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社会 品味自然 学会发现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astl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回放】


  围墙,有形无形,各种各样。开满鲜花的,引来朋友。钢筋水泥的,保护安全。无知的围墙,使人孤陋寡闻。冷脸的围墙,让你形单影只。围墙的里边,有你有我。围墙的外边,故事无限。走出围墙,可以领略世界沧桑的无限情怀。
  请以“围墙外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 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看上去让人一愣但细想之下有话可说的作文题,引导考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挖掘自身的经历,激发真情实感,带着发现、感动的情感,写出感人的文章。
  首先,这道作文题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品味自然,观察细节,学会发现,注重阅读积淀,挖掘心灵感悟。每一个考生都可以比较快地选取自己熟悉的素材,尽情写作。这是因为,有关“围墙外边”的故事非常多,情感也很丰富。在中考前的模拟考试中许多考生或许写过《美丽的绽放》《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总有一次惊喜》《这样多美丽》《不该错过的风景》《不期而遇的温暖》《美,悄然绽放》《初夏的味道》这样的作文,这些题目可以引导考生抒发对生活独到的感悟或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写出自己或他人怎样在“围墙外边”发现社会和自然中美好的人、事、景、物。
  其次,这道作文题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语是“外边” ,“围墙”是处所,是对“外边”的限制。写作时要把着眼点放在“外边”的事物上,“围墙”里是铺垫,“外边”的风景才是重点,要不惜笔墨加以渲染,不然就会有偏题的嫌疑。同时要认真阅读提示语,从中获得写作的启迪和灵感。提示语暗示学生可从“围墙”的有形、无形两方面去构思文章,以此表现“围墙”外边的人生百态和人间冷暖。
  再次,这道作文题可以选用作文的素材非常广泛,只要是“围墙”外边发生的故事,考生能选择自己熟知的内容,自然能下笔如有神,如果还能工于描写特别是善于寓情于景,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能灵活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文采斐然,分数自然不会低。如果学生平常阅读匮乏与肤浅,不能用心地观察与体味生活,不经常进行写作训练与提升,要想在中考中取巧,只能适得其反。

【写作指要】


  一、确定立意
  “围墙外边”这个题目的命题范围既在学生生活的“围墙”之内,又在众人猜测押题的“围墙”之外,围墙既可有界,也能无形,题目可谓内涵厚、文路宽、旨意高,审题立意时要抓住关键词“围墙”来正确界定它的内涵与外延。像“围墙外边”这个题目,要确立一个正确、有积极意义的立意并不困难,但要提炼出一个新颖、深刻、高远的立意,却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深入思考和精心设计。下面列举几种不同的立意,来说明立意要多动脑筋:(一)常规立意。把“围墙”写成一般的生活中具有防盗或是装饰等功能的“围墙”。(二)新颖立意。如果把“围墙”理解成中学生日常生活圈子,写这之外的世界,立意明显就与众不同了。(三)高远立意。如果考生将“围墙”理解成“思想观念的局限”或者“心灵的设防”,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某种约定俗成的观念、潮流、规则等,立意就高远多了。
  二、筛选材料
  这个题目,可以选取的题材十分宽泛,考生首先可着眼围墙外面的精彩世界选材。外面的世界里,有绚丽的春、蓬勃的夏、斑斓的秋和纯洁的冬;外面的世界里,有旅行途中的山水名胜,建筑佳构,有攀登路上的风云惊涛、雷雨彩虹;外面的世界里,有亲情浓溢的温馨,有朋友畅叙的率真,有目标不遂的长叹,有亲朋离别的怅惘;外面的世界里,还有花鸟草虫、四季风物:蝶儿破茧、翩跹飞舞给人以生命启迪,墙梅傲雪、凌寒独开给人以自然的领悟……外面的世界如此丰富多彩,林林总总的素材,不一而足,考生盡可发挥写作特长,或叙事,或描写,或抒情。少年的情怀皆可流于笔端,青春的脉动均可倾于纸间。同时,围墙又可比喻人与人之间思想的隔膜、人情的冷淡、心灵的封闭。考生如能慧眼独具,着眼“无形的围墙”选材,自会胜人一筹、高人一等。比如与朋友交往的一段历程,和父母相处的一场逆战,成长路上的一次蜕变,在推倒一堵堵“墙”的过程中,那些理不清的愁、道不明的苦、挥之不去的情皆可信手拈来、妙笔生花。
  三、选用文体
  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并且在构思中努力突出选定的文体特征。“围墙外边”这个题目,大多数考生首先选择的文体是记叙文。把“围墙外边”作为故事发生的一个特定地点,具体记叙在这个地点曾经发生过的一个又一个动人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可以传递一种正能量,每一个故事都可以弘扬一种新风尚。从学生平常的写作积累看,这样的作文平时都曾写过,学生要善于在中考构思的时候把平常的范作与“围墙外边”这个特定地点进行嫁接,进行合理的创作,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选用散文,在大多数考生选用记叙文的时候,选用散文可能更容易出彩,可以具体描述在围墙外边看到的蔷薇、爬山虎、紫藤等植物,从形状、色彩、气味等多方面刻画其姿态,并从中领略其风采,提炼出生活的哲理。或者描写“围墙外边”车水马龙的市井生活、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并由此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与以前的落后萧条作对比,以此展示现代社会的崭新风貌。还可以想象身处“围墙”里边的人,心灵孤寂,因而对围墙外面的精彩纷呈的生活充满渴望,以此表达对自由的追求,对精神家园的向往。这样一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更能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如果写议论文,可以阐述有形围墙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可以分析人们心里筑起的那堵高高的无形的“围墙”是如何疏离人与人交往的距离,启发人们深思,该如何越过墙的藩篱,去领略墙外的美好风景,让心灵不再变成荒漠。

佳作点评


  围墙外边
  从未抬头看向窗外,窗外有盆昙花,也不知何时摆在那里的。相比于其他植物的枝繁叶茂,这盆昙花显得十分平常,除了枝条日渐蓬勃,一点也无开花的迹象。   许是想寻得一方清静,便走出围墙,离开古镇风景区。围墙外寂寂的,仿佛能听到自己的足音,铿锵有力,一点一点从大地传来。“卖糖喽——卖糖喽……”一阵干涩的嗓音揉碎在午后的暖阳里,带着浓重的吴音。循声而去,原来是一个卖绕绕糖的老人。老人身着洗得发白的衬衫,花白的双鬓,沧桑的手依稀可见静脉。脸上一道道的皱纹像田间纵横的沟壑,满是岁月沧桑的痕迹。
  这是个隐蔽角落,隔去了外面的喧嚣。老人手握糖棒,微晃木勺,空气里溢满了清甜的糖香,似有似无,如梦如幻。因为是在围墙外边,老人的生意似乎很冷清,我走上前要了一个绕绕糖。老人打开糖罐,糖浆因为长时间的轻熬慢炖,阳光照在上面,便闪着金属的光泽,像草间闪烁的星。老人又用糖棒撩起糖浆,让糖浆在两棒之间打磨、旋转、交织,柔软的糖浆在老人的手下被老人打磨得极富韧性。他的手法苍劲有力,专心凝神的样子像是在写书法。一起一落,一顿一收,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他那一双深邃的眼睛炯炯有神,闪烁着永不熄灭的光芒,像是对艺术的虔诚。他望着自己的糖,眼里满是珍惜和小心翼翼。凝重,无言,可思绪万千,我只是静静地看着老人幻妙的表演。
  许久之后,老人付之一笑“好了。”脸上的表情平静又祥和,阳光照在他的脸上,使他的神态更生慈祥。和老人无意间的对话中得知,老人嫌围墙里面太吵就搬来了这里,生意虽然冷清,但也图个清静。
  也许物欲的横流使得古镇遍体鳞伤,老人却毅然选择逃离世俗的围墙,坚守着心中的一方城池,静静地承袭着传统的制糖工艺,播撒古朴的糖香,守望着一份古朴岁月的灵魂、古朴岁月的本真。点滴之间都是对宁静的守候、对艺术的传承。
  围墙外边,岁月静好,人事从容。我对老人的怀想也在寂静之中渐行渐远,悠悠长长。

  【简评】
  本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考生鲜活的细节描写,如卖绕绕糖的老人叫卖声音的细节、外貌的细节、制作繞绕糖的细节,把老人专注于发扬光大传统工艺的执着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全文语言清新朴素,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如极具个性的人物语言描写、生动传神的景物描写,寥寥几笔就使围墙外的寂静和围墙内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面感极强,有陶渊明式的田园风味。
  《父亲的背》参考答案:
  1.①形象:父亲的背被累弯了,弓如弦月弯似犁。②内涵:“背”代表了一种隐忍的人生品格,一种以辛劳为荣的意志和毅力,一种让人折服的人格魅力。2.①生活富裕了,父亲仍弓着背爬山下地,肩挑背驮;②病重住院期间,仍念念不忘那如生命般的山和地;③大病初愈,父亲还是一天不间断地上山下地;④病危时仍乐此不疲地托人帮他撒好种,播好秧,秋后还要去收获。3.本文从少年时期父亲的背写到老年时期父亲的背,再由父亲的背拓展开去,遍及故乡的父老,表达了对父亲及家乡整个农民阶层的爱。(大意对即可) 4.AD(A项“强烈地谴责了旧社会的落后和贫穷,热情洋溢地赞颂了时代的进步”错;D项“能更好地照顾好自己的儿女”错)
  《胡记面馆》参考答案:
  1. 承接上文表现胡记面馆口碑好,引出下文对胡记面馆工艺精细的描写;突出了老胡坚守规矩的形象特点;为后文写老胡反对破坏规矩作铺垫。 2. ①运用一系列动词,详写拉面过程,表现了胡良手艺高超,做面工艺精细;②多用短句,简洁明快,表现了胡良动作干净利落,手艺精湛。 3. ①胡良开分店前期生意红火,后来入不敷出,回归传统后生意仍然红火,前后对比,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也凸显了主题;②胡良破坏规矩经营失败,老胡坚守优良传统生意兴隆,两个人物形成对比,暗示了主题。 4.老胡对儿子的手艺感到欣慰;希望儿子守好底线做人,脚踏实地做事。
  《纳木错湖为什么越变越大》参考答案:
  1.列数字 作比较 纳木错湖水上涨了很多
其他文献
我的偶像是一位老人。他个子不高,显得有点儿瘦弱,黝黑的脸,笑起来很慈祥,看上去和普通的农村老人没有什么差别,却有着震撼世界的力量。他就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  袁爷爷有着坚定的志向。他曾目睹过饿殍,于是立志学农,下定决心,一定要想方设法让中国人吃饱肚子。后来,他全身心投入到了杂交水稻的研究当中,虽然遇到了无数困难,但都矢志不渝,努力克服,终于取得了成功。杂交水稻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产
我的空间里到处流淌着水,《草房子》以及我的其他作品皆因水而生。  “我家住在一条大河边上。”这是我最喜欢的情景,我竟然在作品中不止一次地写过这个迷人的句子。那时,我就进入了水的世界。一条大河,一条烟雨濛濛的大河,在飘动着。流水汩汩,我的笔下也在流水汩汩。  我的父亲做了几十年的小学校长,他的工作是不停地调动的,我们的家随他而迁移,但不管迁移之至何处,家永远傍水而立,因为,在那个地区,河流是无法回避
一连两次考试都考砸了,心情无比的沮丧,连学习的信心都没了。爸爸看到我这样子,没说什么,只是告诉我,趁周末休息,带我去爬山。  一番奔波,来到台州大雷山脚下,抬头望去,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山顶上云雾缭绕,但山势很陡,听爬过此山的人说,它的山路很不好走,又陡又危险。  开始爬山了,我是整个队伍中年龄最小的,我生怕被落下,一直紧紧地跟着领队。一路上,鸟语花香,溪水潺潺地流着。但我顾不得欣赏这些美景,因为旁
在十九世纪群星灿烂的法国文坛,维克多·雨果可以说是最璀璨的一颗明星。雨果是伟大的诗人,也是声名卓著的剧作家、小说家,又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旗手和领袖。这部伟大的作品《巴黎圣母院》是他的第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浪漫派小说,它的文学价值和对社会深刻的意义,使它在经历了近两个世纪后,依旧在今天被一遍遍的翻印、重版,从而来到我的手中。  《巴黎圣母院》的情节始终围绕三个人展开:善良美丽的少女爱斯梅拉达,残
     
西湖,它在我的心中是一幅画,一幅气韵灵动的山水画。它还是一个梦,一个充满了梦幻和浪漫色彩的梦。  来到苏堤,我找到了那个舒畅的梦。静静地漫步在苏堤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那如细丝般的雨中,万分的惬意与舒服。它贯穿南北林阴大道,南起南屏山,北到西霞山。一路上栽满了垂柳,如同一个个爱美的少女,随着风,微微摆动着它们那长长的辫子。在细雨中透露出一种朦胧的美丽。  乘着一艘古色古乡的小船滑入湖中,我找到了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孩子。”这话一点儿也不假。不信就来看看下面这些在童书界小试过牛刀的文豪。  詹姆斯·乔伊斯  詹姆斯·乔伊斯创作了20世纪最具影响力、最晦涩难懂的文学作品,除此之外,他还写过关于猫的故事。1936年,乔伊斯给他的孙子斯蒂芬寄了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日后作为儿童读物出版了:《猫与魔鬼》和《哥本哈根的猫》。《猫与魔鬼》改写自一则法国寓言,在乔伊斯去世后,于1964年出版,是其第一
清晨的阳光徐徐拉开了夜的帷幕,新的一天来到了。  伴随着早起的人潮,我走进了校园,缥缈的晨雾似轻纱般笼罩着我们的校园,高大的教学楼映入我的眼帘,琅琅的读书声也从教室中传来,每一位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微笑。  漫步校园,花儿芬芳的气息扑鼻而来,小草上缀满了晶莹剔透的露珠,犹如那一颗颗闪闪发亮的珍珠。早读声中,那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好似动人的童声合唱,音符满天。这积极向上的气氛,不仅激发着同学们的学
一场小雨过后,岸边的树上“滴滴答答”地滴落着水滴。沙滩上,一条眼镜蛇蜿蜒爬行,来到树下仰起头来,张开大嘴,让水滴滴进嘴里。嗯?有点凉。它意识到:冬天来了,该找个窝过冬了。  爬到山上,见有一洞,洞口蹲着一只鼩鼱。鼩鼱长得像老鼠,实际与老鼠一点儿关系都没有。眼鏡蛇把鼩鼱当成了自己爱吃的老鼠,既想吃掉它,又想占领它的窝,作为冬眠的处所,于是就快速向洞口爬去。  鼩鼱发出了“吱吱”的叫声,想驱赶入侵之敌
女生的爱心和敏感共存。美好的故事可以在她们那颗有爱的心上开出花来;冒险的故事可以让她们那个敏感的心迸发出勇敢的光芒。  《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  推荐理由:这是伟大的画家和博物学家西顿所创作的一部世界經典名著。  此书初版于1898年,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曾经吸引过无数儿童和成人。  《颜色的故事》  推荐理由:维多利亚·芬利从小痴迷色彩,自童年时代就立志探究每一种颜色的起源与变迁。她在阅读大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