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Q1987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度学习,是指学生通过主动思考,解决语境中的具体问题的学习过程,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保障。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化对学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与整合,推动英语知识点的运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关键词:小学英语   深度学习   课堂教学
  深度学习,是指学生通过主动思考,解决语境中的具体问题的学习过程,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保障。在新时期的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凸显学科的育人价值,发挥学科的工具性与实践性功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引发以学生为主体的深度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发现英语学习的乐趣和必要性,在生活中自主运用英语知识。那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就要以精准的“教”引发学生深度的“学”,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教学过程,收获完整的学习体验,在英语课堂中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双发展”。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化对学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强调新旧知识的聯系与整合,推动英语知识点的运用,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一、深化对学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强调在感知中理解,然而学生的生活中缺乏真实的英语情境,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表达习惯、社会风俗等不甚了解,因此很难像语文学习那样,迅速地在话题或文本的作用下产生情感共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首先就要引入情境教学模式。教师要能够深度解读单元主题,挖掘文本内容,以整合的形式促进情境的优化与升级。在开展情境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情境的完整性、连贯性与真实性,要能够在文本的基础上对接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有生命力、接地气的情境提高课堂的亲和度,深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善于引发学生内心的“疑”,特别是在高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在有理有据的分析过程中,产生更多、更深的思考。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7 Protect the Earth这单元的Story time时,笔者考虑到“Protect the Earth”这个单元主题对于学生而言过于宏大,也过于空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笔者带来了学校最近制作的“环境小卫士”绶带,将少先队活动与我们的单元教学主题整合在一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问题单导学的模式,以问题启发学生就“water”部分的内容展开探究:①What do you think of water? ②What do we use water to do? ③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water?在这部分的导学过程中,笔者用“问题链”提供了明确的阅读方向,提出了具体的阅读任务,学生很快就能在问题的引导下明白水的重要性,从“useful”过渡到“protect”。随即,笔者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water”部分的问题链迁移到“wood、paper、plastic”部分的阅读中,让学生以分工合作的形式开展阅读探究。在语篇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充分抓住了语篇的特点,以问题链的形式,对第一部分“water”的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导学,而在“wood、paper、plastic”部分的教学中,笔者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这种“有扶”“有放”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学习行为的真正发生。
  二、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与整合
  新旧知识的脱节,是导致学生在语言理解与表达上有困难的一大原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造新旧知识整合的机会,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有效地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让他们在英语课堂中找到亲切感、归属感,帮助他们以从容、自信的状态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促使深度学习真正发生。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在复习导入、词汇延伸、话题互动的过程中,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在新知识的运用过程中寻求旧知识的“支援”,从而引发学生广泛、有意义的学习探究,使得深度学习的发生、发展皆有可能。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这单元的Story time时,笔者在教学导入环节中,首先展示了我们城市的两组图片:一组为文明城市检查时期的照片,图片中的街道整洁,环境优美;另一组则是污染严重、又脏又乱的街道图片。同时,笔者以选择题引发学生的话题探讨,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镜头,并以“What can you see in these pictures?”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就这两组图片展开讨论。在话题活动中,笔者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鼓励学生利用学过的句型“I can see...”表达自己从图片中获取的信息,突出两组图片鲜明的对比性,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最后,笔者引导学生聚焦“messy and dirty”这组图片,就“What makes our city dirty? What can we do to keep our city clean?”这两个问题展开进一步的阅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注重新旧知识的整合,以学生熟悉的语言表达方式搭建语言支架,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表达,主动走进单元主题,对城市的环境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深度学习,就要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适应力,善于在新旧整合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有表达的语料,有表达的自信,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实现循序渐进的英语教学。
  三、推动英语知识的运用
  深度学习的关键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指向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以积极的思维状态参与问题的提出、解决与运用。在小学英语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尝试把阅读的过程变成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我们要能够有目的地重构文本,把文本转化为服务于问题解决的对话、小短文、剧本等,在提取与加工信息的过程中生成新的文本内容,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此外,在文本重构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意搭配目的明确的问题链、导学案或学习单等,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或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学习单上的任务,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从而反向推进阅读教学的高效生成。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4 Seeing the doctor这单元的Story time时,笔者就采取了文本重构与学习单相互配合的阅读方式。在教学中,笔者首先以话题活动的形式,导入单元主题“Seeing the doctor”,其次将文本的阅读过程主要分为两个环节。在第一个环节中,笔者采用了问题链的导学形式,以问题“What’s wrong with Su Hai? Why does Su Hai have a...? What should he do?”展开师生之间的合作阅读。而在第二个环节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则采用了迁移教学的形式,借助学习单“Medical Record Card (病历卡)”,要求学生模仿Su Hai在文本中的看病经历进行对话活动,并开展小组之间的合作阅读,鼓励学生争当小医生,完善Mike的病历卡。通过这样的文本处理,笔者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指向性,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推动了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凸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学习、有参与、有思考、有实践。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要以鲜活的语境、充满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丰富的语言活动有效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围绕教学目的、教学主题开展有益的探究互动,从而在全身心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不应让教学停留在浅层,而应注重引导学生、鼓励学生,适当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实践,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学习过程及课堂展示过程,不必过分纠结于词汇的机械朗读、句型的机械训练、课文的死记硬背,从而构建有活力的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朱彤.引导深度学习   培养思维品质——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18(15):10-11+18.
  [2]张鹏举.构建课堂教学评价的六个维度[J].教学与管理,2021(1):76-77.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总体康复状况。方法用自制一般调查问卷(包括目前病情服药状况)、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副反应量表(TESS)对635例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回访。结果(1)病情稳定患者由出院3个月时的517例(81.4%)下降到1年时的448例(70.6%),服药完全依从者由3个月时的468例(73.7%)下降到1年时的369例(58.1%)。患者的病情稳定程度
目的 探讨健康指导干预对改善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6~12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亚健康状态人群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人群在常规体检后给予常规健康指导干预,观察组人群在常规体检基础上实施中医体质辨识并根据体质类型给予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干预,两组人群初次体检结束1年后再次参加体检。在两次体检过程中护理人员协助受试者填写亚健康状况评价问卷( SHSQ-25)
摘 要:在语文课堂上,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而展开的师生交流对话,应避免高频度、口语化、无逻辑的现象。作为课堂对话的发起者,教师要善于以启发、引领、激励的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導他们进行探究。  关键词:师生对话 思维参与 深度学习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文本为平台的师生对话,则是课堂多角度对话中最常见的组织形式。积极、友好、互动、有质量的
目的 探讨规范服务在提高急诊分诊护士分诊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11月急诊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2013年7月至8月急诊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分诊就诊服务,观察组实施分诊护士规范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分诊护理质量、分诊时间、护患纠纷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诊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诊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及学习态度,教师需要在问题的选择和设计上多下功夫,用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快速提取已有知识,激活认知经验。同样,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教学中,巧设数学问题也至关重要,这就要求聋校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如何以问题为载体,梳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拓展聋生的数学思维,引发聋生的深度思考。本文以“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为例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接诊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所有接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患者(70例,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70例,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耗时、心电图测量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救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摘 要:阅读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可以锻炼和培育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语文教学需要依托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贤文化”是其中的关键点。因此,本文在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重点探寻“贤文化”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路径,从而促进“贤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贤文化” 阅读  最新的语文课程标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因胫腓骨骨折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具体包括心理护理、生理护理、疼痛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均P<0.0
摘 要:新课程改革呼唤课堂回归生本,强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主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有效教学应坚持生本理念,以学生兴趣为本,以学生探究为本。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让学生有效地学,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首要位置,实现有效教学,将教学落到实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堂导入、课堂中间、课堂结尾三个方面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为教师实现有效教学提供经验。  关键词:生本理念
目的 探讨自护教育对乳腺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化疗期间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32例)和B组(48例)。 A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自我护理技能训练、情绪管理及促进自我行为改变等自我护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化疗期间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B组患者自身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