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机制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dt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顺义区是“国家级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验区”,近年来,顺义区教委通过构建“城乡联动、共同发展”学校联盟体系,建立“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教育资源有机共享、教师科学合理流动”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机制,不断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逐步实现顺义教育二次创业。“十三五”时期是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目标推进落实的攻坚期,也是顺义区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实现“四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本刊专访北京市顺义区教委主任刘克祥,为我们深度解读顺义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经验。
  :刘主任,您好。您在基础教育战线 工作多年,经历了从教师到校长,再到行政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作为顺义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亲历者,您最深切的感受是什么?
  :长期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一路走来,我最大的感受是推进教育改革要有“四心”:一是公心,改革的出发点是促进事业发展,增进人民获得,要出于“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的公心,改革才不会偏离方向,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二是信心,要正确看待改革中面临的困难,用改革的眼光看待改革中的问题,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有“胜券在握、志在必得的”信心,这是取得改革成功的关键;三是决心,一旦启动了改革,就要坚定不移地执行,改革的意志坚如磐石,不动摇,不犹豫,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一往无前;四是恒心,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矢志不移,有水滴石穿的恒心,坚持到底。
  :顺义区教育城乡一体化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北京市的城乡一体化离不开全市各区的共同努力。作为远郊区之一,顺义与兄弟区一样,都在为提升北京教育的均衡发展贡献力量,大家都出了一份力,同样重要。当然,每个区有不同的区情、区域特质,我们为促进区内城乡一体化,积极探索新路径、尝试新方法,有着敢为人先的气魄和敢于探索的勇气、坚决开拓的决心,取得了一些成绩,这是对全区教育工作者辛勤付出的回报,同时反哺社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资源支持。
  :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过程中,顺义区通过哪些举措盘活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区外优质教育资源?
  :一是优化教育资源,实现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均衡。积极实施“初中校建设工程”和“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结合“校安工程”“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积极稳步推进学校布局调
  整,扩充教育资源总量,满足社会需求。
  二是坚持按需装备、适度超前,努力升级设施设备。积极完善校园网络平台,提升学校信息化装备水平,逐步构建和完善了教育管理信息平台、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等公共平台。全区所有中小学的专用教室、信息技术设备、音体美器材等方面均达到《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
  三是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率先在全市开展教师视频全员培训。积极开展说课评课、交流研讨、远程互动等视频教研活动。实施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工程”,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数字化优质同步课程资源。
  四是广泛寻求高校合作。从2009年开始,顺义区先后与首都师范大学联合实施“UDS合作初中优质学校建设计划”和“小学优质学校计划”,5所初中和6所小学成为项目实验学校。2012年,同北京师范大学全面开展教育改革试验的合作,全区22所学校成为实验校。2016年7月,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签约,引进高校资源,助力杨镇一中新发展。2016年9月,与首都师范大学合作,建立首都师范大学附属顺义实验小学。
  :顺义区2011年底启动城乡联动教育改革,组建城乡教育联盟,实施“以高中校带动义务教育学校,以城区学校带动农村地区学校”的城乡联动策略,这项举措背后的理念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果?
  :2010年,顺义区被确定为“国家级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验区”。为此,我们提出了联盟组团发展策略,通过构建“城乡联动、共同发展”的学校协同联盟体系,建立“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教育资源有机共享、教师科学合理流动”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机制,形成以市级名校和区内示范校为辐射带动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以牛栏山一中、顺义一中、杨镇一中三所高中示范校为龙头的三大教育联盟,在各自联盟内,广泛开展各学段间相互衔接、相互支撑、各有侧重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课程体系和教育资源共享体系研究实践,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效益;在组团学校之间,开展人力资源开发与共享研究,实现了干部教师合理流动,突破干部教师聘任和使用中的瓶颈问题,推动了顺义教育一体化优质发展。教育联盟作为一项区域教育的发展战略,要在今后一个时期内长期
  坚持。
  :教育的改革和创新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干部和教师队伍,顺义区在干部和教师队伍培养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在干部培训方面,5年来,我们不断增加培训投入,目前每年干部培训经费已经达到人均3900元以上,做到专款专用。课程建设是干部培训工作的核心任务。围绕不同领域的问题,我们整体构建了分类、分层、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如提升干部综合素质,构建横向融合的模块化课程,包括思想修养、理论提升、实践改进和素质拓展四个模块。再如,围绕学校整体改进,建设综合性课程,把顺义区与高校合作的三个重点项目作为综合课程。“十二五”期间,我们把实践改进作为培训的价值取向与核心任务,全区39所学校140余名干部教师参加了基于实践改进的专题研修,项目专家团队深入22所项目学校进行实践跟踪和现场指导。
  在骨干校长培训中,选派17名骨干校长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选派19名中小学校长参加以人大附中为基地的“卓越校长”培训。在后备干部培训项目中,通过基层推荐、笔试、面试、民意测验及组织考察等选拔环节,从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的青年干部、优秀教师中共选拔177人,组建了4个后备干部培训班,目前已有65人走上了校级干部管理岗位。   在教师培训方面,“十二五”期间,我区先后组建各类培训班850个,培训教师7010人次,中小幼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达标率为99.43%,学员满意率达到91.3%。
  “十二五”期间,我们组织开展了具有本区特色的培训项目。一是“以校组班”专题培训。由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与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以学校发展主题为专题培训内容,以一所学校的全体教师或几所学校的某一学科教师为培训对象,在中小学校内开办,是融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为一体的培训方式。二是“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名师、学员、新生骨干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学员在名师的引领下聚焦课改,聚焦课堂,实验并总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策略。三是教学基本功培训项目。该项目是我区持续实施多年,并与骨干教师评定挂钩的一项制度化、常态化培训项目。每三年一期,由教委中小教科和教育研究考试中心联合制定培训方案,培训对象覆盖所有学科45岁以下教师,每年按学段确定培训主题。
  :“十三五”期间,顺义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词是什么?顺义区将通过哪些举措进一步打造公平、均衡、优质的教育生态?
  :顺义基础教育取得过辉煌的业绩,但是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面对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新需求,“十三五”期间顺义教育要继续高扬改革的旗帜,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提质增效。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词有人、财、物、课等几个。
  第一个关键词“人”,就是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交流,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提升队伍建设整体水平。第二个关键词“财”,就是要改革绩效工资方案,充分发挥杠杆作用。第三个关键词“物”,就是要改革资源配置方式,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第四个关键词“课”,就是要加大中小学课改力度,建设丰富多彩、立体多元的无边界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丰盛的“课程大餐”。
  2015年,顺义区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未来我们将在基本均衡的基础上,采取系列措施促进教育高端高位优质均衡。一是在东风、石园、西辛教育集团的基础上,新组建一批联盟校,促进校长教师交流,资源共建共享。二是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办学,探索办学新路径,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三是进一步调整教育布局,高标准建设一批具有主题特色的素质教育基地。
  我们计划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与国际先进教育体系相衔接、对国内教育事业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各级各类教育更加普及、城乡之间更加均衡、体制机制更加科学、资源结构更加优良、优势特色更加突出、社会贡献更加显著的发展新局面。
  责任编辑:江丽莉
  jiangll@zgjszz.cn
其他文献
李昆建  男,1963年生,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人。1981—1986年任鹤庆县草海镇倒流箐小学代课教师,1987年转为正式教师,1992—1999年任鹤庆县草海镇小水美小学教导主任,2000—2003年任鹤庆县草海镇罗伟邑小学行政校长,2004—2011年任教于鹤庆县草海镇新华村小学,2011年起任教于鹤庆县草海镇板桥小学。  一、几经辗转的从教生涯  1980年我高中毕业,因为高考少了三
教师的重要职责是教书育人,他们不仅是教书匠,对学生来说,更是引导者。教师身心健康,不仅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和保障。但现实情况是,教师职业病、教师亚健康等状况不断出现,教师的身心健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  关注。  为此,本刊特邀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就教师健康相关话题谈谈他的思考,以飨读者。  中国教师:王司长,您好!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八一学校时说,“
编者按  相比于许多教师对“班主任”的避之不及,于洁老师的选择绝对算得上“特立独行”——工作27年,任班主任26年,并且她还自豪地说:“我就想做班主任!” 为什么?怎么做?相信许多读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师,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于洁老师将她26年班主任工作的智慧集结成册,与教育同人分享。本期,我们一起看看两位青年教师,是如何看待“我就想做班主任”的。  提及班主任工作,我想很多人都会有皱眉、摇头的冲动
学科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中小学各学科学习与教学等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问,将心理学中有关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原理与学科内容、学科属性和学科特点紧密相连。以教育心理学视角对学科本质进行观照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对学科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也具有诸多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本文拟从学科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本质进行反思,谈几点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一、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内容的反
通讯员/一 默  本刊讯 2017年2月21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签署综合改革试验区改革发展备忘录,北京市海淀区由此成为首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综合改革试验区。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表示,过去两年的校园足球工作重点还是布局,但各地情况差别还是比较大,“综合改革试验区将全面涉及校园足球的方方面面,通过设立综合改革试
文化立校是历史赋予六百年学府——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以下简称“府学”)的教育使命。府学石学府陈列的“洪武圣旨及学制碑”上“洪武二年……圣旨,今后立学……设科分教礼、乐、射、书、数……”不仅是明初“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政策的体现,也揭开了府学秉承孔孟之精华。12块石碑,记载了6次重修,不变的是在多元文化变迁中,府学人“和而不同”的精神,碑文漫漶,文字断续,不变的是历经649年风雨,
作为人类最古老、最受尊崇的职业之一,教师承载着远远多于其他职业的道德期望。提到教师,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大多是“淡泊名利、志向高远、言行雅正、举止文明、自尊自律、廉洁从教、为人师表”这样的词语。在一定程度上,教师是社会道德最具体的形象代言人。三尺讲台上,教师端起书本,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履行自己的职责,但为人师者仅把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就足够了吗?显然不是,教师不仅是“授业”者,更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本刊讯 2015年11月18日,朝阳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5个校区,召开了“多元定制 筑基幸福——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走进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的课程展示活动。本次课改展示活动共开放了81节课,涉及数学、语文、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13门学科。  朝阳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自2010年开始启动课程改革。经过五年的探索,已初步形成了以“幸福教育”为理念的课程体系。这一体系以综合素质提升为目的,
本刊讯 2017年9月28日,适逢先师孔子第2568个诞辰日,由中共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海淀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办,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敬德书院承办的敬德书院秋季论坛召开。海淀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敬德书院院长傅首清,海淀区政协副主席刘恪,海淀区档案局(馆)长杨军昌,海淀区委教工委副书记、教委副主任杜荣贞,海淀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敬德书院执行院长吴颍惠,海淀教育科学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书院曾经是中华民族主要的精神生活场所,是我们民族的思想孕育场、灵魂安憩所和精神圣地。从某种意义上讲,书院的兴盛导致儒学文化的繁荣与传播,书院的衰落又必然导致中华文化精神的衰落,导致中国文化传播传承即教育方式的失落。书院在中国大地上存在了1000余年,历经从民间私人办学到被官府纳入体制,从思想争鸣到终因言论而获罪被禁的曲折历程。正因如此,书院成为中国文化史和教育史上引人瞩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