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成都旅游品牌融入世界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QWSX1234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成都扎实推进“创佳”工作,完善了城乡旅游文化功能,优化了城乡旅游文化环境,提升了城乡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全年旅游总收入3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03%。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57.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2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10亿元人民币。
  “5211”发展战略让成都旅游文化品牌融入世界。“3211”发展战略是指:三大国际文化品牌(大熊猫文化、金沙文化、青城山一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两大文化资源(“三国”文化、诗歌文化),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产业聚集区,一系列重大文化节庆活动。由于成都市委、市政府持续几年重点推进“3211”发展战略,促使旅游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旅游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又推动了城建、商贸、交通、餐饮、会展、金融、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城乡劳动就业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的新亮点。成都乡村旅游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集休闲、度假、旅游、商务考察等于一体,让一部分农民快速地先富起来。如锦江区“五朵金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郫县农科村(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二者作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的示范点,既是成都以花卉为主的特色名片和乡村旅游文化的两大品牌景区,也是成都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的“领头羊”,其乡村旅游发展经验亦被全国总结推广。
  休闲与美食堪称成都旅游文化产业之“绝”。近年来,成都加大旅游目的地建设,突出其具有“来了不想走”或“走了还想来”的城市特点,彰显“休闲”和“美食”的经济社会效应,形成了一批集文化、娱乐、餐饮、休闲、商务、会展、商贸于一体的旅游文化产业区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风味的旅游文化产品,旅游文化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挖掘、展示特色应该成为成都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和跨越的宗旨。成都作为千年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其旅游文化资源禀赋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相比较,可用“稀奇古怪”四个字来概括:“稀”是稀有,如国宝大熊猫;“奇”是奇妙,如都江堰水利工程;“古”是古老,如具有5000多年考古历史的金沙遗址;“怪”是怪异,如风情万种的人文特质。成都这种旅游文化资源禀赋与生俱来,它是成都的城市生命力所在、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它美轮美奂、不可复制、商机无限;它是中国的唯一、更是世界的唯一。成都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和跨越的宗旨,就是要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对比的方法去强调这种美、这种品质,让成都的城市品质、城市风貌和城市精神在不断融入世界的过程中永做唯一。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