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茶杯的百年往事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070818206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友人是一个装备发烧友,喜欢尝试各种新鲜酷炫的装备。月初听说ALPEN集团开了一家全东京最大的户外店,下了班就飞去日本,开始了又一场史诗级的装备血拼。
  早期爱好者深受傻大黑粗的欧美装备风格影响,习惯了苦行僧式的登山徒步。今日在精致禅意的日式机能户外感染熏陶下,他们带上木椅、铁锅、帆布帐篷享受着东方式的烹饪料理。中国的装备工业发展至今只有短短20余年,从欧美到日韩,从重装到轻量,从色彩缤纷到诗意淡雅,我们的装备工业在懵懂中蹒跚前行。
  友人满载而归,这次的收获和前几次差不多,基本上以日本本土品牌和兼收并蓄的改良产品为主。在装备工业方面,这位一衣带水的邻居比我们成长得更早更快。友人向我展示这次血拼的成果:让装备爱好者趋之若鹜的TNF紫标限量版冲锋衣,THERM-A-REST最新款的超轻充气防潮垫,无惧高海拔的日本Soto超轻炉头,一个纪念版的SNOWPEAK小茶杯……
  “你怎么买这么‘老土’的装备!”我调侃道。他端着刚买的茶杯,一脸不解。我口中的“土”,指的正是他手中那个精美昂贵的小茶杯。

传奇茶杯


  不同于我们常见的桶形茶杯,SNOW PEAK这款茶杯有着鲜明的特征:广口窄底细手柄。这种外型更接近中国古代的碗,比如法门寺的那只秘色瓷,其碗体与SNOW PEAK这款杯体就非常接近。这种独特的造型让它不仅轻巧便捷,而且取水清洗都极为方便,再加上SNOW PEAK自身优异的工艺水准,让很多登山者第一眼就爱上这种精致时尚的装备。如今,无论在人迹罕至的阿拉斯加荒原,还是在车水马龙的纽约街头,经常可以见到这种小茶杯的身影。
  SNOW PEAK这种茶杯虽然和我们中国的碗没有什么关系,但也并非SNOW PEAK的原创,而是地道的舶来品。
  日本很多知名炊具品牌都有相似的杯子,比如老牌的EVERNEW、CAPTAIN STAG、UNIFLAME。如果我仃]将目光投向北美大陆,这种杯子更是屡见不鲜,中国爱好者熟悉的装备品牌几乎都有这种茶杯产品。装备产业的领头羊THE NORTH FACE、户外爱马仕ARCTER丫X、小清新GHUMS、GSI outdoor,甚至一些更为小众的品牌REI(美国最大的装备零售店)、SIERRA DESIGN(曾经的西海岸双雄之一)、VARGO同样有类似的茶杯、背包界的传奇DANA DESIGN,北美装备工业的先驱之一如今已成潮牌的HOLUBAR,也都毫無意外地出现在这种小茶杯的底部。
  茶杯是常见物件,但是如此众多的品牌,不管历史长短、规模大小,不管是生产炊具还是生产服装睡袋背包,不约而同地出现在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茶杯底部。除了科技带来的材料更迭,时至今日,这款茶杯的外型几无变化,如同生于荒野天性里无畏与自由的基因。回望高度个性化的户外装备工业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这种现象极为罕见。
  除了无数品牌的推崇,仅仅是听到这个茶杯的名字,就会让一些上年纪的背包客感受到荒野的腥鲜气息。那是曾经来自大山的召唤,如同MOUNTAINEERING这个词语带给许多登山者沉甸甸的回忆。
  这的确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杯子,外型清奇的它有一个不朽的名字:Sierra Cup!
  它窄窄的杯底承托着北美登山探险的百年历史,它细细的手柄紧握着人类对自然的敬畏。

锡金时代


  地理大发现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北美大陆的普通人对极高山的想法依然停留在希腊神话:除了众神居住的高山,世界上人类无法涉足的山岭居住的都是女巫和巨龙。无论是长居于此的印第安人,还是敌友未知的欧洲移民,他们对于山的态度都是敬仰和恐惧。如同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迷雾—样,这种对山的畏惧笼罩着他们,直到仃世纪末。
  女巫和巨龙预料不到,随着贸易的发展和对领土财富的渴望,人类的畏惧在慢慢消失。
  1497年,意大利探险家开伯特途经东海岸,不经意瞥见远处的山顶。直到一个半世纪后,才真正有欧洲人登上峰顶。当英国人菲尔德站在华盛顿山上,俯瞰壮丽的北美大地,他不会想到,他的登顶将带来怎样的变革。大洋彼岸的欧洲人和抵达北美大陆的殖民者,对极高山的认识发生了微妙变化。
  不同于菲尔德的个人寻宝行动,1669年由官方赞助的北美首次探险活动拉开了序幕。尽管莱德尔的三次探险收获不大,但这种官方性质的探险极大撬动了整个北美的登山活动。类似的探险活动开始频繁起来。打通东西海岸,实现一个真正完整的美洲大陆,逐渐成为所有人的热切期盼。
  此时的登山运动还处于盘古开天地之前的状态,登山活动的主力是淘金客和皮草商人以及少数探险家。他们的目的是寻找相对易行的道路将货物安全运送出去,“登顶”这种现代人的图腾对他们毫无意义。
1923年,穿着雪鞋的徒步者在享受热饮。

  现代人可以在国家公园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但一百多年前,国家公园展现给这些探险者的是:泥泞,寒冷和疾病。可以想象,除了枪炮弹药、马匹、向导,这些商人必定带了各种户外装备。
  探险者携带的装备中,除了极少数外,大部分都是今天户外爱好者闻所未闻的。这极少数的装备,例如雨衣、地垫、炊具,也和今天的装备在材料、形态、使用上差异巨大。早期记录中,探险者最重要的装备并不是登山鞋、登山包、冲锋衣,而是马。他们的背包是由帆布制成的面口袋,或者干脆是铺盖卷成的,和中国古人出门用的包袱倒有几分相似。   片刻的喘息中,或许能一瞥壮丽的山川谷地,但大部分时间,这些探险者都在和危险、死亡抗争。清晨,热腾腾的黑咖啡流经喉咙,可能是一整天里他们唯一感恩上帝的时刻。此刻,陪伴他们的是一种由锡金属制成的茶杯。这种茶杯是一百多年前仅有的、和现代户外装备相差不多的东西之一。
  锡是种古老柔软而敏感的金属,人类使用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在钢铁时代前,易获取和易加工成型的优势,让锡成为最为广泛使用的户外装备材料之一。除了这种随身携带的咖啡杯之外,当时很多探险装备尤其是餐具都是使用锡金属制成。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探险者手中的锡制咖啡杯保持了欧洲传统风格,除了常见的桶形结构,也有锥形结构,甚至漏斗形。这些跟随欧洲殖民者来到美洲大陆的杯子,没有固定名称,有的叫“茶杯”,有的被直接称为“锡杯”或者干脆就是“杯子”。锡制杯子并非为探险而生,它实际上更适合室内而非户外,直到Sierra Cup出现。
  1877年,探险家古尔德的奠基性著作《如何露营》出版,这本108页的小册子详细介绍了当时露营的各种技巧和注意事项,以及装备的选择与应用。其中介绍的锡制茶杯很有可能就是Sierra Cup原型。
  时间推进到19世纪中后期,在探险者的努力下,东西海岸终于紧密联系在—起。无论是西海岸的洛基山脉,还是东海岸的阿巴拉契亚山脉,都不再是女巫和巨龙的居所,对这些自然资源的疯狂掠夺随之而来。同时,接受良好教育、愿意包容新文化新思想的北美中产阶级开始迅速扩大。得益于爱默生、梭罗这些三早期自然主义者的启蒙,北美开始涌现真正引领时代风潮的自然和环保先驱人物,以及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荒野协会。
  1876年,北美第一个荒野协会“阿巴拉契亚山脉协会”( Appalacian Mountain Club)在波士顿成立,简称AMC。AMC秉承了更为早期的ACW荒野俱乐部的理念,在登山运动和户外普及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AMG还鼓励和组织女性参加户外运动(远足为主),这些早期的男女平权活动也成为后期女权运动的星星之火。
1923年,穿着雪鞋的徒步者在享受热饮。

  AMC的诞生,标志着北美的登山探险进入到登山运动的新时代。它定期举办户外活动,让青年男女走进阿巴拉契亚山脉学习知识、享受自然。除了掌握相关户外技能,户外装备开始成为一种标准配置,比如睡袋、防雨夹克、火柴……SierraGup第—次出现在协会的官方装备清单里。
  以现在的标准来看,Sierra Cup之前的茶杯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虽然同样由锡金属制成,但是相比之前的锡制杯,Sierra Cup已经进步巨大。无论是设计、材料、工艺,Sierra Cup都更胜一筹。当然按照今天的标准,那时的Sierra Cup略显粗糙,但这种粗糙也让其价格十分亲民。20美分,是AMC俱乐部20世纪初的官方价格,这甚至不如一盒防水火柴。由于价格低廉,在寒冷的阿巴拉契亚山谷,Sierra Cup盛装浓郁的黑咖啡,温暖了无数背包客和攀登者。
  如今的户外爱好者把Sierra Cup挂在背包上,与之不同的是,早期的Sierra Cup主要是挂在腰间的皮带上,除了晚上睡觉之外,几乎一整天都形影不离。这种伴侣式的装备在今天非常少见,户外前辈们情系Sierra Cup也缘自于此。
  起初这种茶杯默默无闻,甚至还不被叫做Sierra Cup。虽然它方便携带、散热极快,和今天我们看到的Sierra Cup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人们还需假以时日才能爱上它。
  1892年5月,在北美登山攀岩运动的中心加利福尼亚州,山脉协会( Sierra Club)创立。美国国家公园之父和北美荒野之父的约翰,缪尔( John Muir)成为第一任协会主席,同时也是山脉协会的创始人之一。
  加州的内华达山脉( Sierra Nevada)资源丰富,被人觊觎,保护山林水文已经刻不容缓。山脉协会的名字里没有用Mounain而是用SIERRA,表明协会有着非常清晰的指向和用意。虽然在保护Hetch Hetchy山谷上失败了,但是约翰,缪尔让更多人了解到北美荒野的瑰丽壮阔。他走遍优胜美地,每次出行的装备都极为简单,哪旧是攀登4322米的Shasta峰。一条毯子、一份面包、一些糖和茶叶、一本爱默生的书、一个锡制茶杯就是他全部的裝备,堪称20世纪的轻量化先驱。
  除了推动北美国家公园的建立和保护,约翰,缪尔践行和推广户外精神,为北美乃至全世界的户外运动发展夯下精神基石。他的影响力巨大,山脉协会在西海岸甚至全美获得了极大关注。其会员人数快速增长,协会的自然环保理念进—步在北美大陆生根发芽。
  和AMC协会一样,山脉协会也会定期举办活动,普及推广户外理念,培训户外技能,提供相关装备和路线信息。刻有“SIERRA CLUB”的锡制茶杯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这个隐忍多年的小茶杯,终于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传奇名字——Sierra Cup!
  Sierra Cup的全名叫做“SIERRA CLUB CUP”,
  它是山脉协会的标志性装备,也是此后一个世纪里登山探险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身世之谜


  毫无疑问,山脉协会拥有Sierra Cup的创名权,SierraGup作为一种象征与符号早已成为协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作为一种具体的产品,Sierra Cup的来源到底是来自东海岸的AMC,还是来自西海岸的山脉协会,这个问题一直都有争议。
  现存最早的一只Sierra Cup出现于1905年,是山脉协会某位会员的个人物品,这只杯子保留在山脉协会博物馆。但是,从文献资料来看,AMC的会员使用Sierra Cup要早于1905年,但这也无法确定AMC就是Sierra Cup真正主人。即使是目前仅存的Sierra Cup草图,也无法判断它是Sierra Cup真正创造者的设计图样,还是后来者的素描。
SNOW PEAK生产的Sierra Cup。

  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入,更低廉的人工材料成本推动着Sierra Cup的生产慢慢从太平洋向东亚地区转移,杯底的刻印从CALIFONIA变成JAPAN再至。KOREAN-----
  Sierra Cup浸泡在东方文化里,褪去粗糙的外衣,穿上轻薄的霓裳,化成一个个传奇的音符,飘舞在东京的车站、居酒屋、写字楼里。或许,锦衣绣甲的Sierra Gup更愿意回到大山的怀抱,呼吸着清冽的晨风,为一夜无眠的登山者奉上一杯热气腾腾的黑咖啡。
  相比东方古国对Sierra Cup的创新,北美本土的品牌相对就要佛系很多。即便各种合金材料已经十分成熟,他们依1日保持着20世纪初的结构和比例。像VARGO这样通过调整手柄安装位置,实现便携收纳两不误的品牌并不多见,就功能性而言。这种设计算是成功的改良甚至创新。
  北美品牌没有对Sierra Cup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或许是出于一种致敬与回忆,但是这种佛系导致了一个尴尬的结果。对于年轻一代的登山者或者背包客,他们并不知道SierraCup原本就出自北美荒野。无论是装备品牌的铺天盖地的宣传,还是诸如时尚杂志《GO OUT》的推波助瀾,SierraCup越来越像是一个地道的日本品牌。
  今天,怀旧的人可以享受钛合金的优异性能,同时找寻往日旅途的回忆。时尚的人可以将Sierra Cup作为复古的符号,糅进自己的风格,展示独特的审美趣味。孩童可以将它作为学习户外知识的一个玩具。无论哪一种群体,Sierra Cup对于他们都不再是形影不离的伴侣,而只是趁手的工具,或是提升露营乐趣的装备,甚至只是一种装饰品。
  友人的Sierra Cup里已经斟满了现磨咖啡,咖啡的醇香随着热气升腾,如藤蔓一般在鼻腔里四处蜿蜒。伴随着汽轮机的轰鸣声,Sierra Gup越过大西洋抵达蛮荒的美洲大陆,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再次从繁荣发达的美洲大陆启程越过太平洋,来到东方古国。曾经熟悉的Sierra Cup越发陌生,但是当干渴的嘴唇触碰到杯沿的那一刻,你知道这就是SierraCup.夜色给清冷的深秋披上一件褐色斗篷,我看不清远方的雪山,但我知道她正召唤着我。
其他文献
有人在8000米之上“度假”,就有人在8000米之上“工作”。8000米山峰商業攀登的市场在向国人招手,探险公司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迎接?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运营?他们在探索中给出答案。
影片的讲述始终是平和的,真挚的,讲述着这六天来生死边缘的内心变化。这的确符合他们的性格,我想,选择阿尔卑斯式攀登的人,性格中的那种公平是来自骨子里的。对于Joe的受伤,Simon没有选择独自离开,他要尽一己之力试着将他带下去,虽然没能成功。对于割断了绳子,Simon和Joe都很坦然,Simon说,他等了那么久,没有任何回应,他认为绳子那一头的Joe已经死了。如果不割断绳子,他会一起死去。Joe说,
近日,声称“珠峰永久关闭”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称定日县珠峰管理分局2018年12月发布公告,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峰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旅游。“珠峰关闭”的话题迅速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网友们纷纷谴责每况日下的珠峰环保问题,感叹珠峰北坡大本营观光及登山活动将成往事。  《户外探险》杂志多方取证后,立即给出呼应:网传“珠峰景区永久关闭”为不实消息。所谓的珠峰大本营,只是相对游客观光而言的游客大本营
攝影/ 秦超平  2019年,徒步领域有多条新线路相继问世,或轰动一时,或爆红网络,还有的成为经典延续。我相信,总有一条线路是你喜欢的。  每一条新线路的开辟,都给热衷徒步的人们提供一种新选择。我们追逐着荒野,从荒野中汲取力量。而这些勇于探索、具有探险精神的开线大佬则为我们打开了荒野之门,让我们有机会一探究竟。  回望2019年那些走过的新线路,大多集中在西南、藏东南区域的高海拔线路,有四五天适合
提名  捡拾中国 公益净山活动  提名理由  捡拾中国(Pick Up China)项目,2014年由上海爱芬环保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的内部员工自主发起,倡导“随手捡拾 随手公益”的环保理念,希望用行动改变中国多数山野户外垃圾遍地的现状,用每一年的坚持,用每一双手的每一次捡拾,致力于还山野以洁净。自2014年起,捡拾中国每年会组织春秋两季两次志愿者公益净山活动,结合户外和捡拾行动,主要覆盖江浙皖地带户
太阳落下后,阳光还在群山上方的天空留恋了一会儿。长绒棉一般的云呆悄然出现在天边,被余晖映照成鲜艳的橘红色。几只白翎雀低飞掠过草原上空,匆忙返回远处的蒿草深处,那里是它们的归巢。不多久,光线渐渐暗淡下来,翠绿的青草、缤纷的野花都失去了颜色,稀疏的星星浮现在夜空中,在云朵的缝隙间偷偷眨着眼睛。草原上的夜晚来临了。  推开一道虚掩的低矮铁门,我和浩爷钻过铁丝护网,向着手机上卫星地图标定的位置前进。没膝的
育空河是北美的重要水系之一,全长3190公里。发源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流经育空地区和美国的阿拉斯加,最后流入白令海。我曾经捧着笨笨那本巨大的北美地图册,试图寻找育空地区的详情页,未果,它只出现在了加拿大全图里。因为它的空旷,地图实在没有太多信息可以告诉你的。育空,比生命更广阔—Yukong larger than life,这就是本地区的旅游宣传语。  我们比预定计划晚了一天出发,因为起点白
哈巴雪山,5000米級入门雪山,因为攀登周期短,冰雪体验好,是入门级雪山里面的明星雪山,很多人都选择把它作为人生第一座雪山。随着每年数千登山者的到来,位于哈巴雪山脚下的哈巴村也走进了大家的视野。  哈巴村坐落在哈巴雪山脚下,隶属于香格里拉县三坝乡,是一个以纳西族为主,汉、彝、回、藏、傈僳等多民族聚居的村落。相传当年祖辈开荒迁徙,发现了山脚下的这块平地,地势开阔,开满小黄花,起名字的时候有个老人说,
提名  户外短片作品 《寻找圣诞树》  拍摄制作:张允平(裂缝)提名理由  这是一部记录了一次完美攀冰经历的户外视频短片,攀登者何川和刘洋,被网上流传的一张冻成了圣诞树形状的冰瀑所深深吸引,认为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冰瀑。为此他们辗转各地,想要攀爬这座漂亮壮观的冰瀑。摄影师裂缝从第一次寻找就一直跟随,通过自己对攀登的理解和认知,用镜头解读两位攀冰者面对各种意想不到或是突发状况时的内心世界,以及最终完成
生命的六个维度  ——《八千米生命高度》的六个用心之处  撰文:肖自强  编辑:徐时雨  提名理由  《八千米生命高度》,记述北大登山队1990年以来30年雪山攀登历程。北大登山队的雪山攀登史,不仅是中国民间登山历史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当代大学生和当代青年生命史的最重要一部分,对新的生命形式、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精神方式进行持久的开创和激励。  本書是北大登山队30年队史的全记录,在其中,你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