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学反思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zhaozhe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的推广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各种各样的公开课、优质课和课堂教学大赛层出不穷。无须讳言,公开课作为一种向众人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宣传、推介好的教学方法的有益形式,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时下的一些公开课,也有一些做法值得探讨。
  
  一、过度包装,成本太高
  
  据笔者观察,现今流行的公开课大都经过精心的包装,并且评比的级别越高,包装就越厉害。如,为准备一节上档次的公开课,往往兴师动众,有的甚至竟准备一个月有余,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一节课往往经过多次修改教案,反复地试讲,准备各种教具,请教研员或专家指导、讨论等等,一般说来,经过这样的多次打磨,好课居多。即便成功,也是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但这是得不偿失的。首先,它打乱了教师和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其次,使学生的课业受到干扰;再者,这样的课是刻意打造出来的,非常态的,一般教师即便是作课者也难以做到平时这样上课,因为投入太大。耗费学校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花费教师过多的精力。
  
  二、功利性太强
  
  既是评比,就难免把讲课者分个三六九等,无论是观摩课、研讨课,还是评优课等,对讲课者本人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能够参评县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优质课,一旦评上,各种荣誉和利益就会接踵而至,因此就助长了部分教师为获奖而讲的不良局面,唯获奖是从,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心讨好听课者和评课者,曲意逢迎,其课甚至是讲给听评课者听的。
  讲公开课的教师大都追求完美无缺,在各方面尽善尽美,十分挑剔。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太多的课都一窝蜂地使用课件教学,一味追求看点、图热闹,于是,把课上成了课件的展示课者有之;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虚情假意的伪讨论和庸俗做作的表演者有之;一味亦步亦趋地模仿别人,丧失了自己的风格,以至于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者更有之。
  当然,公开课作为积极有益的教研活动,我们不能因为其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因噎废食,而是应该尽力发挥它的长处,规避它的弊端。
  
  三、教师应苦练基本功,勿作秀
  
  上公开课的教师为了脱颖而出,或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往往有—些做法会与众不同。如用影视、诗歌等新颖别致的导语,精心选取知识内容作铺垫,以及教学细节的处理与教学机智的运用、教具的制作,或课堂分组讨论,或组织学生表演等等,适度运用是正当的,但是如果一味追求热闹,甚至哗众取宠,都是不适当的。我们应该看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要取决于讲课的科目、本节课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应因材施教,不能一成不变,更要力戒矫揉造作。
  上公开课的教师,受名利等因素的影响,常在课题的选择上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往往会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教学内容,或较易出彩的课,鲜有讲一些教师普遍感到困惑或新课程急需解决的课题。如就语文而言,讲课文者居多,很少有教师讲怎样作文和修改作文的。就是讲课文,也大都喜欢讲散文和诗歌,讲议论文的不多。因此,我们应提倡一课多讲,几人上同一节课,以利比较和取长补短。
  
  四、正确运用课件
  
  时下用课件上课日渐泛滥,尤其是公开课,简直到了无课件不成课的地步。当然,课件运用得当,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功效,但是不宜过多过滥,否则五光十色的画面会使学生转移注意力,产生审美疲劳。我们不能把生动活泼的师生对话变成生硬的人机对话,更不能把课件变成现代化的黑板。我们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使用课件,我们应运用课件去解决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且把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手段紧密结合。
  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评优质课的标准不应以是否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为唯一标准,评价一堂课课件的运用成功与否的标准应是: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是否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与三个纬度的充分落实。
  
  五、追求常态化
  
  教学应该是真实自然的,大可不必去追求完美,不必去追求面面俱到。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不可一味模仿他人。无论是讲课者还是听课者,都应摆正心态,不要刻意追求功利化,而应充分展示自己平时教学的风格,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借鉴,力戒浮夸,追求真实。一劳永逸式的讲课不可取。
  笔者认为,讲公开课时不要提前告知讲课的内容。采用临时抽签式的做法较好,如在抽完签后,给其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和充足的资料,让其单独在指定的地点撰写教案,然后再讲课。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反映该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反映其常态下的教学现状。
其他文献
贵州省委、省政府四位主要领导一同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出席“2012亚太国际金融高峰论坛·贵州首届金融博览会暨投资理财节”开幕式。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开幕式上致辞,热情表达了金融业“营造良好金融生态、助推贵州跨越发展”的意向和措施。  周延礼在致辞中表示,保险作为“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是现代金融的重要支柱。中国保监会将积极引导保险业服务大局,开拓创新,支持贵州构建分工合理、结构完善、
指导教师 李日永  作为文科生,你是否时常因为地理成绩不佳而感到一筹莫展?是否时常在摊开地理试卷时茫然且无从下笔?是否渴望拒绝平庸成为地理优生?其实地理并不难,只要掌握了解题的方法,将勤奋的双脚踏在正确的道路上,就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1.寻结构巧归纳  地理是一门包含自然、人文的综合性学科,与历史、政治学科相比,地理学科没有较明显的主线连接,知识点也比较繁琐。要想把握这些繁杂的知识点,就必须
摘 要:地理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受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如何有效开展研学实践是教师面临的一大实际问题。文章以“古道寻古”研学旅行为例,探讨教师如何在地理研学旅行中建立“话题”以引出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遵循“浅入深出”和“新旧皆宜”原则,创建科学灵活的话题;发挥问题“制造者”和问题“创造者”的作用,由话题引出问题并激活话题;进而采用“三询”方式点燃话题,开展渗透地理核心素
一、基地选建的目的  为了巩固和加深课内知识,贯彻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给学生创造参与实践的条件,培养学生野外观察能力、提高自学能力,重庆市望江中学结合周围的乡土地理案例,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及大自然的教育。重庆市望江中學地理组综合多年来对本地区的野外考察情况,反复讨论,选定了一个供学生进行乡土地理综合观察的基地(见图1)。  二、基地概况  该基地地处铁山坪南段东侧,面临长江,青山绿水,自然和人文现
摘 要:文章通过对邛崃市农村高中地理教师TPACK的调查发现,农村中学教师普遍存在对技术的学习应用意识不够、TPACK各要素“整合”意识不强等问题,并在分析影响教师TPACK水平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高中;地理教师;TPACK  一、引 言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教师应当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意识和处理能力[
摘 要:SPOC数字化教学平台为地理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文章依托SPOC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从教学内容整合、深度互动、实时检测、深度研讨、课程评价等方面建构地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针对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SPOC;翻转课堂;混合学习  在众多信息化教学模式中,由SPOC 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组成的混合课堂模式,具有实时互动、资源多端共享、仿真虚拟现实、在线测验等
新课程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主”,强调人文关怀。首要任务是改变知识传授过重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且在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逐渐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渐改变以前
语言赏析和写作方法分析,是中考的重要考点。提高语言赏析能力和理解、把握文章写作方法的能力,是语文复习备考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赏析语言的技巧      语言赏析主要是指欣赏、品味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词句,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怎样进行语言赏析呢?   第一,要了解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一般来说,实用文体如记叙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说明文的语言简洁、准确,而议论文的语言精练、缜密。文学作品中
吴昌硕诞辰170周年,展览一个接一个,作为故乡,浙江当仁不让。7月8日—18日,浙江省博物馆就在西湖美术馆举行了“昌古硕今”特展,展出170余件吴昌硕作品。不过半月,同在杭州的浙江美术馆又一次推出开馆5周年特展——“西泠峰骨”,展期为7月30日—8月31日。这次的卖点不光是吴昌硕,还囊括了西泠印社历史上七位社长(包括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和饶宗颐)的作品,并且是这七位社长首次聚齐在一个
改写原文:   残阳如血,几只乌鸦呱呱地飞回巢。村里静悄悄的,破败的门窗在风里咣当作响。眼见天色已晚,可村里十室九空,叫我到何处投宿?终于看到一户人家微弱的灯光,我连忙奔过去。   这户人家有一对老夫妻,还有一个儿媳及吃奶的孙子。只见这对老人白发苍苍,步履蹒跚,儿媳神色黯然。吃过难以下咽的晚饭,我便躺下了。   没过多久,就听到敲门声,老头对老妇人说:“不好了,老婆子,官兵来抓人了,我走了!”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