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第九章 药寮(5)

来源 :当代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1986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桑乔已不知道悲哀,只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长出一头白发。他总是在心里不停地责备自己对桑桑关注得太迟了——甚至在桑桑已经病得不轻的情况下,还为了那点荣誉凶狠地毒打了他。他对桑桑充了怜悯与负疚。
  “这种病反而可能会被一些偏方治好。”抱着这一幻想,桑乔买了一些他深知是无用的药,领着桑桑又回到了油麻地,从此开始了对民间绝招的寻找。这个行动开始后不久,线索就一天一天地增多,到了后来,竟有了无数条线索。就像过去紧紧抓住任何一个可获取荣誉的机会一样,桑乔拚命抓住了这些听来可以夺回桑桑生命的线索。
  在以后的许多日子里,油麻地的人经常看到的情景是:桑乔领着桑桑出门了,或是桑乔领着桑桑回家了。有时,是桑乔拉着桑桑的手在走路;有时,是桑乔背着桑桑在走路。有时是当天出门当天回来,有时则一两天或两三天才回来。归来时,总会有不少人走上前来观望。人们从桑乔脸上也看到过希望,但看到更多的是深深的无望。桑乔的样子一比一疲惫,而桑桑也在一一地消瘦。到了后来,人们再看到桑乔又从外面领着桑桑回来时,见桑乔的表情都有点木呐了。桑乔依旧没有放弃任何一条线索,并且还在一个劲地寻找线索。他的行为几乎变成了一种机械*的行为,能在几天时间里面,就踏破一双鞋底。
  油麻地的孩子们并不懂得桑桑的病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病,但他们从桑桑父母的脸上和老师的脸上感觉到了在桑桑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当桑桑出现时,他们总显出不知如何看待桑桑的样子而远远地站着不说话。少数几个孩子,如秃鹤、阿恕,会走过来叫一声“桑桑”但很快又不知道再与桑桑说些什么好了。那一声“桑桑”声音是异样的,亲切而带了些怜悯。
  桑桑发现,他从未像今天这样被孩子们所注意。他有一种说不出的娇气感和莫名其妙的足感。他哀伤而又甜美地接受着那一双双祝福与安慰的目光,并摆出一副“我生病了”的无力而不堪一击的样子。他忽然文静了,卫生了,就像当初纸月到油麻地小学来读书那会一样。所不同的是,现在,他又多了些娇气与软弱。他心安理得地接受着大家的照顾,用感激而温柔的目光去看着帮助着他的人。他还在断断续续地上课。老师们对他总是表扬,即使他的课堂回答并不理想,即使他的作业错得太多。桑桑也并不觉得这一切有什么不合适,只是稍稍有点害躁。
  在无数双目光里,桑桑总能感觉到纸月的目光。
  自从桑桑被宣布有病之后,纸月的目光里就有了一种似有似无的惊恐与哀伤。她会在人群背后,悄悄地去看桑桑。而当桑桑偶然看到她的目光时,她会依旧望着桑桑,而不像往常那样很快将目光转到一边去。倒是桑桑把目光先转到了一边。
  纸月知道桑桑生病的当天,就告诉了外婆:“桑桑生病了。”
  从那以后,纸月隔不几天,就会走进桑桑家的院子,或是放下一篓鸡蛋,或是放下一篮新鲜的蔬菜。她只对桑桑的母亲说一句话:“是外婆让我带来的。”也不说是带给谁吃的。而桑桑的母亲在与邱二妈说起這些东西时,总是说:“是纸月的外婆,带给桑桑吃的。”
  那天,桑乔背着桑桑从外面回来时,恰逢下雨,路滑桥滑。纸月老早看到了艰难行走着的他们,冒着雨,从操场边上的草垛上拔下了一大抱稻草,将它们厚厚地撒在了容易打滑的桥上。趴在桑乔背上的桑桑远远就看到了这一切。当桑乔背着桑桑踏过松软的稻草走进校园里,桑桑看到了站在梧桐树下的纸月:她的头发已被雨水打,其中几丝被雨水贴在了额头上,瘦圆的下巴上,正滴着亮晶晶的雨珠。
  冬天将要结束时,桑桑的身体明显地变坏了。他每天下午开始发烧,夜里睡觉时,动不动就一身虚汗,就像刚被从水中打捞出来一般。早晨起来,桑桑有一种轻飘飘的感觉,仿佛自己不久就会像他的鸽子一样飘入空中。也就在这越来越感无望的日子里,桑乔带着桑桑去外地求医时,偶然得到一个重要的线索:在离油麻地一百多里地的一个叫牙塘的地方,有个老医生,得祖传的医道与秘方,专治桑桑的这种病,治好了许多人。
  这天,桑乔领着桑桑再一次出发了。
  才开始,桑桑是拒绝出发的。他大哭着:“我不去!我不去!”他不想再给自己治病了。这些日子,他已吃尽了无数的苦头。苦药,他已不知喝下了多少碗。他甚至勇敢地接受了火针。一那么长的针,烧得通红,向他脖子上的肿块直扎了下去。…
  又是温幼菊将他叫进了她的“药寮”她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像她的当年那样对桑桑说了一句话:“别怕!”然后,就坐在红泥小炉的面前,望着药罐,唱起那天晚上唱的那首无词的歌…
  文弱的温幼菊,却给了他神秘的力量。
  一路上,桑桑的耳边总能听到那支歌。
  随着与牙塘距离的缩短,事情似乎变得越来越有希望。桑乔一路打听着,而一路打听的结果是:那个希望之所在,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确定,越来越让人坚信不移。人们越来越仔细地向他描摹着那个叫高德邦的老医生的家史以及高家那种具有传奇*彩的医疗绝招。桑乔甚至碰到了一个曾被高德邦治好的病人。那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病人,他看了一下桑桑的肿块说:“和我当时的肿块一模一样,也是长在脖子上。”然后他一边向桑乔诉说着高德邦的神奇,一边让桑乔看他的脖子——光溜溜的没有任何病相的脖子。看了这样的脖子,桑乔笑了,并下泪来。他朝他背上的桑桑的股上使劲地打了两下。
  而早已觉得走不动路的桑桑,这时要求下来自己走路。
  桑乔同意了。
  他们是在第三天的上午,走到牙塘这个地方边上的。当从行人那里认定了前面那个小镇就是牙塘时,他们却站住不走了,望着那个飘着炊烟的、房屋的屋顶几乎是清一*的青瓦盖成的小镇。
其他文献
冬天的寒潮到来的时候,南方雾状的天空上变得寒冷而明丽。看上去,蓝得不认识。阳光像锐利的箭一样,冰凉地射过来,在路上走一圈,觉得前额已经被冻得昏起来了。这才是真正的冬天。 我想,我喜欢四季鲜明,热就是热,冷就是冷。有一年冬天在广州,看着那里的树千辛万苦地支撑着绿,所有的叶子却绿得又旧又累,心里真正是惊异与遗憾,为它们觉得累,四季如春。我想,春天是一定太黑太乏味。所以,天虽然冷下来,大家走在路上虽然缩
阿加莎·克里斯蒂首先是文学魔术师。她的作品在布局与情节上很有特点。作品一开卷就疑云密布,奇事选出,让读者产生了迷惑与好奇心。她的处女作《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写年过70的富寡妇埃米莉大大突然爱上了庄园女管家华德的表兄阿弗雷德,并与这位比她小20岁的男人结婚,为此引起埃米莉太太的儿子与亲戚的不满与敌意。随即是埃米莉太太突然猝死,死因是服了毒药,于是一起谋杀案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侦探小说《命案目睹记》写麦克
《挪威的森林》在日本广受年青人的歡迎,是日本最畅销的小说之一,村上春树因此而更为人知悉。该书封面由村上春树亲手设计,以红绿色为上下册封面主体并加注:“百分之百的爱情小说”。  挪威的森林第十一章 苦涩的爱河(5)        因此我不会向你撒了谎。我说我和姐姐约好在银座碰头是骗你的。我本来打算今天到你家过夜,连睡衣也带来了。不错,我的袋子里面有睡衣和牙刷。哈哈,我好傻。因你根本没邀我到你家去。不
世界上最强大的情报机构  一个不可破译的密码  一个你永远难忘的窍门令人感到阵阵恐惧,而且充斥着比汤姆·克兰西更多的情报秘密,《数字城堡》把读者深深带入地球上最强大的情报组织——国家安全局——一个直到现在不足3%的美国人知晓的极为保密、拥有几十亿美元的机构。 当国家安全局最为机密的技术精品——一台无敌解码机——遇到了一个它不能破译的神秘密码时,国家安全局打电话给这台机器的负责人,密码专家苏珊·福来
二十年前,二十几岁的我刚参加工作,上班后不久,就被单位安排到深山区去扶贫一年。  我扶贫的村子叫南坪村,是个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位于大山深处,交通闭塞,出一趟山,要走几十里的山路,才能坐上公共汽车。更重要的是,这个村子严重缺水,靠天恩赐,遇到干旱年,吃水都成了大问题。我到村子报到时,村支书二妮迎接了我,他虽叫“二妮”,但却是个大男人。开始我很好奇他叫这个名字,后来才知道,这是他祖上留下的习俗,
南宋理学家、教育家陆九渊倡导“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笔者以“疑”为学习突破口,“进”为学习目标,构建小学数学“疑进”课堂教学模式。“疑进”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懂得思辨,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整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方法和能力,指向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一、“疑进”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  “疑进”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结构是“疑—理—解—知—结”五环节:“疑”就是在
初识的楚惜惜,是个爱说爱笑的女子,美丽得无法形容,高高的个子配了一条牛仔裤,青春得很。直到今天我依然觉得在那样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里见到她纯属偶然。  第一次见到她是在榆树沟村的大队部,当时我是她们村的请来的木匠,正在为村干部们打办公桌,管住不管吃,一日三餐自己做,晚上就住在那排屋子最东边儿那间的一张铁架子床上,挺大的几间房子就我一个人,白天干活儿晚上再写半夜小说,虽说孤单点儿,倒也挺自在。  榆
中英《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的直接产物。它对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我们民族性格的形成、文化体系建设等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与原教材相比,统编教材在呈现这部分内容时出现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向我们传递了怎样的信息呢?  尊重本原,还原史实  关于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表述,原教材是这样的:“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
从在今年的贺岁片里,我最喜欢的一部科幻片上映了,那就是《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完美地诠释了“团结就是力量”这一主题思想,也吸引了大量影迷前来观看,票房再次突破历史新高。  电影讲述的是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大地一片严寒,人们被迫潜入地下城,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人们为了自救,施行了“流浪地球”這一大胆计划:即拼尽全力在地球表面制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
村上春树,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生于京都伏见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亦擅长美国文学的翻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畅销一千万册,国内简体版到2004年销售总量786万,引起“村上现象”其作品风格深受欧美作家的影响,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氣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