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再生水灌溉下污灌土壤中盐分离子交换运移的试验研究

来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再生水灌溉下原污灌区土壤中主要盐分离子交换运移规律,采用有污水灌溉背景的两种质地土壤,根据再生水的基本性质及其盐分离子组分,配制4种浓度水平的入渗液,进行土柱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质地土壤在低Na+配制液淋洗下的穿透曲线都出现下凹现象,但Na+在壤土中富集的表现并不显著,而在粉质砂壤土中部分Na+吸附累积时间较长;模拟再生水入渗溶液中不同组分的盐分离子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污灌土壤中发生的离子化学反应的进行,导致各处理下Na+穿透时间发生显著差异;长期再生水灌溉会对HCO3-含量较高且粉粒比重大的
其他文献
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磷素形态在旱地黄潮土0~120cm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经过长期施肥,供试土壤剖面100~120cm的底层土壤中全磷、速效磷、各无机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理化分析和生物毒性试验对广州南沙滨海湿地公园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同时用模拟酸雨作用于南沙水样,研究酸雨对南沙水体的污染效应。结果表明,所检测的水质
根据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方式,将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划分为3个区域,探讨其区域特征和污染水平。利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区域重金属分布及污染特征;应用主成分分析,剖析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基层检察院如何强化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履职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自1988年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水利经济建设从此走上法制化轨道。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水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2002年8月29日江泽民
以太湖梅梁湾为研究原型区域,采集水样和泥样,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添加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Reinhardtii)于水-泥体系中,研究了莱茵衣藻增殖、沉降与死亡过程对底泥氮素释放的
采用Li-6400型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苏打盐碱化草地羊草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进行测定,并对影响羊草光合和蒸腾速率的诸因子间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羊草光合速率
将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间收治的30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外用庆大霉素配合红外线照射切口;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