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与乡土知识的结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资源库,引导孩子去关心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去发现、领悟、认识其中深厚的地理文化和历史文化,去关心祖祖辈辈耕耘于这块土地上的普通人民、父老乡亲,还要和他们一起感受生命的快乐和痛苦,从中领悟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并将这一切融进课堂教学,以优化国家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就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语文教学乡土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此,教师应摈弃学科本位、课程本位、课堂本位的传统意识,努力开发和利用乡土语文资源,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的天地,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利用身边生成的、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来学习的意识,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丰富他们的习作题材资源,提高他们习作能力。
  一、从乡村的自然景观中发掘
  我们乡村虽然没有高山流水的大家闺秀之美,也没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小家碧玉之态,但是隆化的水稻、油菜、荞面……各具特色,小河、池塘、沟渠……风韵各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去仔细观察平平常常的自然景物,从平常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这种亲身亲近自然的方式比起关在教室里纸上谈兵,舍近求远谈异地风貌,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同学们的青睐,也能使这种乡土课程资源更加得到有效利用。其间,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也會得到了有效地锻炼。
  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气候特征使得许多农作物在隆化大地得以安家落户、繁衍生息。油菜、萝卜、玉米、小麦、水稻、蚕桑、荞麦……任何一样,经过仔细观察,皆可入文。隆化又是全国有名的长寿之乡、盆景之都,各式各样的长寿食品,姿态各异的花木盆景,更是吸引了全国、全世界的眼球。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循季节之更迭,采四季之精华,弘乡土之文化,扬家乡之美名,这些日记便是学生以后习作的宝贵资源。
  以往的农村长期处于闭塞落后的局面,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家乡面貌呈现出喜人的变化:昔日泥泞的小路如今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大道,昔日杂草丛生的荒野如今成了一片片丰沃的良田,昔日低矮的瓦房草棚如今变成了一幢幢高楼别墅……这一切,足以让学生感慨和自豪。这一切,也是学生写作的最好素材。在习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一契机,从培养乡土情感入手,激发学生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用笔去描绘。这样写出的作文内容具体,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二、从乡村的社会实践中积累
  我们家乡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乡土文化底蕴,挖掘这种底蕴,可以起到习作、育人的双重作用。教师可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将与家乡有关的中国历史故事、传闻轶事及街谈巷议,简要地记在日记本中。学生耳听八方,搜集到了不少有趣的材料,如:隆化皇姑屯的传说、存瑞陵园的来历、隆化优质的大米……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出击,大胆去访问村上的老人,了解更多的奇闻轶事,真人真事,激发他们去探索家乡的奥秘,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经历过辛酸的往昔。与自然灾害的抗争、打倒土豪劣绅、修路造桥、开河平地、重建家园……一个个凄惨的故事,一幕幕苦难的历史,催人泪下,促人奋进。让学生去问问前人的创业史和光荣史,感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稼穑之艰难,懂得祖辈“背灼炎天光,足蒸土暑热”的劳作之艰辛,激发对创业者感激之情,从而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对于许多成人来说,,与百年不遇洪水斗争的杭育之声常常声声在耳,对工业园区如火如荼的施工场面往往历历在目。在学生的采访下,他们是怀着无比真诚、激动的心情娓娓倾诉的。
  家乡历史传闻实际上是一种民间口头文学。夏日傍晚,暑气渐消,清风徐来,许多老人都能手摇蒲扇讲上一两个传闻故事。通过访问,学生受益匪浅。一个平淡无奇的村庄、一座老态龙钟的古桥、一棵枝叶扶疏的百年银杏、一间残垣断壁的老屋,都深藏着一个个动人的传奇故事,让学生们欣喜无比。于是,在他们眼中,普通的家乡景观有了丰富的历史底蕴,熠熠生辉。把传闻插入习作,习作为之增色,或干脆根据传闻梗概再创作一番,也是别有风趣。如《隆化烈士陵园的修建》、《隆化苔山》……这些故事生动有趣,正是学生通过访问才将它们轻松诉诸笔端的。学生的习作热情和创作欲望极为高涨,写作就成了一件乐事。
  三、从乡情感悟的体验中丰富
  生在农村的学生往往对眼前的事物充耳不闻,视若无睹。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们走进乡村、走进生活、体味生活,让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捕捉文学、捕捉语文的心灵,让他们用心去体会风俗之变化、劳动之苦乐以及至爱亲情,亲自捕捉和体味那些常人未见的,或者见而未抓的事物,从普通的微小的事情中去感受生活、去体味其中的真情。
  家乡有农民勤劳俭朴,一辈子以劳动为生。对于农民的后代来说,劳动的机会唾手可得,可是许多学生写劳动,只言片语,写得不生动、不实在,推本究源,是因为他们只是劳动的旁观者。翻地、浇水、插秧、收割、种桑、养蚕等等农活,蕴含着许多农艺农技。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身体力行,去领悟劳动之苦、收获之乐。除参与农活之外,还应鼓励学生去尽情体验乡间“闲趣”:捕蝴蝶、捅马蜂窝、钓鱼虾、捕泥鳅、挖黄鳝等等,然后把这些当作素材来写成习作。
  家庭生活、日常生活等也是乡土习作题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些学生埋怨学习生活紧张,没有时间关注生活,教师可启发学生:学习生活虽然是紧张的、单调的,但如果你稍稍留心,就会深深体会到家庭生活、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着至爱亲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观察、剖析家庭,可以窥见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全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体会家中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的一举一动,以及他们与外界发生的联系。
  富庶的家乡大地,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底蕴丰厚。步入新世纪,家乡更是日新月异。踏遍家乡这方热土,把美景看了,把村史明了,把农家之苦乐尝了,农村学生习作的水龙头活水便汩汩而流了,学生的习作也不再难了。这难道不是“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最有效途径吗?
其他文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rn简称“概论”)是“05方案”四门主干课程中理论性非常强,涉及rn内容十分广泛的一门课程.怎样将如此广博而丰富的内容在
制造企业主要向社会提供产品,产品的模块化引起一些制造企业组织形式的模块化,但是企业组织结构的模块化是否有效受到很多权变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导致组织结构模块化效率低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参与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本文分析了参与式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了如何让参与式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更好应用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高中语文教学应用探讨应用价值  引言  “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是新课改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为了适应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多的高中语文教师将
《我心唱响》是东方卫视于2011年5月推出的全新大型歌唱综艺“真人秀”节目,节目虽和唱歌有关,但节目本身并不是唱歌比赛或选秀比赛,而是提供给普通人通过歌唱表达各类情感的
通过对化归与转化思想的界定以及理解,通过案例分析化归与转化思想的基本类型,了解它的重要性。
在课堂中根据课本知识进行适当地、有效地发散思维训练,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并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的训练不仅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灵活
很多优秀的学生都有建立错题本的经历。很多初中数学教师也鼓励学生建立错题本。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所限,初中生在应用错题本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使错题本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
文章以自组织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企业集群的形成机制.首先分析企业集群形成的前提条件,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提出企业集群的形成机制,最后为政府创建企业集群和科技园区提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在教育中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亦受到更多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审美情感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并探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以促进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更好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情感措施  引言  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是指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文章思想和作者情感等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很多教师恰恰因为没有有效的解决这个难点的策略,而使应用题教学陷入困境。这也同时使这个问题成为了小学教学中一个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