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3月8日,一场名为《田野·舞者》的影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幕。展览作者、全国人大代表谢子龙以摄影的方式实践着他作为人民代表的职责,花费两年时间深入湘西,为留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始舞蹈茅古斯进行了抢救性的拍摄,但现实中,茅古斯表演空间十分逼仄,难以显示其原始的粗犷,因此作者通过后期手段,在部分作品中将表演“搬”到了相对广阔的环境中,使作品呈现出另一种韵味。
听说这组作品是经过琢磨、否定、再创作才最终确定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谢子龙:茅古斯舞犹如从旷古吹来的风,它的美源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与自然融合、抗争的本体精神。我的创作过程,正是对于自我内心的探索与反思。
我曾尝试过使用道具、灯光、模特、造景、装置等手段,营造矛盾空间与氛围,反映文明变迁的冲突与差异。但相对茅古斯丰富的精神内涵,这些影像形式化的表达显得苍白无力。茅古斯舞中体现的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才是我所要表达的精神理念。但是现实的茅古斯表演空间十分逼仄,显得气势不足。于是,我采用了全新的拍摄方法,并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后期合成。这样,观众就可以看到茅古斯人与他们的生存环境产生前后景之间的呼应。
拍摄和后期制作时都用了什么手法?
谢子龙:茅古斯舞在舞蹈过程中,有跳跃、振臂、高呼等动作,情感丰富,热情激烈。我在前期拍摄中,使用了多种焦距段的镜头,运用抓拍与摆拍的手法,全景、中景、近景相结合,来完成我的素材积累。
后期制作上,利用数字技术,通过抠图处理,在色彩影调协调上下工夫,营造出茅古斯深邃幽远的历史氛围,来诠释它的人文历史精神。
抠图?难度是否很大?
谢子龙:我在拍摄茅古斯时,主要是考虑摄影者的情感和舞蹈的肢体语言对它精神内涵的表达。所以,我并没有把茅古斯舞者与它的生存环境剥离开来进行创作。只有当舞蹈的环境不符合或者不能够很好表达我的创作意图时,我才考虑使用数字技术进行环境置换。所以说,那些环境就是我心中想要的环境。
所有这些作品的后期制作,抠图是最耗费时间的。在进行必要的环境置换时,因为原来的拍摄背景有的十分杂乱,而且颜色、纹理与主体十分接近。而茅古斯人的衣饰都是稻草,边缘十分细微与复杂。这都对后期的抠图处理造成了相当的难度。
一幅作品后期制作需要半天时间,复杂主体的作品,就要花两天时间。
您曾说过:“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失……让人痛心让人担忧。我觉得真实记录是抢救的基础。”而最后作品的形式,是通过后期手法进行夸张、突出的,这种表达方式与“真实记录”相比有何优势?
谢子龙:在艺术面前,所有的真实都是艺术的真实,艺术都是表现你心中所见。茅古斯蕴含着远古而来的人文精神,如果你只是呆板地记录,肯定不足以表达它。我在整体协调的影调里,加入夸张与想象的空间,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我记录的是精神的真实,这才是真实的艺术。
相关链接
茅古斯,相传为茹毛饮血时代的土家先民,意为“长毛的人”,他们的舞蹈也叫“茅古斯”,这是土家族最为原始的古典舞蹈,由于有比较完整的情节,有固定的场次和对话,故又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观者点评
于云天(风光摄影家):这种新颖的、叙事性、史诗般的电影表现手法,其浓重的色彩关系及浓郁的油画风格,令画面充满张力,富有激情。是并不多见的视觉飨宴。
谢子龙
1966年出生,湖南湘潭人。湖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湖南省艺术摄影学会副会长、高级摄影师。
(责任编辑:李馨)
听说这组作品是经过琢磨、否定、再创作才最终确定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谢子龙:茅古斯舞犹如从旷古吹来的风,它的美源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与自然融合、抗争的本体精神。我的创作过程,正是对于自我内心的探索与反思。
我曾尝试过使用道具、灯光、模特、造景、装置等手段,营造矛盾空间与氛围,反映文明变迁的冲突与差异。但相对茅古斯丰富的精神内涵,这些影像形式化的表达显得苍白无力。茅古斯舞中体现的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才是我所要表达的精神理念。但是现实的茅古斯表演空间十分逼仄,显得气势不足。于是,我采用了全新的拍摄方法,并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后期合成。这样,观众就可以看到茅古斯人与他们的生存环境产生前后景之间的呼应。
拍摄和后期制作时都用了什么手法?
谢子龙:茅古斯舞在舞蹈过程中,有跳跃、振臂、高呼等动作,情感丰富,热情激烈。我在前期拍摄中,使用了多种焦距段的镜头,运用抓拍与摆拍的手法,全景、中景、近景相结合,来完成我的素材积累。
后期制作上,利用数字技术,通过抠图处理,在色彩影调协调上下工夫,营造出茅古斯深邃幽远的历史氛围,来诠释它的人文历史精神。
抠图?难度是否很大?
谢子龙:我在拍摄茅古斯时,主要是考虑摄影者的情感和舞蹈的肢体语言对它精神内涵的表达。所以,我并没有把茅古斯舞者与它的生存环境剥离开来进行创作。只有当舞蹈的环境不符合或者不能够很好表达我的创作意图时,我才考虑使用数字技术进行环境置换。所以说,那些环境就是我心中想要的环境。
所有这些作品的后期制作,抠图是最耗费时间的。在进行必要的环境置换时,因为原来的拍摄背景有的十分杂乱,而且颜色、纹理与主体十分接近。而茅古斯人的衣饰都是稻草,边缘十分细微与复杂。这都对后期的抠图处理造成了相当的难度。
一幅作品后期制作需要半天时间,复杂主体的作品,就要花两天时间。
您曾说过:“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失……让人痛心让人担忧。我觉得真实记录是抢救的基础。”而最后作品的形式,是通过后期手法进行夸张、突出的,这种表达方式与“真实记录”相比有何优势?
谢子龙:在艺术面前,所有的真实都是艺术的真实,艺术都是表现你心中所见。茅古斯蕴含着远古而来的人文精神,如果你只是呆板地记录,肯定不足以表达它。我在整体协调的影调里,加入夸张与想象的空间,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我记录的是精神的真实,这才是真实的艺术。
相关链接
茅古斯,相传为茹毛饮血时代的土家先民,意为“长毛的人”,他们的舞蹈也叫“茅古斯”,这是土家族最为原始的古典舞蹈,由于有比较完整的情节,有固定的场次和对话,故又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观者点评
于云天(风光摄影家):这种新颖的、叙事性、史诗般的电影表现手法,其浓重的色彩关系及浓郁的油画风格,令画面充满张力,富有激情。是并不多见的视觉飨宴。
谢子龙
1966年出生,湖南湘潭人。湖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湖南省艺术摄影学会副会长、高级摄影师。
(责任编辑:李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