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国家审定品种——Q优108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5518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6077
  品种名称:Q优108(区试代号:庆优9号)
  选育单位:重庆市种子公司
  品种来源:Q1A×Q恢108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4.8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6天。株型适中,叶挺,每亩有效穗数16.5万,株高113.3厘米,穗长24.6厘米,每穗总粒数180.3粒,结实率81.2%,千粒重26.5克。抗性:穗瘟病平均7.0级,最高9级,抗性频率57.1%。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6%,长宽比2.5,垩白粒率27%,垩白度2.7%,胶稠度6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2%。
  产量表现:
  2004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3.7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59%(极显著);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617.3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71%(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0.5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65%。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3.1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95%。
  栽培技术要点:
  1.育秧:根据各地中籼生产季节适时播种,用地膜覆盖湿润育秧或旱育抛秧,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每亩大田用种量1公斤。
  2.移栽:秧苗4.5叶左右移栽,每亩栽插1.2万~1.5万穴,每穴2粒谷苗。
  3.肥水管理:中等肥力田每亩施纯氮10公斤、五氧化二磷6公斤、氧化钾8公斤。磷肥全作底肥;氮肥60%作底肥、30%作追肥、10%作穗粒肥;钾肥60%作底肥、40%作穗粒肥。追肥在移栽后7~10天施用,穗粒肥在拔节期施用。水浆管理上,前期浅水灌溉,中期轻搁田,后期保持湿润,不可过早断水。
  4.病虫防治:在抽穗前10天左右防治一次纹枯病,及时防治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高感稻瘟病,米质较优,适宜在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省平坝丘陵稻区、陕西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其他文献
潘玉杰是山东省阳谷县国庙村獭兔养殖专业户。当年初嫁到国庙村的潘玉杰,在家无致富门路,也不能离家外出打工,只能在离家较近工厂当了一名临时工,慢慢地家里也有了一些积蓄,但离她的理想生活相差很远。她问自己,就这样给别人干一辈子吗?难道自己不能做点事吗?  两年后,随着孩子降临,潘玉杰辞掉了工作,在家抚养孩子。有一次潘玉杰无意间看到有关兔子养殖的书籍,不禁眼前一亮,她找到了自己想干的事。随后,潘玉杰边带孩
从农业部获悉,截至6月11日,全国麦收进度过六成。从目前情况来看,麦收工作进展顺利,夏粮有望实现“十连丰”,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粮食生产的好形势是怎样来的,如何将这种好形势继续保持下去?  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叶贞琴说,今年夏粮生产形势面临的压力很大,产量基数高、生产成本高、灾害威胁大等不利条件多,在这种压力下丰收在望,“主要得益于政策力度加大、科技服务到位、防灾应对有效、气候
品种来源:D62AX泸恢1345  审定情况:2006年6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7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渝审稻2006004、国审稻2009004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9.8天,比对照Ⅱ优838长3.1天。株型适中。长势繁茂,叶色浓绿,颖尖紫色,每亩有效穗数16.0万穗,株高120.7
无论是绿证培训、农民创业培训、还是阳光工程培训,其本质就是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使其掌握过硬的从业技能,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作为县级农广校校长,在具体组织实施中把握各自的特点,抓好结合,做出成效,是关系到如何开展好培训工作的关键性问题。  工作上分、目标上合。所谓工作上分、目标上合,就是三项工程的培训工作,在具体分工负责上均有各自的分管领导,也有具体各自协助开展日常工作的科室及具体工作人员,分管领
宝庆龙牙百合即湖南隆回龙牙百合,因瓣形鲜艳,肉质肥厚,洁白晶莹,细嫩粉腻,形如龙牙而得名。因其适应性强,产量高,价格贵,而深受种植户的欢迎,是出口创汇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门路。每亩可创收2~3万元。产品远销香港、澳门、东南亚和欧美各国。现将龙牙百合的高产栽培技术予以介绍。  一、栽培环境要求  1. 光照  龙牙百合属长日照半耐阴植物,生长前期和现蕾开花期喜光,延长日照能提前开花。  2. 温度  
编者按:2012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开发布。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民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明确要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农广校作为农民教育的主力军、主渠道,如何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这样一个记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者实践真知的平台,我们
现代农业已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生产方式, 也不再是没有经济效益的产业门类。农业已经逐步走上了依靠技术支撑,依靠科学管理的发展阶段。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如何推进农业成为能够取得较高经济报酬而体面就业的行业?我想,挑起重担的应是职业农民。  现代农业呼唤职业农民。当前,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最大问题就是实现农业社会化的大生产。农业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是专业化、协作化,同时要求高新技术被引进到农业生产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农民教育培训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农民培训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总体上农村劳动力仍然呈现数量不够和质量不高的状况。在城市化的大潮中,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出去是我国农村今后的发展趋势,农业后继无人在我国将不是遥远的事。据中国社科院课题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指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步向供不应求转变,农业后继无人现象还将加剧。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思来,树老墙颓。延续了几千年的乡土生机在现代中国农村日趋黯然。青年男女少了,散步的猪牛羊鸡少了,新树苗少了,学校里的欢声笑语少了——很多乡村,已经没有多少新生的鲜活的事物。  进入新世纪,国家连续出台强有力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产品供给紧平衡的基本态势还没有根本缓解;在“八连增”新的高起点上发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港上四村的刘绍连,是当地一位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和科技致富带头人。十几年来,他敢为人先、勇于探索、默默耕耘,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走出了一条应用农业科技实现规模种植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成为了 “种地状元”及受人尊敬的新型职业农民。他致富不忘身边人,积极为村集体做贡献,把掌握到的科技知识无偿向周围群众传授,帮助乡亲们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惜土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