错误,英语思维方式转变不灵活或者无法用英语思维去思考文章本身,缺乏系统锻炼,英语语感不强,书写问题等。对此,本文从基础巩固、日常锻炼以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能够围绕一个问题,通过自己的探索、小组合作讨论以及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最终得出结果的学习过程。通过自身体验,学生对知识能有更深的理解和记忆,并能够将其内化为自己东西,从而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环节可分为:创设情境,渲染探究气氛——自主合作,展示探究成果——巧妙评价,保持探究兴趣——作业布置,体现探究精神。由课内组织探究延伸到课下作业探究,探究性学习贯穿于
词汇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石,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英语中的词汇教学,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能力。但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英语词汇的方法,不少的学生还在沿用以往的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这种学习方法,既笨又慢,效果极差,导致不少的学生普遍认为词汇量太多。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积累了很多单词,但在口语交际时和英语作文时却不知如何运用。这些问题也成为学
初中语文教学除了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之外,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素质、心理健康、生活习惯等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以教材为出发点,在课堂教学上将教材的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这两者达成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以教材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不仅有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蕴含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其不仅能提升学生的
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英语是这一阶段的学习重点。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英语学习将会对以后英语的整体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朗读能力作为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在这一时期的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  但是近年来改编后的教材难度较以前有所增加,但很多英语教师仍采用大量填喂的方式,单纯地以书面形式开展教学,却忽略了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说。虽然表面上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