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辅导员工作模式探究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_w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其涉及学生、高职院校以及企业三大关系主体。在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对高职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研究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辅导员工作模式,通过全方位的分析,为高职辅导员工作模式的创新提供思路。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辅导员;工作模式
  高职院校推行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创新举措。该模式重视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遵循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工学结合背景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专业知识均得到进步,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及就业率也得到了提高。在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辅导员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工作模式的创新与发展非常重要。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分析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倡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面向市场需求培养职业人才。该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对企业和学校两大教育平台与资源进行利用。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在企业实习中付诸实践,从而实现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第一,学生在学校和企业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可同时得到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第二,企业可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实施企业化管理。第三,学生在企业以学业目标为中心进行实践。第四,学校对学生在企业的实践进行监督。第五,企业和学校一同扮演学生实践评价者的角色。
  二、工学结合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1.管理形式必须灵活多样。工学结合背景下,教育环境和对象均发生变化,传统教育管理已经不再适用,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形式丰富的管理模式。辅导员应在学生实训中积极参与,加强对实训单位和学生实训情况的了解,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与精神鼓励,提高学生在实训单位的适应能力。
  2.跟进式的管理手段。思政教育受管理手段的影响较大。以往辅导员主要采用灌输式教育模式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手段的局限性比较大。在工学结合背景下,学生接触到的思想观念与文化将更为复杂,学生的人际交往也将更加广泛,容易产生思想、心理以及就业等各方面的问题。对此,辅导员需要对学生实施跟进式管理。
  3.对管理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在工学结合背景下,学校和企业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培养,也要注重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辅导员应观察学生在实习时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对管理内容进行针对性调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可。
  三、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辅导员工作模式的创新途径
  1.更新管理理念与思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辅导员要根据实际需求,转变自身教育管理理念,了解自身在高职人才培养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转变以往灌输式管理,实行先进科学的对话式管理,提高管理服务的全面性、整体性以及针对性。
  2.强化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水平。工学结合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前往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导致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更加困难。但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管理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辅导员可通过网络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并实现对话,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解答与疏导。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职业素质。首先,应对辅导员队伍管理机制进行创新,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合理部署,科学规划,形成统一、严格、规范、高标准的工作网络。其次,对辅导员聘用机制进行改革,提高辅导员就职门槛,通过民主化选举保证辅导员队伍拥有较强的职业素质。最后,对辅导员队伍的考核机制进行改革,加强制度管理,采用自评、互评以及学生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对辅导员实施动态管理,促使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热情得到提高。
  4.构建有效发展平台,促进辅导员专业发展。在工学结合背景下,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其作用在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辅导员的引导和渗透作用。高职院校应对辅导员的管理与发展给予重视,提高辅导员的理论实践水平,通过完善保障和激励机制,为辅导员的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和有利平台,促进辅导员专业的发展,从而对学生实施更加有效的管理,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提升。
  四、结语
  总之,高职辅导员工作责任重大,工作难度也较大。在工学结合背景下,辅导员工作模式必须进行创新。辅导员应转变教育管理理念及管理方法,提高自身管理理念及方法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服务方式,通过全面完善辅导员工作体系,为学生实践学习保驾护航,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汝子报.工学结合背景下量化管理在高职辅导员工作中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1):71-72.
  [2]杨建凤.工学结合视域下高职辅导员工作路径探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29-33.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