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杭州市举行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16-17日,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市教育局联合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了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研讨会由华东师范大学科教合作研究中心和普通高中教育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杭州二中承办。来自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华东师范大学和多个省市教育厅的负责人,以及全国近百所示范性高中校长和教师、科技教育专家、中学学科教学专家等共约480人参加会议。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牛灵江、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分别代表主办单位在开幕式上讲话。
  本次研讨会是继2012年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举办“科学教育新探索”国际论坛之后,又一次围绕“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问题举办的一次重要的学术研讨会。会议关注重点从教育的外部环境逐步转向高中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课程设计、培养模式和教学过程,并展开了深入和具有针对性的讨论。
  美国佐治亚大学教育学院托伦斯中心的托伦斯讲席教授Mark Runco博士和纽约州立大学副教授戴耘博士作了主旨报告。Mark Runco博士在题为“简约的创造力理论——教育的视角”的报告中,阐述了什么是创造力,如何从教育的视角科学地界定创造力,创造力有哪些关键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关联等问题,并强调创造力的产生过程比创造性的产品更为重要,教育工作者应做好三件事情:一是提供直接和远程的创造性行为的榜样;二是定期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实践机会;三是适当强化创造性思维和行为。
  戴耘博士着重介绍了当代美国创造力培养领域3个主流学派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策略,即创造力培养作为思维课程的“托伦斯模式”、将创造力培养作为个人化知识建构的“费尔德曼模式”和将创造力培养作为有意义的时间参与的“素耶模式”。
  “青少年创造力培养”是国际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目前已有多种理论和多个学派问世。会议特别邀请了“创造力教育和社会发展译丛”图书的几位作者来华,请他们介绍自己在青少年创造力培养方面的最新成果与实践经验。出席会议的美国专家还有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校区教育学院教学系教师教育教授王箭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讲座教授紫江。
  会议围绕“如何培养青少年创造力”这个主题,开展了中外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来自福州一中、杭州二中、华南师大附中和北京清华附中4所学校的4位教学名师逐一开设了数学、化学、地理和语文4节现场展示课。王箭博士和戴耘博士分别就美国高中的数学、写作、政治和历史课的课堂教学录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
  大家普遍认为,会议研讨内容反映了教学理论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学术高度和理论支持,而且经过了不同国家众多学校的长期实践,有很强的操作性。会议期间所开设的现场示范课、中外课堂教学场景的对比展示等,让教师们大开眼界,为教学提供了鲜活的范例。这次研讨会将对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