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有条“退路”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保证儿子的营养,我规定儿子早餐必须吃一个鸡蛋,可儿子却说鸡蛋太噎人,不愿吃。一天吃早饭时,儿子再次拒绝吃鸡蛋。我一生气,命令儿子:“必须吃掉。不吃不行!”
  儿子毫不妥协:“就是不吃!”
  我火了,继续逼儿子吃鸡蛋。儿子也火了,不但不吃鸡蛋,其他东西也不吃了。我很头痛,感觉自己在教育儿子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起初,我实在找不到什么好办法让儿子乖乖地吃掉鸡蛋,一次逛夜市地摊,我意外发现了一个好点子。
  那天我想在地摊上淘便宜货,发现一只玻璃杯很漂亮,就问摊主多少钱一只。摊主说10元一只。我拦腰砍价:“5元一只,卖不?”
  摊主坚持一口价,说:“就10元。”
  我坚持5元一只,摊主坚持10元一只,互不相让,越争越恼火。我放下狠话:“你还想不想卖东西?”对方更狠:“卖给谁我也不卖给你!”然后我们相互怒视。交易不成,反变仇家!
  冷静一想,我为什么会跟这位“一口价”摊主闹成“仇家”?是因为他没有给我一个杀价的机会,也就是说,他的要价连条“退路”都不留,“一口价”太憋人!
  我走向另一个摊位,发现这个摊位也卖杯子,同样款式的杯子却有三种标价:低档的4元一只,中档的10元钱一只,高档的11元钱一只。
  摊主问我:“你想要哪种?”
  我觉得这个摊主真是精明,给你多种选择,他也就有了多个机会:你想买贵的,他有;你要是想杀价,他就建议你选择便宜的。如此一来,我连杀价的动力都没有了。不过,我当然不会选择4元一只的,也不想要10元一只的,我觉得高档的比中档的只贵1元钱,更划算,就毫不犹豫地买下了11元一只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交易进行得相当顺利。
  杯子买回家,我就觉得上当了。其实,摊主想卖掉的正是我手里的这种11元一只的杯子,另两种杯子只是反杀价陷阱,或者说是求购者的杀价退路。想到此,我突然找到了让儿子吃鸡蛋的好办法:留条“退路”,再找“出路”。
  第二天吃早饭时,我在盘子里摆了三个鸡蛋:一个很大的,一个中等的,一个小的。儿子一见我弄了三个鸡蛋,几乎要哭了:“爸爸,我一个鸡蛋都吃不下,你却让我吃三个?”
  我笑了:“儿子,不是让你都吃掉。三个鸡蛋有大有小,你选一个吃掉就行了。”
  “只吃一个?我可以选择这个吗?”儿子一把抓住了最小的鸡蛋,仰头问我。
  我故做思考状,然后告诉儿子:“可以。”
  “太好了。”儿子就像得了便宜一样高兴,还自己动手剥起了鸡蛋——要知道,以前都是我给他剥好,逼着他吃的。
  看着儿子高高兴兴地吃掉了小鸡蛋,我暗自欣喜,留“退路”还真可行:盘子里的大、中、小三个鸡蛋各有作用,其中两个鸡蛋都是儿子可以选择的退路,不吃可以放弃。因为有了可以选择的退路,儿子也就失去了与我对抗的借口,权衡之后便会选择吃掉小鸡蛋。他哪里知道,两个大鸡蛋根本就没有煮熟,只是两个“陪蛋”!
  以后,我再让儿子完成某一件事时,都会如法炮制,让儿子从几件事中选择一件去完成。这样儿子的心情就会舒畅很多,完成任务的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我们之间的冲突自然就不存在了。
  选择是孩子的一项权利。给孩子多一些选择,教育孩子就会顺风顺水——正所谓给孩子多一条退路,家教才会有出路。
  【编辑:冯士军】
其他文献
《儿童爱之语》是美国盖瑞·查普曼博士的畅销书《爱的五种语言》的亲子版,作者强调:爱是教养孩童的基础,也是稳固家庭的力量。但如何对儿童表示爱呢?作者以丰富的经验、发人
鼓励儿子假期做“老板”  我是一所中学的老师。2010年暑假放假前一天,与一位男同事聊天,谈到现在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问题,我们都感慨颇多。我的儿子何磊今年15岁,学习从来不用我和丈夫担心,成绩一直很好。他平时虽没有什么恶习,但他的依赖性太强,而且花钱大手大脚。何磊小学五年级时患过严重的心肌炎,曾经休学一年。因为身体不好,我和丈夫对他小心呵护,这也使得他独立能力极差。他的自行车出了问题,还需要我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