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会生动表达”与“感受细致观察”并进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minzhu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是学生获取信息、形成体验的重要方法,更是增强习作表达能力的基础。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观察”为训练核心,设置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如何将语文要素“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与“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整合起来,在彼此融通中实现单元教学的目标呢?笔者现以这个单元中的《爬山虎的脚》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尊重阅读体验,依托联系还原观察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离不开连续细致的观察;从阅读的角度来看,借助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能体悟、还原作者细致观察时的状态,再现文本从观察到构思,直到最后写作成文的过程。所以,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实则是作者细致观察的集中体现。教师可以在尊重学生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关注、提炼关键性词语,紧扣彼此之间的联系,还原作者的观察状态。
  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了爬山虎叶子的外形,中年级学生对文本语句的感知与体验,仍以关键性词语为抓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自主性阅读的基础上,设计下面的教学流程。
  1.提炼关键词,概括叶子特点。关注并圈画出语段中描写叶子的关键词,学生圈画次数最多的词语为:新鲜、均匀、重叠、孔隙。教师相机教学生“隙”字之后,将词语重新放置于文本语境中,然后進行朗读,在浸润中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大意,最后找出最能概括出一整墙叶子特点的词语:均匀。
  2.聚焦关键词,梳理内在关联。联系具体语句“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学生不难发现,语句中“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已经对“均匀”进行了解释,梳理内在关联之后,学生懂得既不“重叠”,也不留“空隙”,就是“均匀”,给人以“舒服”之感。
  3.借助关键词,习得观察策略。苏轼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学生完全沉浸于语言表达细节之后,教师需要将其思维“提领而顿”,尝试从语段整体视角出发,引导其深入思考:如果这一墙爬山虎就是一幅巨大的壁画,猜猜叶圣陶是怎么观察的?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形成了独特的阅读体验,他们根据“绿得那么新鲜”“一顺儿朝下”“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不留点儿空隙”等词语,可以形成鲜明的整体感,不难推断出作者是站在远处观察的。正是因为“远远看”,才能展现爬山虎叶片“均匀”“舒服”的整体之美。
  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将“体会生动”与“感受观察”割裂开来,而是通过梳理关键语句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了爬山虎叶子的整体之美,并透过语言自然还原作者的观察视角,对接无痕,使得语文要素巧妙融通。
  二、顺应认知思维,辨析错误还原观察
  缺乏生活的真实经验,理解文本内容就会遭遇障碍,感知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自然就更是难上加难。很多学生并没有见过爬山虎,对爬山虎的脚更是感到陌生。如果生硬地要求学生紧扣文本语言,感受描写爬山虎脚的语句表达的准确,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鉴于此,教师可以从词串入手,顺藤摸瓜,逐步将教学推向语文要素。
  1.教学生字,形成储备。教师出示第三自然段生词“茎上”“叶柄”,指导学生写好“茎”“柄”两个字,借助图片,明确爬山虎茎和柄的位置,并将这两个生字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借识字写字,帮助学生积累必要的信息,为学生认识爬山虎的脚以及感受语言之生动奠定基础。
  2.比照图文,辨析正误。教师创设情境:爬山虎的脚其实不容易发现,有位粗心的同学就弄混了它的样子,相机出示三幅绘制的爬山虎脚的图片(见下图),引导学生细心阅读课文中的语句: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学生在阅读中可以依循文本语言,对照图片,准确地找出爬山虎的脚:先确定长在茎上,然后抓住长叶柄地方的反面,明确爬山虎的脚在茎上的具体位置,接着紧扣“枝状的六七根细丝”的形状、数量,确定第三幅图才是正确的。
  3.整合词串,练习表达。借助描写爬山虎脚的语段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提炼关键性词串:茎上、叶柄、反面、细丝。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以词串为线索,紧扣第三幅图,尝试用自己的话来向别人介绍爬山虎的脚。
  4.激活经验,体会观察。关注了具体位置,揭示了具体形状,明确了具体数字,作者用朴实而准确的语言,将爬山虎的脚写得分毫不差。作者是远远观赏,还是凑近细看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根据细腻的语言描写,还原作者凑近细看的观察方式,并认识到唯有就近细看,才能发现不容易见到的爬山虎的脚,才能写出如此细致准确的语言。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从“茎”“柄”两个生字人手,帮学生理解意思之后,借助书写,明确爬山虎脚的位置,进行言语实践活动;在图文对照的过程中,借助准确的语言辨析正误,通过介绍爬山虎的脚,形成对文本语言的内化与表达,最终习得作者的观察方法。这样“体会生动表达”和“感受细致观察”两个维度就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
  三、强化实践体验,身体力行还原观察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动作和感觉进行思维的。语言的感知可以转化为鲜活的动作,从而寻找语言内容与动作之间的匹配性,感受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性。在教学描写爬山虎一步步“爬”的语段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身体演示,再现语言的描写内容,深化对文本生动语言的体悟。
  1.自主阅读,提炼词语。学生自主默读课文,圈画描写“爬”的动词,整理出词串“触着墙”“巴住墙”“拉一把”“紧贴在墙上”,明晰爬山虎爬的基本过程。
  2.身体力行,手掌演示。朗读后,组织学生借助手掌进行演示。将自己的手掌“触着墙”,想象五根手指就是爬山虎的脚,变成“小圆片”后,用手指肚“巴住墙”,然后五根手指由直变弯,体会将爬山虎往上“拉一把”的生长感,最后在新的高度用手掌再次“紧贴墙”。
  3.全体练习,语言描述。教师相机纠正、规范表演者的动作,组织其他学生实践、尝试,并借助词串,边演示边组织语言,描述爬山虎爬的过程。
  4.整合印证,还原观察。爬山虎的脚是一天之内就爬满整面墙的吗?叶圣陶怎么能把过程写得这么形象呢?引导学生借助爬山虎爬的过程,感受作者的连续观察,并结合课文第五自然段中“不几天”“后来”“逐渐”等词语,强化、还原作者连续观察的策略。
  这一板块中,教师没有专门设置品味语言的环节,在学生自主阅读并圈画动词后,教师直接组织学生身体力行,借助手掌直观地再现文本语言的准确、生动,感受作者观察的方式。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与“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之间有着紧密联系,人为割裂、各自为政的教学,必将使原本有机的文本变得支离破碎,破坏文本的整体之美。教师借助不同观察视角所形成的对应语言,找准二者之间的连接点,在“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的过程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悄然落实语文要素,让学生形成带得走的语文实践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从2007年底至今,SQL注入式攻击成为黑客犯罪的主要手段,利用Google搜索引擎来确定注入点,并插入指向恶意内容的链接,其造成的威胁是巨大的,通过了解其原理,建立有效的安全体系来防范SQL注入式攻击。  关键词:SQL;注入攻击;防范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4-1909-02  SQL Injection Reasons and
什么谓“相”?作为一佛家语,在我看来,“相”不只是“物”的具象表征,“相”是心的一种表征。“相”即心之物,“相”即心之感应后的物。这一“相”看似物的原生即物的原样,但显然,这一物已经有了画家的主观投入。这一投入,是画家对“物”的某种状态的升华。  于一个写生画家来说,画家的对象是一具相的物,物的式样、形状、色彩、光、影、以及时令和天气,都是写生画家须要认真面对的。这些变动着的因素,同样也考验着写生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大规模扩招等原因引起管理难度增大、毕业论文质量下降及论文文献价值没有被充分利用的现状,本文就毕业论文管理环节设计了一个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B/S模式的三层体系结构,中间采用ASP技术,后台数据库以SQL Server2000来设计实现。该系统可靠、安全、方便,能较好的满足学院论文管理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毕业论文;B/S模式;ASP;SQL Server  中图分类号:TP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思维方式、价值倾向、信仰追求、道德规范、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的集中表达及思想精华,是中国人的“根”和“魂”。对于学校教育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内容,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中呢?随着近年来传统文化教育的热潮和中央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将其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的提出
近年来,“构式语法”备受学者们的关注,并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和流派。其中对于构式语法基础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汉语第二语言的习得一直是我国一项重点研究课题,若是能够以构式理论为切入点,对汉语进行构式分析,相信不仅会加深对汉语语法的研究,还能获得汉语对外教学研究的新进展。虽然已经有很多学者针对汉语教学、汉语习得以及汉语基础进行了研究,但是三者仍存在明显的独立性,没有实现整合分析,所以研究实效并不理想。因此
摘要:伴随着国内运营商的重组,CDMA技术重新受到国内的关注,目前,总的来说CDMA技术的演进主要包括一下三个方向。1) 考虑到cdma2000 1x网络自身演进的要求,制定了cdma2000 1x后续标准。2) 为了满足系统在现有频段上扩展无线宽带数据能力以及在无线数据系统上承载各类应用服务的需要,制定了cdma 2000 1x EV-DO REV,O/A/B标准。3) 为了进一步满足在不同频段
“整本书阅读”的概念最早由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出。近年来,阅读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逐渐意识到阅读能力和中小学生语文素养养成的关系。从长远来看,阅读能力是培养人的素养的基础。研究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做学生阅读的引路人,是每一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对小学低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认识。  一、确定书目,明确选书缘由  整本书
摘要: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对图像等多媒体数据的存取已成为操作数据库系统的常见问题。结合某针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实践,利用流技术、图像转换及图像显示技术等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一种设计方案,以SQL Server 2005为后台数据库,以Delphi 7为前台开发工具,实现了图像安全可靠的数据库管理,效果良好。  关键词:图像数据;流;图像转换;图像显示;Delphi
摘要:中国电力通信网是国家专用通信网之一,是电力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网络运营市场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确保了电网安全、稳定、经济可靠地运行。通过对SDH的技术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来阐述SDH在电力通信网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同步数字体系;电力;通信  中图分类号:TM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5-2333-02  SDH in the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