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程序底稿

来源 :百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123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要求公开医改进展,共同商讨方案。对此卫生部部长高强回应,医改方案一定会走民主程序,在适当的时候还会举行听证会,甚至搞网上公示,让所有人都有表达意愿的机会。但是这次两会上不可能看到这个方案了。
  一直以来,我们似乎习惯了一种少数人支撑民主议程的路线。政府有关部门总是习惯把已经想好的工作思路、已经制订完成的政策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和盘端出。似乎最后来一个发布性的“公示”,就完全能够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参政意志。
  其实,这种隐匿在“公权集中属性”下的“民主流程”应该改变了。特别是关乎千家万户的医改方案,它的酝酿和制订更不应该只是有关部门闷起头来自己搞“家务事”,让各种社会群体都有机会参与酝酿、起草乃至立法与决策,进而充分表达自己的价值和利益诉求,并最终由国家权力部门进行折中平衡,取其“博弈公约数”作为最终的“民主集结”。
  医改方案一定会走民主程序,但要讨论也得先有个底稿才行,没有底稿七嘴八舌地乱说一通,恐怕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这个医改的底稿将在年内搞出来。如何让医改方案更加和谐、更加与民生融合,恰恰是人民群众不可剥夺的民主权利。
  当然,每个人的诉求并不都意味着绝对的正当,也可能出现“七嘴八舌地乱说一通”的景象。即使这样,相关部门也不能因为怕麻烦而缩减甚至扭曲民主程序。相反,一个民主意识强的责任政府,对于任何一项关乎民生、民意的立法与决策,都应该毫不遮掩和回避地走“自下而上”的民主程序路线。让每个群体都能够从开始就平等而广泛地参与,坦然而诚恳的对不同诉求进行平衡。也许,这才是我们对政府这个“平衡杠杆”最真挚的期盼与厚望。
其他文献
亲人在的时候我们都习以为常,以为可以一直享受这些无私的爱,等到失去,才顿觉痛入骨髓。    我家有张外公年轻时留下的珍贵照片。照片上的他眉目炯炯,实在是英俊极了。外婆真幸福,我常发自心底地认为。  外公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他母亲一手把他抚养大的。生活之艰辛,可想而知。他很喜欢念书,但因为家里太穷,没读几年就被迫辍学。他常对妈妈说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够念大学,但他凭着自己的努力,三十出头
一个全能的典型社会管理模式,就是把本属于公民的权利统统变为自己的权力。对于高度行政化的司法而言,近三十年中也是这样一路行来。比如国外的保释,这是犯罪嫌疑人的一项权利,只要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司法机关就应当一律放人;到我们这儿,保释改了个名,叫“取保侯审”,“权利”也就变成“权力”。不是所有的犯罪嫌疑人都能得到取保,除了要依法定条件提起之外,还要经过司法机关的审查和批准。当然,“保释”也要审查,但那
目的:探讨我国药源性损害救济的途径和方法。方法:分析药源性损害因素,探讨我国药源性损害的法律依据及面临的困境。结果:药源性损害事件发生频率高,后果严重,但我国的药源性损害救
出了伦敦向北,是通往诺丁汉的路,一路葱茏。绵绵细雨中的平原和丘陵上,一片片农田,犁耕得细密整齐划一的田垄,耕地上散落着棵棵孤零零的树。这景色恰似泰纳画笔下的英国乡村风景:不像美国和澳洲的乡村那么广漠无垠,海阔天高;不像瑞士的乡村那样别墅成队,享乐味道十足;又没有德国的乡间那般的阳光灿烂,绿得耀眼。这里的绿,绿得悠闲、静谧、恬淡。    田园里的都市      从劳伦斯的《恋爱中的女人》和《虹》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