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保华:改善教育生态,建构道德课堂等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zshiyij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保华:改善教育生态,建构道德课堂
  
  田保华在《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第3期撰文指出,推进道德课堂建设,就是要改善教师的教学生态,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态,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生活中享受到幸福和快乐,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境界。道德课堂不仅仅是解决课堂教学中的育德问题及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问题,更要解决课堂教学的德性问题、人性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的目的、行为和结果的一致性问题。在构建道德课堂中,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都应该回答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教师要回答的是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问题,即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二是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教师要回答的是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问题。三是如何确信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即学习效果的评价问题。
  道德课堂要求教师具备三能力、三前提、三读懂、六转变。首先,教师应具备三种基本的教学能力,即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和评价教学的能力。第二,教师要把握三个前提,即把握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第三,教师要做到三个“读懂”,即读懂课程标准和教材(学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第四,教师要完成六个转变,即教师变学长、讲堂变学堂、教室变学室、教材变学材、教案变学案、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
  
  王俏华:以民主的方式养成道德
  
  王俏华在《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1期撰文指出,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有道德的人,道德的特性与民主的特性有很多相通之处,因而以民主的方式来养成道德不仅将是可能,而且有效。
  在关于我国学校道德如何通过这种民主的方式来养成道德的问题上,王俏华认为首先可以采用协商讨论的方法。坚持儿童只有自己去参与,在协调各种共同活动、互相协议并讨论的过程中才有可能明确道德的内涵和特性,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实践的愿望。而自由选择、自愿践行正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所在。其次还可采用试验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从活动中得到知识和经验,形成品德,并促进各方面的发展。此外,联合社会生活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将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积极指向社会生活,是提高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如在我国榜样教育中榜样的选择可以多关注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和事物,而非那些被符号化了的崇高人物。
  
  张艳红:教师要开发和利用隐性德育课程资源
  
  张艳红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4期撰文指出,隐性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当前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按照课程的类别,隐性德育课程资源可以分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数学等自然科学课程和活动课程三大类。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这三类课程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资源和理想信念教育资源等德育因素,充分发挥其巨大的德育价值。
  隐性德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基础知识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教师要把握好“德育是首位,教学是中心”这一目标,处理好知识点与教育点的关系,做到在教学中以教育点统率知识点,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同时,要澄清一种错误认识,“德育首位”并不意味着所有教学均片面“德育化”,也不意味着把德育和文化知识教学对立起来,而是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发挥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有意渗透,或在教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实施“不经意”的思想道德教育,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多元读写模式作为一种以读写为主的综合性学习模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以人教新课标高中英语教材为例,针对高中英语教学中多元读写模式的运用分析进行了探讨,主要阐述了多元读写模式的概念、多元读写模式运用的意义和作用、多元读写模式运用的策略,旨在本文研究帮助下能够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多元读写模式;运用方法  【作者简介】张
刘丙元:道德教育权威的重塑需要国家伦理意识的支撑    刘丙元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4期撰文指出,道德教育能否实质地影响受教育者的性格,使之形成德性,取决于受教育者对道德教育所教的道德是否真正信奉。丧失权威的道德教育无以使人信服,难以使道德和主体之间建立一种肯定性关系,更无法实现使“在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名副其实地信奉并躬行其被教过的道德。只有经得起理性批判和生活考验的道德,才具权威性,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题主要集中在爱国主义、革命传统、遵纪守法、珍爱生命、勤奋好学、团结协作、文明自律等方面,很少涉及清正廉洁这一领域,这与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严重脱节。事实上,学校本来就是以培养德才兼备、志向高远的“四化”大业接班人为己任的,从这一点来说,清廉教育理应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可以说,让清廉教育生动起来,惠泽学子,是功在千秋的大事,也应该是摆在学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迫切的现
人物速描  何夏寿,浙江省上虞市金近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春蚕奖”、浙江省政府首届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他以鲜明而坚定的儿童本位观,开展了长达16年的“童话教育”办学实践,把一所小不点农村完小办成了影响全国的特色学校,浙江省示范学校。    走进以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金近先生命名的浙江省上虞市金近小学,眼望“清水塘”“鱼悦厅”“小鲤鱼剧场”这些童话化的楼舍,漫步“小鲤鱼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尊师园书坊”,2010年度有12本著作入选《中国教育报》“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系列。《好老师是自己找的》为“尊师园书坊”2011年度最新图书之一。作者杨茂秀,一个笔名很多的教授作家,创作及翻译著作近百本。    与一个朋友相约喝茶,携了刚收到的一本书——台湾杨茂秀教授的《好教师是自己找的》。兴之酣处,居然开始了诵读此书。  因为刚收到书,还来不及翻阅。于是按着顺序开始诵读,
单元测试的成绩出来了,学习成绩一向比较优异的冬冬才考了65分。令人费解的是,30分的作文《爸爸妈妈,我想对您们说》他只写了一个字——“恨”。这是怎样的一个“恨”字呀,长长的一竖被钢笔尖反复划过,像一把锋利的尖刀,刺痛了我的双眼。他和父母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幼小的心灵为什么会滋生出如此深的仇恨?一连串的问号跳进我的脑海。   凝视着那个大大的“恨”字,我陷入了沉思之中,突然回想起发生在上周课外阅读
“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学生在学习化社会中必备的素质,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政治学科教学中,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不仅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方法,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习惯    “终身学习”是未来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只有具备正确的学习观,学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清朝《奏定学堂章程》颁布。次年,著名教育实业家、清末状元张謇先生,会同社会名流范当世、孙宝书等人,选取南通城北“紫琅书院”旧址,并辟天宁寺东北角一方钟灵毓秀之地,依庙立校,创办了通州公立第一高等小学(南通市实验小学前身)。次年,清政府明令废止科举制度,各地学堂才纷纷更名为学校。这所南通城里的第一所公办小学,继往开来,开地方学校教育先风,率先进行了班级授课制教学。  学
苏格拉底有一次指着脚下杂草丛生的土地问他的学生们,怎样除去杂草。有的学生说用铲子铲,有的学生说用火烧学生们想法不一。苏格拉底静静听着,只是笑,最后他说:“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法除去杂草吧,一年之后再来看。”一年后,学生们的草地依然青草萋萋,而苏格拉底的土地上却开满了美丽的鲜花。  细细思量,品德教育又何尝不是一个用“鲜花”去占满“荒原”的过程?在班级管理中,如果我们着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让
小学阶段是习惯教育的最好时期,对于孩子的一生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习惯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保驾护航。近年来,学校开展全员全程习惯养成教育,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首先,学校随机抽取500名学生,就预习习惯、课堂习惯、作业习惯、课外阅读习惯、生活习惯等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发现:在学习上,小学生在有计划学习、自己整理学习用品、善于做预习笔记和课堂笔记、认真独立完成作业、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