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顶点——北极

来源 :青岛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bestsolutio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文明人类将目光投向北极,最早是从古希腊开始的。他们以星的轨迹划出了北极圈的界限——古人的智慧,多么浪漫!
  北极是寒冷的,却又是温暖的,因为它的中心是北冰洋,而一连串岛屿环绕在那周围,看起来正如一个拥抱的姿态。这里的风景以白色打底,许多神话如云朵般飘在空中。这里有人,有动物,有植被,北极不寂寞。
  在无边的雪原上,一只北极熊如人类一般伫立。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动物,生命中大部分时间用于睡觉,休息,以及守候猎物,然而性情十分暴烈,会在夜间主动袭击人类。由于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北极的浮冰逐渐开始融化,北极熊昔日的家园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未来的不久很可能灭绝。
  驯鹿的角以植物的姿态生长,它们的眼神灵动,脚步优雅。这种动物的存在本身即是一首诗,正如特朗斯特罗默所写:我发现鹿的偶蹄在白雪上的印迹/是语言而不是词。它们会拉雪橇,或许也会在十二月的夜空中奔跑,为孩子们送去礼物。
  对于人类来说,海平线意味着无限,然而鸟儿们飞翔的时候,只能看到大海的蓝色平面。天一过,北极夜降临,大多数的鸟儿都飞向暖和的远方,只有为数很少的鸟儿仍然留在海岛和苔原上,过着寒冷的、寂静的生活。
  北极的秋季非常短暂,在九月初第一场暴风雪就会降临。我们从镜头中看到在厚厚云层中酝酿的惊涛骇浪,北极以这种方式警告那些贸然闯入的来访者,然而依然无法阻挡冒险家们的脚步。
  唯一属于人类的标记是灯光——一张长长的接片拍下了北极的一角,这是自然赠予人类的栖息地。严酷的环境并不能磨灭对于生活的热情,居住在岛屿上的人们,以冰雪为家,以海洋谋生。征服者享受短暂的荣耀,而居住者则安于长久的寂寞。
其他文献
课堂活动是教学工作最基本形式,是输入、加工信息的主渠道,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我们能够运用多种媒介来学习并运用。在初中英语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中,我们又如何让学生掌握它,以及更好地运用它呢?在我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初步得出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巧妙引导,培养兴趣  在我们国家,学生学英语最缺乏的是学英语的语言环境。而英语又是一门交际性很强的语言,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为学生创造
在美国得州南部的一个小镇上,我结识了60多岁的退休中学数学老师Haber。他是墨西哥裔,看起来特别慈祥,说话又温柔,却是当地最有名气的老头——Haber是位专门捕捉响尾蛇的达人,还会用响尾蛇皮制作工艺品。得州响尾蛇泛滥,因此在得州捕蛇是被允许的,捕蛇业繁荣也催生了民间的蛇肉餐馆和蛇皮加工小厂的繁荣。附近的斯威特沃特等城镇甚至会举行全民响尾蛇捕猎节和响尾蛇品尝美食节,每到节日期间,都会有近2000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