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问题,事关领导力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dhq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气候外交和中国的应对》称:“全球变暖已成为人类迄今为止面临最为严重、规模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问题之一,也是影响未来国际体系、重塑全球政治和发展格局的因素之一。”
   图瓦卢总理埃内莱·索波阿加叹道:“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领导人会面临这个问题:我们会生存下去,还是消失于海洋之下。图瓦卢能否拥有明天,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这让我长时间夜不能寐。”
   英国工党领袖米利班德近日在《独立报》上撰文题为:“气候问题不是赶时髦,它事关领导力”。
   随着气候问题越来越严峻,它已成为各国利益和国际关系角逐、博弈、合作、领导力和话语争夺的重要场域!
   2014年12月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次缔约方会议(COP20)暨《京都议定书》第10次缔约方会议(CMP10)(以下简称“利马气候变化大会”)在秘鲁首都利马开幕。
   如果说《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是一栋大楼,《京都议定书》是根顶梁柱,那么2015年的《巴黎协议》将是下一根顶梁柱,而利马气候变化大会就是巴黎气候大会的重要基石。因此,它吸引了共来自190多个国家、利益相关方的国际组织、民间社团,私营部门和一些大众媒体的约一万五千人,济济一堂、共商气候治理问题。
  唇枪舌劍多方博弈
   “没有不延期的气候大会”——此次大会依然没有逃脱这样的魔咒,会议“拖堂”长达32个小时!
   环保组织“气候保护联盟”的主要创办者、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说:“人类在利马走到了一个分岔路口,一条通向正确的方向,亦即明年在巴黎达成一份新的气候协议,再从巴黎协议到达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另一条则通往错误的方向。”
   正因为利马气候变化大会具有这样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各国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都不愿意妥协,谈判的进程缓慢而艰难。总体而言,主要分化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减排“透明化”,接受国际监控;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兑现承诺拿出资金。因为谁也不愿意让步,分歧难以消弭,导致会议第一阶段进展缓慢、第二阶段由于新计划迟迟未得到各方认可而吵成一锅粥,进入“加时赛”。
   “加时赛”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新文本争执不休。中国认为新文本“很不平衡”,没有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印度认为文本对资金的描述含糊不清;同时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强烈反对“国际监控”的概念,认为这是对国家自主权的侵犯。巴西代表马尔孔德斯说:“我们同意国家事务应该有透明度,但我们认为对每个国家的减排目标都进行审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尽管各方对“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不存在异议,但就责任分配却各执一词: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应承担更多责任;但发展中国家认为,当前的环境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是发达国家先发的工业革命造成的环境污染,理应由发达国家多承担;同时,在全球贸易下,发达国家将产生污染源的制造业和工业大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但这些产品最终依然是销往发达国家,为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发展中国家认为发达国家的消费导致了环境恶化,需要承担责任的“大头”,秘鲁环境部长普尔加·维达尔就强调:“秘鲁希望发达国家在利马气候变化大会上能够承担更多的环保责任。”
   同时,利马气候变化大会要求各国在明年3月前提交各自的“国家自主贡献(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简称INDC)”。中、美、欧盟在会前做了很好的示范:上个月,中美元首共同宣布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公布了各自的碳减排计划;欧盟也在会前一周做出了“到203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将国内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减少40%”的声明。会议期间,德国还率先提高了自己的减排雄心,宣布到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40%的目标。对此,潘基文对中国、美国、欧盟近期在气候变化方面达成的联合声明表示赞赏,并称之为达成2015年全球气候变化协议的重要动力。
   然而,潘基文先生似乎言之过早、过于乐观了。
   会议期间,一方面是一些发达国家和高碳排放国家的抵触。由于此前核泄漏事故的影响,日本推迟了减排计划的制定工作。澳大利亚作为人均温室气体排放最高的国家之一,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表现反复无常。去年,阿博特政府还取消了碳税机制,导致国内碳排放持续上升。另一方面,对于不少发展中国家而言,连正常的用电都无法保障,因此在INDC就更显尴尬。同时,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对于“国际监控”的概念相当不满,认为侵犯了国家自主权。相对于发达国家,协议草案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上对贫穷和发展中国家施加了太多压力。
   伴随着INDC的另一个问题是技术转让。“气候问题和发展问题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不能分开看。”潘基文强调,抗击气候变化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不可分割,否则,“过去几十年在发展上所取得的进展将有可能丧失殆尽”。联合国气候变化利马会议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利马气候变化大会上表示:“发达国家应发挥领导力,尽早提出2020年后减排及出资和转让技术的贡献!”但发达国家却怀抱“技术”以各种理由搪塞和推脱。
   此外,根据2009年《哥本哈根协议》和《坎昆协议》的要求,发达国家要在2010年至2012年间出资300亿美元作为快速启动资金,在2013年至2020年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长期资金,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减排和减少气候变化的破坏性影响。乐施会国际联会执行总干事拜安伊玛说:“我们需要关于气候资金的明确承诺,着眼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需求。模糊的承诺不能帮助人们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恶劣影响,也不能帮助各国走向清洁发展之路。”
   但到利马大会举行之前,启动基金目前仅筹集93亿美元;在大会期间,尽管德国增加了5000万欧元,此前一直拒捐的澳大利亚也表示将出资2亿澳元(约合1.66亿美元),以及比利时、秘鲁等也表示出资,但也只是勉强超过了100亿美元,显然杯水车薪。发展中国家埋怨发达国家迟迟不兑现“诺言”,而发达国家则摊手表示“我们无法预计十年后的财政状况”,因为“未来事,谁知道”而不愿意更多出资。    上述的种种矛盾,导致各国在为期两周的会议,要么进展缓慢,讨论九个小时依然在18页协议的第二页上,要么就是唇枪舌剑丝毫不愿意让步。“加时赛”的32个小时里,新协议几度易稿,神奇的是最后一稿却在一个小时内被各国迅速通过。但无疑,经过数次“脱胎换骨”后的协议文本,已经“面目全非”——换句话说,原有的各种分歧依然存在,只等明年的巴黎会议——“来年再战”了。
  共赢是王道
   解振华说:“大会的最初决议草案因为没有平衡反映发展中国家要求而未获批准,但在大会主席和各方努力下,最终还是通过了一个比较平衡的、达到中国代表团预期的成果文件。尽管对成果不十分满意,但这个决定基本满足了发展中国家的一些要求。”
   利马气候变化大会的最终结果并没有大的飞跃,可以说是乏善可陈,但总体看还是取得了“进展”,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坚持”下的一些原则性问题上还算是“站住了脚”。困难重重之下,也看到中国在气候问题上越来越重要的领导力和话语权。
   解振华谈到:“在气候变化领域,我们的话语权越来越多。在讨论跟气候有关的所有问题时,很多国家都提出来愿意听听中国的意见,了解中国是怎么想的、中国赞成不赞成。”此次大会“拖堂”,甚至有西方媒体将箭头指向中美两国出现分歧,谈判陷入僵局,责怪中国不公布“峰值水平”。在以中国为首的努力下,新协议的最终版才得以“基本满足了发展中国家的一些要求”。
   利马气候变化大会在反复协商后,达成了以下共识:
   继续推动“德班平台”谈判达成共识,进一步明确并强化2015年新协议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等基本政治共识;明确了2020年后各方应对气候变化的“INDC”所涉及的信息,在自主贡献预案中,将“适应”提到了与“减缓”相似的重要位置;产出了一份巴黎协议草案,作为2015年谈判起草巴黎协议文案的基础;加速落实2020年前“巴厘路线图”成果。
   明年的巴黎气候大会前景如何?从目前的利马气候变化大会上看,可以预料到未来的路依然困难重重。气候问题作为全球问题,在各国博弈中,我们必须看到“共赢才是王道”。
   大国的示范作用和模范作用,不可低估。对于中美上月达成的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2月4日表示赞赏,表示该声明是达成2015年全球气候協议的重大动力。潘基文称,这是“令人鼓舞的进展”,其将有力推动世界各国努力形成进一步保护地球的协议草案。潘基文说,中美两国为解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问题树立了典范。
   同时,中国应积极发挥其在气候问题上的领导力作用。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如何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以避免“不平衡”的局势,中国的角色“至关重要”:一方面,中国自身在行动力上“以德服人”,赢得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处理问题上的认可;另一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对话上有更多“筹码”和底气,能够在举步不前或者“不平等”的协议上,站出来替发展中国家谋取公正和权利。因此,未来的全球气候问题,中国在协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促进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上,可以说是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创始人马丁·里斯说:“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为领导者。南南合作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因为转型速度快、自身表现好,成为这个组织的领导者,对其他国家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
   从这点上讲,中国应毫不谦虚地发挥在气候问题领域的领导力和增强话语权。打好这张“外交牌”,从气候治理的角度上看,它能促进中国国内从粗放型城镇化向集约型城镇化的转轨;也为发展中国家在气候问题上“被动”地替发达国家“埋单”历史问题和“背黑锅”上争取更多资金援助和支持。同时,在国际关系和大国形象塑造上,显示了正在崛起的中国是和平崛起的中国,打破“中国威胁论”,扩大中国在国际的影响力、提升国际形象和地位,为中国在将来更多的国际问题上,争取话语权和领导力铺路。
   由此看来,“气候问题不是赶时髦,事关领导力”,它所关乎的问题和背后各国的利益与关系,远比台面上来得错综复杂、扑朔迷离。
其他文献
2014年10月17日,由星河湾集团与外滩画报联合主办的“匠心·探索——2014浦东星河湾新品发布会”于上海浦东星河湾酒店盛大开幕。作为时代品质的标杆,历经三年精琢,浦东星河湾携新品14席交房标准样板房,用一样的匠心态度,探索居住本质,解读不同人生体验,助力中国人居进步,再次让上海怦然心动。  国际著名建筑师、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张永和先生,香港著名文化人、传媒人梁文道先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
坚定不移地以“十二五”规划为方向,进行四个中心建设,一直是上海市政府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以张江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以外高桥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中心,以洋山港为核心的国际航运中心,以川沙为核心的国际旅游区形成了东上海发展带。可以说,全国发展看上海,上海发展看浦东,浦东发展看东部!(详见图1、图2)  这些板块的市政规划建设,带动了区域的房地产业发展。由于自贸区的落位,外高桥区域一年的时间里房价已经突破4万
1999年,章明从法国归国,立即投入到新天地的改造设计中。从新天地开始,章明就和改造老房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北站社区文化中心、上海敬业中学、上海青浦建交委办公楼、上海鞋钉厂改造(原作设计工作室)、同济规划大厦,特别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成功改造,让章明在改造建筑的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屡获殊荣:第七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第二届全球华人青年建筑师奖,作为杰出建筑师入选“
虽然8月经济数据不理想,股市却开始强势反弹,大家笑称是因为王菲和谢霆锋复合了!……笑话说过,真实原因是9月16日,央行向五大行实施了5000亿规模的常备借贷便利(SLF),相当于全面降低银行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尽管从上到下统一的口径是不会利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但这一动作,包括之前定向降准等一系列措施,明明白白就是在开闸放水,只不过动作较小、调门较低而已。政策市、资金市两大条件全都具备,这股市最
“打不死的小强”,采访“太麻里”台湾私房牛肉面的董事总经理程强先生时才知道,这是他公司同事给他起的绰号。想想还真是这样,食尚圈的人,谁能说自己是一帆风顺的?挫折失败乃兵家常事。但凡现在有一席之地的食尚圈中人,哪个不是打不死的小强。打不死是一种精神,一种做餐饮必须具备的精神——因为这是一个集脑力与体力于一身的行业,也是申请营业执照时批复部门最多的行业,更是一个一直被世人认为不高档的服务性行业。  但
2014年中国的看点很多,多年之后,相信人们一定还会记得这是中国高考改革的启动之年。  古语云:国之大者,唯祀与戎。对当下中国的普通百姓来说,最大不过两件事:医疗与教育。  而教育又有特殊性:开弓没有回头箭,人无法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不像“久病成良医”,如果你只有一个孩子,那是没有熟能生巧的机会的。  无论改还是不改,甚至无论怎样改,中国的高考都会收获同样多的吐槽。但我们不需要动辄从孔夫子和柏拉图
高考改革,改的是考试方式,而真正令家长考生揪心的则是高校的招生有无变化。那么,新高考时代,高校招生今后该怎么去招,会有什么变化?高校招生自主权究竟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  名校自主权:表面收缩,实际扩大  “如果今后上海的高考方案在国内推广,孙见坤的遗憾将成为过去。”当获悉上海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公布后,复旦大学招办主任丁光宏如此表示。  孙见坤何许人?2010年,这位19岁的西安高三学生,因撰
9月26日,由亿翰中国与美国富瑞金融集团主办,中睿资本协办,世茂房地产公司全程赞助的“新常态,新十年”地产十年系列论坛,在上海世茂皇家艾美酒店举行,以房企“升级与转型”为主题激发一系列思想碰撞。  当天,有150余家房企、30余家媒體、56家资本机构参会。与会者分别从行业发展、金融、商业、轻资产等多种视角深入探讨,就“新常态”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和趋势?如何把握新形势,应对高增长红
养山水之素心,其胸中之丘壑灵性,如岩浆之藏于火山,然而终有一天,它会喷薄而出,一发而不可收。   写下这个标题,其实才只是半句,我想全题应为“得丘园之灵性,养山水之素心”,借此以诠释上周刚刚于杭州浙江美术馆观看的“丘园养素——王谷夫书画作品展”。   朋友的画展看过不少,但办得像“丘园养素”这么“大”的还真不多。偌大的展厅中,展示了王谷夫近年来的60件精心之作,其中,六尺整幅的山水,只能算是“
11月1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抓紧出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取消股票发行的持续盈利条件”,九天后,证监会就表示已经牵头完成了注册制改革方案初稿,11月底上报国务院。有业内人士估计,注册制草案可能年内就能推出,但具体执行时间不好说。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程序问题,由于草案还需經过多次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因此最快也要在明年下半年推出;二是对股市的影响。笔者认为注册制的推出,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