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当教师难,当班主任更难。一个班级五十多个学生,一百多个家长,所谓众口难调,无论班主任怎么努力,家长总会有不满意的,久而久之,难免会产生矛盾、积怨,甚至产生对立,严重影响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家校关系的和谐。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已成为当前班主任工作能力的重要方面。班主任如何运用智慧,用真心真情与家长沟通,搭建“和谐沟通之桥”呢?我认为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了解学生家庭状况是沟通的前提
上海市儿童少年心理发展中心副主任唐慧琴指出:“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方面,家庭影响最大。一个有问题的孩子,他(她)的背后往往存在一对有问题的父母。”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搞清楚学生的父母年龄,从事什么职业,家住哪里,是不是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掌握学生性格成因的“环境因素”有助于我们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去年,新接了一个班,在开始与学生接触的一个月里,发现学生个性很复杂。有的学生平时看他很听话,但与同学发生小冲突时,却暴跳如雷,即使有班主任在场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有的不出声,十分内向,班主任吩咐的任务能主动完成,可是一旦开口,语气刻薄,带挖苦、讽刺意味;有的平时虽然很调皮,小事不断,但每次找他谈话时,态度还是很诚恳,主动认错、改错;有的个性强硬,有错他认,但就是不改。面对如此种种学生,在与家长沟通几次碰壁之后,我翻出所有学生档案,调查其家庭地址,家庭结构,父母文化程度、工作状况、身体状况等。我了解到,我班大部分家长文化程度都是小学、初中,极少数是高中,还有3个学生是属于离异家庭……了解学生的家庭多了,就更能理解学生和家长。与家长沟通起来就融洽多了,对学生的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尊重家长是沟通的第一原则
班主任与家长谈话时,要尊重家长,面带微笑,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像巨大的磁场吸引磁铁一样让人无法拒绝。不能一见面就告状,埋怨数落家长。
在我的班主任生涯中,有一个学生在我心中印象很深,他的名字叫小伟。他的家长也一直让我不能忘却。小伟以及他家长的转变是我们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使我的班主任教育观念成功转化。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呢?上课时,他要么小声说话,要么做小动作,要么看闲书,再或者就是打着轻微的呼噜睡觉。平时,作业不交,考试不及格,迟到更是常事。看到这一切,我很是为这孩子的将来担心。
于是,我找个机会,将他家长请来交流,希望能够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没想到他的父亲却轻描淡写地说:“我儿子还小,不懂事,树大自直。你只要教育好你的那班学生,别欺负我孩子就行了。我的天啊!竟然还有这样的家长,难怪他有这样的儿子!听了家长的话我的心都寒了,这孩子下一步的教育该咋办!
他的语文、数学两门都不及格,英语更是一窍不通。于是我先和英语老师沟通,看有没有好的方法能够使他的英语学习见点成效,李老师告诉我必须先背单词,背句子。和李老师沟通完我就去找小伟,告诉他单词句子是基础,现在起步一点都不晚,并且鼓励他去找英语老师直接讨教。让我高兴的是小伟回家后不仅找了英语家教,而且主动要求他妈妈每天给他听写单词。期末考试,小伟的英语成绩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提高,李老师也在家长会上表扬了小伟的母亲,说她配合学校的工作,支持孩子的学习。会后小伟的妈妈主动找到我说:“老师,太谢谢你们了,我以后一定好好配合你们的工作”。是啊,她的孩子一直让她觉得不如别人,现在孩子的表现也让她觉得脸上有光了,她自然愿意主动配合学校老师的工作了。
从这个案例我想到了,学生需要尊重,家长更需要尊重。离开尊重就谈不上平等,没有平等哪里有心灵的无障碍的交融。当我们背离了尊重这个原则,剩下的只有对家长的训斥和指责。而家长可能有两种反映:一种是愤而离开;一种是忍气听完。当我们无法尊重家长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已经失败了。
三、巧妙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是沟通的一门艺术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时我们甚至会遇到一些粗鲁的家长,那就要求我们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时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
1.对于有教养的家长,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3.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长,班主任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
4.对于后进生的家长,我们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班主任最感头痛的是面对“后进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5.对于气势汹汹的家长,我们要以理服人。教师碰到气势汹汹的家长往往也会热血冲头,碰到这种家长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才行。碰到此类家长,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班主任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
班主任只有做好了沟通工作,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切。一个善于沟通的班主任,一定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是一个充满教育智慧的班主任。
一、了解学生家庭状况是沟通的前提
上海市儿童少年心理发展中心副主任唐慧琴指出:“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方面,家庭影响最大。一个有问题的孩子,他(她)的背后往往存在一对有问题的父母。”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搞清楚学生的父母年龄,从事什么职业,家住哪里,是不是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掌握学生性格成因的“环境因素”有助于我们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去年,新接了一个班,在开始与学生接触的一个月里,发现学生个性很复杂。有的学生平时看他很听话,但与同学发生小冲突时,却暴跳如雷,即使有班主任在场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有的不出声,十分内向,班主任吩咐的任务能主动完成,可是一旦开口,语气刻薄,带挖苦、讽刺意味;有的平时虽然很调皮,小事不断,但每次找他谈话时,态度还是很诚恳,主动认错、改错;有的个性强硬,有错他认,但就是不改。面对如此种种学生,在与家长沟通几次碰壁之后,我翻出所有学生档案,调查其家庭地址,家庭结构,父母文化程度、工作状况、身体状况等。我了解到,我班大部分家长文化程度都是小学、初中,极少数是高中,还有3个学生是属于离异家庭……了解学生的家庭多了,就更能理解学生和家长。与家长沟通起来就融洽多了,对学生的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尊重家长是沟通的第一原则
班主任与家长谈话时,要尊重家长,面带微笑,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像巨大的磁场吸引磁铁一样让人无法拒绝。不能一见面就告状,埋怨数落家长。
在我的班主任生涯中,有一个学生在我心中印象很深,他的名字叫小伟。他的家长也一直让我不能忘却。小伟以及他家长的转变是我们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使我的班主任教育观念成功转化。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呢?上课时,他要么小声说话,要么做小动作,要么看闲书,再或者就是打着轻微的呼噜睡觉。平时,作业不交,考试不及格,迟到更是常事。看到这一切,我很是为这孩子的将来担心。
于是,我找个机会,将他家长请来交流,希望能够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没想到他的父亲却轻描淡写地说:“我儿子还小,不懂事,树大自直。你只要教育好你的那班学生,别欺负我孩子就行了。我的天啊!竟然还有这样的家长,难怪他有这样的儿子!听了家长的话我的心都寒了,这孩子下一步的教育该咋办!
他的语文、数学两门都不及格,英语更是一窍不通。于是我先和英语老师沟通,看有没有好的方法能够使他的英语学习见点成效,李老师告诉我必须先背单词,背句子。和李老师沟通完我就去找小伟,告诉他单词句子是基础,现在起步一点都不晚,并且鼓励他去找英语老师直接讨教。让我高兴的是小伟回家后不仅找了英语家教,而且主动要求他妈妈每天给他听写单词。期末考试,小伟的英语成绩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提高,李老师也在家长会上表扬了小伟的母亲,说她配合学校的工作,支持孩子的学习。会后小伟的妈妈主动找到我说:“老师,太谢谢你们了,我以后一定好好配合你们的工作”。是啊,她的孩子一直让她觉得不如别人,现在孩子的表现也让她觉得脸上有光了,她自然愿意主动配合学校老师的工作了。
从这个案例我想到了,学生需要尊重,家长更需要尊重。离开尊重就谈不上平等,没有平等哪里有心灵的无障碍的交融。当我们背离了尊重这个原则,剩下的只有对家长的训斥和指责。而家长可能有两种反映:一种是愤而离开;一种是忍气听完。当我们无法尊重家长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已经失败了。
三、巧妙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是沟通的一门艺术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时我们甚至会遇到一些粗鲁的家长,那就要求我们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时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
1.对于有教养的家长,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3.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长,班主任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
4.对于后进生的家长,我们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班主任最感头痛的是面对“后进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失望的叹息,无言以对。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5.对于气势汹汹的家长,我们要以理服人。教师碰到气势汹汹的家长往往也会热血冲头,碰到这种家长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才行。碰到此类家长,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班主任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
班主任只有做好了沟通工作,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切。一个善于沟通的班主任,一定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是一个充满教育智慧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