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g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一首歌或者朗诵一首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氣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2).
  [2]颜移秧.职专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6).
  [3]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
  [4]韩荣.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革新,2010,(01).
  [5]胡娜.对如何改善高校英语大班教学课堂气氛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1,(11).
其他文献
西藏昌都市边坝县初级中学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我国“四化”建设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中学化学教师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須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转变教学理念是前提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
西藏拉萨市曲水县才纳乡小学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环境。班主任工作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作为一个班主任,光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方法和技巧。  一、要制定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班级管理也不例外。班主任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引导学生参与和制定有效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然后让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带头执行,其他学生监督,班主
2003年我国市场主导的,以居民消费和企业自主投资为基础的新一轮经济较快增长已经形成.综合国内外条件,预计2004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步回升的态势.但是,随着经济增长水平
民政工作就是“为民行政”,以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为工作主线,突出以民为中心,核心是“民政为民”。在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大背景下,民政工作要以民为本、一切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乐,把“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爱民”作为职业道德的核心、把“利民”作为全部工作的目的、把“乐民”作为民政事业发展的方向,要不断完善创新社会救助机制,要提标扩
【摘 要】语文学科是学好其它各学科的基础,抑或说是工具。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培养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是吸收、表述和思考这三种能力,当然还有其他能力:如观察力、想象力等。这些能力是否能提高,关键是看教师如何进行教学,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思维,把课教“活”,使得语文课堂成为一门艺术,使那些可爱的孩子们爱上语文课。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课堂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有这样一句话: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那什么样的课堂才算是有效的课堂呢?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的说:好的课堂表现就是有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按规定完成授课内容,学生也能认真听讲、较好回答问题;也有的说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大量的练习是不可少的;还有的说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学生进行讨论,课堂气氛活跃的课才是好课。但是,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获得实效呢?我想,其方法和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