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身份识别标准的理解与适用

来源 :中国检察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flyn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法典、《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公民个人信息认定应符合身份识别标准.“身份信息”必须具体、明确:“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需要以“可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为前提达到匿名化程度的信息以及额外信息未泄露的去标识化信息,可认定为“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信息。在认定个人信息去识别化程度时,应综合考虑技术判断与基于侵害法益的现实危险性的价值判断。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Graves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28-T、CD4+CD28-T、CD8+CD28-T细胞亚群和可溶性CD28(sCD28)含量的表达变化,以分析其作为预后判断和病情监测生物学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
首先在宁波海铁联运已有研究基础上考虑政府补贴因素,通过量化综合效用值构建决策效用模型,并基于效用值范围提出了新的腹地划分标准。其次以与宁波已开展海铁联运业务的腹地
目的探讨microRNA-21(miRNA-21,miR-2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癌组织和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检测100例NSCLC患者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miR-21的相对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