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揣摩能力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p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分析是学生语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的阅读分析,一般分为三个过程,即:整体感知、大体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综合、作者写作意图;鉴赏评价、感悟作品的深层含义。而这三个环节中,“揣摩”是承前启后的中间环节,往往难于把握,现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揣摩文章要抓住关键词句并联系上下文
  
  阅读离不开对词句的理解,而关键词句更是透彻把握作品的钥匙。如鲁迅的《孔乙己》的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里的“大约”与“的确”看似矛盾,但联系全文就能揣摩出作者这两个词安排的精妙:孔乙己,一个清末下层知识分子,是一个苦人儿。他没有地位,不被人重视,是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多余人。“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由此,“大约”是说孔乙己已长时间没来酒店,没有他确定的消息;而“的确”又可以从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酒店的情景:“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中可以确定,在那世态炎凉的封建社会,他是必死无疑。小说用猜想做结尾,留给人们广阔的想像空间,更有无穷的悲剧意味。
  
  二、揣摩文章可用比较的方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能把握事物的特征。就若干篇作品而言,评价可以把同一题材的或同一作家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揣摩它们各自的妙处。《济南的冬天》和《小麻雀》是老舍写的两篇散文。《济南的冬天》的对象是人生存的自然环境,表现的是生命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小麻雀》的对象是自然环境中的弱小生灵,表现的是生命与环境的矛盾。对济南的冬天,作者的感受是愉悦、舒适、安乐;对小麻雀,涌上作者心头的是同情、关切、忧虑。这二者又统一于老舍的爱自然、爱生命的思想感情之中。
  
  三、揣摩文章可采用入情入景的方法
  
  入情入景就是身临其境,把自己置身于作品的情与景之中,让自己成为作品的主人公,来体味此情此景中的独特感受。朱自清《背影》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有的同学认为,父亲为我买几个橘子有什么好流泪的。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就是因为没有认真去揣摩字里行间流露的深厚感情。“父亲”在祸不单行的情况下,拖着行动不便的肥胖身体,心甘情愿地在大庭广众下爬上爬下,不辞劳苦地为儿子买橘子,其中涌动着的,正是父子间特别的亲情。叶圣陶说:“他这样的经验,他这样的想法,我不是也有过吗?”同学们也一定有过,看到朱自清父亲的背影,我们眼前会浮出许多背影:有为了生活在那几亩薄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佝偻的背影;有为了凑足孩子上学的学费而背着包裹外出打工的一步三回头的背影;有为了给子女送水、送菜在曲曲折折的小道上留下来的歪歪斜斜的背影……这些父亲或母亲的背影与朱自清的父亲的背影一样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子深情,怎么能不让人涌出感动的泪花呢?
  
  四、揣摩文章可用联想假设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比如一篇小说,它的人物、情节、环境的设置,都是为表现作品的主题服务的。我们在阅读中,可以顺着作品原来的情节思路去做一些联想假设,做出一些推断,这样就可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文章的主旨。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一文,紧紧围绕“狗咬人”的案件,以狗的主人是谁为线索,生动地刻画了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走狗的形象,无情地讽刺了他狡猾善变的丑态。在阅读中,我们不妨做这样的假设联想:奥楚蔑洛夫巧遇席加洛夫将军的哥哥,将会发生怎样的一幕戏剧性情节。这样的问题一抛出来,学生的探究兴趣大增,思维被激活了,必能生发出很多新颖有趣的假设和推断。联想出许多令人捧腹的情节、场面的描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下来,适时地组织交流、讨论,学生就会对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对作品夸张的讽刺艺术手法有更深层次的领悟。
  揣摩,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把握了揣摩的方法,多接触社会,注意观察周围的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自然就会慢慢把握揣摩的方法,阅读分析水平也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组织者,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因此,班主任的工作要求我们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下面我就如何创建优秀班级谈谈一些做法:    一、要有严密有效的组织管理能力    班主任工作既要面对整个班级,又要面对个别学生。对整个集体进行工作,就要求班主任具有组织、管理的才能,既善于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善于管理班级各项工作,又要针对个别同学的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做好转化工作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关键。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质疑能力匮乏,从未质疑的同学达70%以上,他们或不知怎样质疑,或无疑可质,或不敢质疑。那么,如何培养学生
近年高考题中,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各省市卷,都有相同的考试模块,它们是英语知识运用(语法和词汇知识,以及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写作。而其中考查方式各有区别。全国卷I的题型模块基本保持稳定,分有客观题及主观题两部分,其中听力、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属于客观题型,而写作中的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属于主观题型。  然而,近年来,各地高考题在保持大方向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各有花样。这里收集近年出现的一些新题型
创新教育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人类跨入21世纪,这是一个以创造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在未来的社会中,科技发明越来越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专利的有效时间也变得越来越短。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生命,以高新技术为主的产业将大行其道。劳动者对知识产生的贡献主要是智力,而不再是消耗自然资源。  创新是知识经济竞争的核心,那么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教育,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更新观念是课堂实施创新
学习兴趣也叫求知欲,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认为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强烈情感,才能引导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他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句话里,提出了“知学”、“好学”、“乐学”三种学习态度。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果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
赛前训练的宗旨在于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达到竞技状态。心理训练属赛前训练的一部分。在跳高这个项目中,心理训练对运动成绩影响很大。一些专家认为,跳高运动员获胜起码百分之三十要归功于心理训练,心理训练的安排占全部训练的四分之一,心理训练越来越受到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重视。可以说心理训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运动员跳高的成功和失败。如果我们在跳高的业余训练阶段就合理运用心理训练,为跳高运动员打下良好的心理训练基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其理论性强,也较抽象,如果在教学中再采用单调枯燥的说教,课堂气氛就会死气沉沉。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注重情感教学,贯彻教师的教学意图,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一、注重沟通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就是说,最能感动人心的,首先就是人的真情,世界上有万般情感,唯有真情
省略是一种避免重复、突出关键词并使上下文紧密衔接的语法手段。在英语中,从句的省略经常使用,如果不了解这些省略用法,很可能导致对句意的误解。从句的省略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状语从句中的省略  情况一:在状语从句中,如果从句的主语与主句的主语一致,并且从句中含有be动词,通常可以把从句中的主语和be动词一起省略,构成“连词 分词”的形式。分词与主语间为主动关系,用现在分词,即doing的形式;被
我们在高中地理中要学习有关河流补给的内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河流补给来源是不同的,这与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如气候的降水特点、地形、地势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河流的补给又称河流的水源,其类型及变化特点决定着河流水量的大小及变化。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多数河流的补给主要是流域内的大气降水,由于不同地区的降水形式及时间分配不同,我们把河流的补给分为雨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等等。      一、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困扰许多教师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能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试图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这个难题。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的使用反映一个社会的文化,脱离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是难以掌握其语言的。由于各个国家历史发展、居住环境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其文化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了解这些差异、丰富文化背景知识是学习语言所必须做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掌握语法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