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区域培训应成为教师职业所需
【编者按】以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保证,目前,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活动开展了不少,有些培训还层层下达指标安排教师参加。对教师来说,这本是幸事,但不少教师感到烦,举办方吃力不讨好。那么,教师烦什么呢?他们需要的又是怎样的培训呢?《中国教育报》刊发了一位教育人士的文章,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相关学校带来了启示。由此而来,江西省玉山县教师进修学校在实践中探索了跨区域培训教师的做法。本期集中刊发他们在跨区域培训中的感受和体会,希望对此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学校教育说到底要靠教师。没有教师的积极性,没有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各项教学要求很难落实到位。抓教育,就必须抓教师素质提高,就必须抓教师培训。在提高教育水平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步步地抓教师培训和教师水平的提高,抓教师专业发展,我们才可能达到目的。靠抢夺好生源,那只能是暂时的,只有全面深入持久地抓好教师培训,才是根本所在。教师培训是发展教育的一项永恒工程。尤其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对教师培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补偿性、运动性、被动性、指定性的教师培训已无法满足要求。对于教师素质提升来说,我们迫切需要建立适应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制度。换而言之,也就是要由以前的指定性培训变为选择性培训。要办适合教师的培训,让他们充分享有培训自主选择权,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自我选择培训,实现自我培训。只有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才能够有效地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有开阔的眼界和广博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永远进行画地为牢、故步自封的培训。跨学科的教书育人已经是一种趋势,跨地域的选择培训也已经成为教师的呼声。为此,我们应当把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权还给广大教师,并且从制度上建立保障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中小学在研究相关培训工作、建立相关培训制度时,要着力推进选择性原则的贯彻落实。绝不能牺牲教师的选择权,而是要研究探索如何让教师的选择权体现得更充分、空间变得更大。从制度层面上讲,把选择权交给教师,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培训,都请教师来选择。千万不要把教师的培训固守在本县(市、区),而要让教师自主选择优质培训资源。(摘自《中国教育报》)
【编者按】以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保证,目前,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活动开展了不少,有些培训还层层下达指标安排教师参加。对教师来说,这本是幸事,但不少教师感到烦,举办方吃力不讨好。那么,教师烦什么呢?他们需要的又是怎样的培训呢?《中国教育报》刊发了一位教育人士的文章,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相关学校带来了启示。由此而来,江西省玉山县教师进修学校在实践中探索了跨区域培训教师的做法。本期集中刊发他们在跨区域培训中的感受和体会,希望对此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学校教育说到底要靠教师。没有教师的积极性,没有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各项教学要求很难落实到位。抓教育,就必须抓教师素质提高,就必须抓教师培训。在提高教育水平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步步地抓教师培训和教师水平的提高,抓教师专业发展,我们才可能达到目的。靠抢夺好生源,那只能是暂时的,只有全面深入持久地抓好教师培训,才是根本所在。教师培训是发展教育的一项永恒工程。尤其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对教师培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补偿性、运动性、被动性、指定性的教师培训已无法满足要求。对于教师素质提升来说,我们迫切需要建立适应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制度。换而言之,也就是要由以前的指定性培训变为选择性培训。要办适合教师的培训,让他们充分享有培训自主选择权,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自我选择培训,实现自我培训。只有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才能够有效地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有开阔的眼界和广博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永远进行画地为牢、故步自封的培训。跨学科的教书育人已经是一种趋势,跨地域的选择培训也已经成为教师的呼声。为此,我们应当把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权还给广大教师,并且从制度上建立保障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中小学在研究相关培训工作、建立相关培训制度时,要着力推进选择性原则的贯彻落实。绝不能牺牲教师的选择权,而是要研究探索如何让教师的选择权体现得更充分、空间变得更大。从制度层面上讲,把选择权交给教师,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培训,都请教师来选择。千万不要把教师的培训固守在本县(市、区),而要让教师自主选择优质培训资源。(摘自《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