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后心绞痛临床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pin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所谓的心肌梗塞后心绞痛指的就是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后的一天到56天之内,再次出现了心绞痛的症状,这主要是因为用于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了阻塞,产生了过多的多肽类的致痛物质或者是代谢所产生的堆积物刺激了末梢神经,从而产生了痛觉,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因为部分冠状动脉因为供血不足而引发的病变。如果心肌梗塞后的患者经常性的出现心绞痛的症状,一定要特别的注意,应该起到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心肌梗塞后心绞痛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4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9-0082-01
  所谓的心肌梗塞后心绞痛指的就是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后的一天到56天之内,再次出现了心绞痛的症状。如果心肌梗塞后的患者经常性的出现心绞痛的症状,一定要特别的注意,因为频繁的发生心绞痛及其容易出现心肌再梗或者是猝死的情况。本文回顾性分析9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例,以探讨心肌梗塞后心绞痛(PMIA)的发生机理、促发因素和预后。
  1 临床资料
  98例AMI病人均符合1979年WHO诊断标准。AMT后常规心电监测1周,此后若必要随时予以监测。每次PMIA发作时均观察血压、心率及心电图变化。疼痛时间>30分钟者及时复查心肌酶谱.若4周内心肌酶谱再次升高,症状和心电图符合AMI诊断标准者定为早期再梗塞[1]。
  PMI诊断标准:(1)AMI发病4周内;(2)AMI疼痛消失24小时以上又发生的心绞痛,每次发作时间至少≥10分钟;(3)至少有一次心绞痛发作伴可逆性ST段移位≥1mm和(或)T波改变而无心肌酶谱的升高。其中可逆性心电图改变出现在原梗塞区导联上为梗塞區缺血(IIJIZ),出现在原梗塞对应导联上为远距离缺血(IAAD)有关数据行t检验或X2检验。
  2 结果
  98例AMI发生PMIA者(组)23例,占23.5%,共发作141例次,其中不伴血压、心率改变的112例次,占16.2%。多数(100/147)发作时心电图改变呈ST段下移和(或)T波倒置、低平;个别(4/147)表现一过性ST段抬高;有些(43/147)仅有心绞痛症状而缺乏心电图变化,23例中,男20例,女3例;年龄59.6±8.5岁。无PMIA者(组)5例,男6例,女11例;年龄56.3±11.9岁。两组的男女之比及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PMIA与无PMIA组在AMI前后倩况比较见表1。
  表l 两组AMI前后情况比较
  按WHO标准;>5.7mmol/L;+每日多于20支,10年以上;
  ☆指ST段下移;#KillipⅡ~Ⅲ级;Lown分级Ⅲ级以上
  23例PMIA中,IAAD者9例,IIJIZ者14例,发生早期再梗塞分别为5例和2例(P<0.001),住院死亡分别为3例与2例(P>0.05)
  3 讨论
  PMIA的存在表明残余心肌仍处于严重缺血状态,其发生机理普遍认为与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冠脉内血栓形成或冠脉痉挛致供氧不足有关,但也有学者认为与AMI后心率增加,二尖瓣返流等致心肌耗氧量增加有关[2]。从本组资料看PMIA发作时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段下移,个别为一过性ST段抬高,多数发作不伴有血压、心率变化,故我们认为PMIA的主要机理是供氧不足,可能是冠脉痉挛等致心内膜下缺血,个别致穿壁性缺血,后者预后极差,本组4例有2例死亡。至于有的PMIA不伴心电图变化,可能与对应部位缺血电动力相互抵消或缺血灶较小使得常规心电图不能显示有关。以往认为AMI伴对应导联ST段下移者是“镜像”反应,但本资料显示有56.5%伴于PMIA,这与目前认为伴对应导联ST段下移多提示对侧室壁心肌缺血的看法一致。
  本资料显示,大量吸烟对PMIA起促发作用;PMIA多见于梗塞前有心绞痛史者,可能是冠脉病变重,范围广之故;梗塞后并发左心功能不全及休克者多发生PMIA,可能是心排量减少,有效灌注压降低使残存心肌缺血加重所致。至于室性心律失常在两组间无差异。可能与其被及时发现而有效控制有关。PMIA组早期再梗塞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无PMIA组,而且IAAD者早期再梗塞发生率更高,其中一部分属梗塞扩展,考虑是伴IAAD者梗塞区周围缺血心肌在无阻塞血管再通情况下所依赖的侧支循环不良,梗塞区周边心肌血供恶化使梗塞面积扩大所致。总之,AMI后出现PMIA者并发症多,预后差,应引起临床重视[3]。
  参考文献
  [1]付丽新.急性心肌梗塞后心绞痛78例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09(03)
  [2]刘忠民,刘海波,王育珊.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临床差异性探讨[J].吉林医学,2000(04) .
  [3]李延芳.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塞面积及近期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10(20).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块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从2013年4月到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26例甲状腺肿患者中选取2014年6月前收治的6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将2014年6月后收治的6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
【摘 要】 目的:探究分析復方甲硝唑阴道栓治疗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阴道炎患者7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达克宁栓联合口服制霉菌素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复方甲硝唑阴道栓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半年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一周后,试验组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
【摘 要】 通过临终关怀护理,减轻晚期癌症患者临终时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采用深度访谈方式收集30例癌症临终病人的个案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全面的护理能带给患者实质性的帮。临终关怀护理有利于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满足患者的各种生理、心理需要,给予有效支持,维护生命的尊严,提高生命质量,使患者平静地面对死亡。  【关键词】 癌症 临终病人 晚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