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阶段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反悔权行使的问题和对策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作出一项重要的制度设立即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制度设立的初衷与目的在于更好地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有效提高司法效率、节省司法资源.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被告人认罪认罚后又反悔的情形.该情形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笔者结合司法实践,归纳现存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并进一步提出建议,对认罪认罚制度中被告人反悔的情形进行论述分析.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社会交往模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信息化进入司法领域已是大势所趋.我国司法信息化起步虽晚,但是取得了可观成就,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司法信息化,本文针对当下刑事电子诉讼存在的立法不明确、区域发展差距大、学术理论争议和部分细节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路径.
通过作者经办实际案例和以往案件资料,阐述被害人尸体情况在命案现场分析中的作用,认为分析尸体在犯罪现场大环境中的数量、姿势、伤情等,结合犯罪现场物品摆放情况、血迹分布情况等可以推断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根据尸体被破坏的具体部位,如面部、四肢、乳房、腹部、生殖器官等,结合案情可以推断犯罪嫌疑人与死者的关系.借助犯罪心理和犯罪关系的依托来刻画犯罪嫌疑人.
随着鉴定技术的发展,法医物证鉴定技术发展迅速,鉴定要求逐渐提高,鉴定结果需要更加精确、准确.而在法医物证鉴定过程中,标准化文件应用十分重要,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鉴定工作的开展.基于此,本文就我国法医物证鉴定领域标准化展开研究,首先阐述了标准化意义,其次对标准化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标准化问题提出优化对策,希望能够提高法医物证鉴定标准化水平.
人脸信息作为一项新型密码,在人脸识别技术中得以广泛运用.该技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民众的个人信息处于风险之中,例如将人脸信息进行交易、泄露、滥用等违法行为.鉴于前述风险,本文重点考察了其背后存在的收集人脸信息主体资格问题以及收集后的人脸信息走向问题,提出了三项规制的办法,即加快建立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市场准入机制、列明用户方和收集方的权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