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构建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398699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简要分析了制约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因素,深入剖析了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构建模式,提出了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管理的措施,对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团队的管理和指导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科研团队;高职院校;构建
  科研团队是高校科研和教学的重要载体。我国高职院校科研团队还处于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尤其需要经过精心的孕育和培养。相关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高职高专科研团队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1]、“大范围动态”科研团队模式[2]、边缘大学科研团队的构建[3]、创新型教学科研团队创建[4]等领域的研究。系统地开展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构建模式研究,对于高职院校有效管理科研团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制约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因素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基本功能一样,高职院校科研团队是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目的组成的群体。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开展科研活动主要受以下方面额因素制约:
  (一)科研人员的基数小
  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是服务教学的教师为主,大部分教师为“教学型”的教师,而“科研型”的教师相对较少,组建科研团队时团队内部结构受到科研人员不足、可选择面窄的制约。
  (二)科研投入时间少
  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特点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这就决定了绝大部分教师需要比本科院校更多的时间承担教学工作,因此,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科研人员投身科研活动时间受到教学工作时间的挤压。
  (三)用于科研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少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实验室配置的仪器设备主要是用于学生技能培养,因此能用于科研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少。日常的教学安排中,仪器设备被学生技能训练占用了大量的时间,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受影响。
  (四)科研课题来源少
  高职院校来自校外的科研课题主要集中在上级科研主管部门组织的科研课题,并且获得的立项支持主要集中在一般资助课题上,缺乏重大专项课题的立项支持。此外,与企事业单位开展的横向课题相对较少,科研人员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有待提高。究其原因,主要与高职院校科研力量不足,科研人员走出去的动力缺乏有关。
  二、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构建模式
  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构建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自发松散型的科研团队
  该类型的科研团队通常基于特定的科研项目,按照既定的研究方向,由团队带头人联系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科研人员,依据不同任务分工,自发地组成的科研群体。 该类型的科研团队具有灵活机动的优点,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动态地组成科研团队。不足之处在于,由于高职院校科研人员基数小,根据科研项目临时组成的科研团队,人员稳定性不强,大部分松散型的科研团队随着课题的完结随之解散。此外,松散型的科研团队的研究领域可能会随着科研团队的变更,研究领域也随之变化,不利于对特定研究领域开展持续深入的研究。
  (二)院校导向型的科研团队
  高职院校根据重点研究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从院校层面推动,组建的科研团队属于院校导向型的科研团队。该类型的科研团队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际的,由于有院校的重视,可以在短期内汇集专家型人才集中开展特定领域的研究,容易形成合力。同时,在院校的仪器设备资源的支配上具有优先权,可以便捷地开展科研活动。此外,在成果推广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以工程技术中心为载体的科研团队
  高职院校为了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通常会组建特定领域的工程技术中心,以此作为对外技术服务的窗口,开展纵向课题的研发、横向技术服务。以工程技术中心为载体的科研团队具有科研人员稳定、研究领域相对固定、服务对象相对集中的特点。工程技术中心的科研人员由于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生产实际,可以促进科研人员与企业技术人员的融合,通过共同研发、联合攻关,可以将科研成果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
  三、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管理的举措
  在高职院校中,把那些有着共同的愿景、技能互补、围绕着共同的科研目标和任务并且拥有团队协作精神的科研人员组织起来,共同从事科学研究,并配以可持续发展的科研创新体系和高效的运行机制,可以更好地整合人才资源,使人才有效配置,有效实现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提升,进而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实力。要破解制约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发展的因素,提高高职院校科研团队的效能,可以考虑以下举措:
  (一)完善高职院校管理制度
  通过完善高职院校管理制度,按照科研工作量的方式,引导“科研型”教师从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科研型”教师除了通过科研工作量获取酬劳外,鼓励“科研型”教师加强与企业合作攻关获取报酬,并且重奖在成果转化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在院校内营造利于科研人员成长的环境。
  (二)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加大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投入,为科研人员提供固定的研究场所以及相关的办公设施。加大校内立项的力度,培养科研人才。
  (三)加大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
  设立青年科研人员成长基金,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按照青年科研人员培养规划,提供进修、培训和立项扶持等方面的资助,加速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
  (四)加大培养科研团队带头人的力度
  科研团队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科研团队带头人领军能力的高低,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大科研团队带头人的培养。主要通过技术开发能力、团队管理能力、国际视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打造一批具有深厚学术造诣、扎实理论基础和战略眼光的科研人才。
  (五)大力发展工程技术中心
  通过工程技术中心,向合作企业输送技术,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在与企业的技术交流中,加强技术合作、联合研发和联合攻关,提高科研团队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通过以点带面,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科研人员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高职院校只有合理的组建科研团队,科学引导科研团队有序发展,营造有利于科研人员成长的科研环境,才能不断提升科研团队的整体实力,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稳步提升。
  【注释】
  [1]陈犁.浅谈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团队的建设.中国电力教育,2009(05):43-44.
  [2]梅斌.WBD:高校科研团队建设模式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2):6-7.
  [3]马瑞君,尹湘兵.边缘大学科研团队的构建与作用[J].科研管理研究,2007(08):247-258.
  [4]白晓丽,阮竞兰.创新型教学科研团队创建理论及实践.中国电力教育,2009(09):22-23.
  作者简介:罗少华(1977-),男,广西德保人,理学硕士,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光谱分析、科研管理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护理配合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在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期间的64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护理配合的过程,通过对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红字》以十七世纪殖民时期严酷的教权统治为背景,讲述了一桩发生在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马萨诸塞湾的通奸案。在作品中,霍桑关注的焦点不是通奸案本身,而是行为发生后在各相
目的:探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对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的评价效果。方法择期
我们处在一个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经济面临转型升级,教育制度、教育体制改革呼之欲出,站在时代的交汇点上,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与其带着镣铐步履维艰,不如做带着
期刊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下,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职
目的:贝尔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特发性面神经病变,导致病变侧的面部肌肉运动功能丧失。作者探讨了贝尔麻痹对大脑默认模式网络(DMN)功能连接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使用1.5 T MR成像仪
网球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重要课程.但是当前学生对高校网球课学习兴趣低下,导致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到高校网球教学过程中,
感谢上苍厚爱,我又活过了一年. 蓝天高远,白云悠悠,太阳暖暖地晒在身上,活着真好.rn庶民百姓, 本没有什么值得记录的事情,但是,即便是一株小草,也只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才能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