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语文课堂构建分析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elle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讲授比重过多,学生没有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学生在课堂中经常处于被动学习。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课堂效率并不高,学生容易产生对学习语文的厌恶感。而新课改下一些教师又误认为课堂上学生兴趣为重,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课本的重要性。因此,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应该同时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作用,两者相互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一、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2009年我国开始推行“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教育工作者们一直不断在探索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同时一些学校将“高效课堂”的构建推到一个新的高度。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主要分为系统高效课堂、优化资源配置课堂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效课堂,这三种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广泛,意义重大。目前对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分析研究更加全面和深入,逐渐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的回归到学习语文的目的。
  二、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分析
  1.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是提高教学标准的需求
  《高中语文新课标标准》中指出,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将理论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学中应当注重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以及和其他的课程的交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教学中学生要掌握基本的语言交际和阅读能力,并通过学习语文养成好的学习和阅读习惯。高效课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语文,做到课堂中以学生为主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还提到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语文。而以团队为教学模式化的高效课堂正好符合新课标的标准,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到合作、自主学习。
  2.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可以改善目前的教学困境
  目前高中语文课堂中普遍存在教学课时耗时多、教学效率低的问题。这种教学现状使学生学习语文感到吃力,学习成绩不佳,甚至会使学生远离课堂。缺乏效率的课堂使新课标的标准很难在教学中实现,所以我们只有采用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满足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高效课堂的开展,不仅在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教师在课堂中也会轻松很多,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的思想和学习能力都将得到锻炼,繁重的作业完成效率也会进一步提高,减少学生的讨厌作业的情绪。
  3.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是教学发展的需求
  构建高效课堂不仅需要好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同時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和实施高效课堂都极为考验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构建高效课堂可以帮助教师静下心来钻研教材。语文教师如果不读书,那就无法在学生面前起到指导作用。高效课堂的开展不仅可以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同时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认真研究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新课程改革有关的书籍,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
  三、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措施
  1.课堂多利用情境教学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每一篇课文都含有情境和丰富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多利用情境教学,教师通过将课文中的情境在课堂中创设,帮助学生走进语文课堂中,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比如说,在讲解《苏东坡传》课文时可以先在课前插入一篇《苏东坡突围》文章作为课前导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还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同时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不同情境创设出多种语文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思考,促进思维和语文能力的发展。
  2.加强课堂互动,优化课堂提问
  传统语文课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时间过多,学生容易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因此,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知识。而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有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发散。比如说以《沁园春》为设计提问,为何毛泽东所描述的秋与其他文人不同?新颖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有不同的看法,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养成认真阅读文章的习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
  高中语文新课标改革意义重大,内容丰富,对今后的高中语文教学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目前以高中语文课堂来看,新课标和实际教学结合程度不高,高效课堂的构建还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实践,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兴趣,不断总结教学模式中的优缺点,加速高效课堂的开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实践和新课标的结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通联:湖南永州市江华县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里面,情感教育屡次得到强调,它指出了语文教育需要具有情感培养功能,语文课程需要密切关注学生在情感方面的诉求,尤其是使学生得到审美能力的发展机会。与此同时,初中语文教育理论也注意到了文学名著同人类思想进步的关系。从这两方面讲,带领学生进行文学名著作品的分析与鉴赏,将有助于从情感层面满足学生对人生理想目标的追求,使之走向审美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教学采用以“模块”为基本单元的教学方式,以特定的某一主题为模块组织的核心,通过特定主题进行高中语文的独立的“学习单元”教学,它涵盖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各个模块处于相互独立的综合性特点,这就使高中语文模块化教学显现出更为灵活、开放的状态。然而,在高中语文的模块化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常见的问题,所以,我们要不断探索适宜于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高中语文模块化
高效的课堂就是要围绕“教好教会,学好学会”的核心理念,要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性课堂。简言之,高效课堂就是追求效果、效益、有序的教学,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构建以“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要环节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向其他学校教师的学习,我觉得高效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情景(境)导
评讲课绝不是在学生做过一遍的基础上,师生将其内容重复推演一遍。在"关键能力""为学而教"越来越成为教学共识的背景下,如何让高三阅读评讲课这一常态课型发挥其最大教学效益,笔
“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读书方法。《孟子·万章上》:“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以意逆志”,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也是一种理解诗的方法。“以意逆志”,即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我们常常借助“以意逆志”的方法鉴赏诗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其实,我们何尝不可以借助
对于一名教师而言,最大的收获与快乐,莫过于桃李满天下。对于一名学生而言,“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其师”,饮水思源,学成念师,师恩难忘,也是尊师重道的應有之义。其实,老师与学生之间也是相互成全的。成全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多向的。教育不仅仅是成全学生,成全教师,成全家长,成全校长,成全学校,也是学生、教师、家长、校长、学校之间的相互成全。  一  人们常常将教师比喻为“辛勤的园丁”“燃烧的蜡烛
一、小说情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机械呆板,千篇一律  苏教版必修教材中的小说不少,有讲述身处困境中的人们相濡以沫的《最后的常春藤叶》;有遭遇战争痛苦的《一个人的遭遇》;有人物形象鲜明、文学地位非凡的《林黛玉进贾府》……然而,尽管文章涉及的主题不同、写作技巧不同,但老师处理小说的方法却出奇的一致:首先概括情节,其次分析情节,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最后把握主题。教师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真正想要了
《新课标高考语文考纲》“语言文字运用·表达应用·辨析并修改病句”中要求考生辨析并修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种类型病句。多年来,病句辨析一直是高考语文高频考点。2017年全国高考9套试题有6套考查病句辨析考点。具体是课标Ⅰ卷、课标Ⅱ卷、课标Ⅲ卷第12小题,浙江卷第4小题,山东卷第5小题,天津卷第3小题。现对6套试题中24例句子进行归类解析,以期由该考点的
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比较的目的,就在于对彼此相关联的东西进行分析,以明确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其本质上的联系与区别。在高中小说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来分析不同作品在题材、主题、情节、手法、风格上异同,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养成獨立思考、独立分析习惯,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度阅读、触类旁通、把握规律的能力。  一、同一题材作品的比较教学  小说的题材是小说内容要素之一,指的是小说内容所反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