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tc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改后,教学追求变成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起点,推动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索、创新为目的的教育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方便地营造轻松并有秩序的课堂气氛,可以全面性地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和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学习习惯
  1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对于小学生而言,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时刻重视小学生各种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论人格上还是学习方法都要严格要求,从各个方面进行引导,点点滴滴不能放松。新课程改革倡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这是必要的。但是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仅需要正面引导,还需要带有一些强制性。教育心理学就此专门提到:“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有一种倾向,认为只要出现强制字眼,就应该遭到批判。这种倾向恰恰说明了现在改革存在一些盲区。
  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没有完全被激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需要教师意志进行左右。教育以人为本,并不是处处顺从和迁就学生,在尊重学生和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教师也要有“强制”的意识,只要是切实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的都应该得到认可。
  笔者认为,小学生有八个方面的习惯需要教师着重培养:1.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2.认真谨慎的学习习惯;3.勤于动脑、善于动手的习惯;4.说话规范的习惯;5.爱惜书本的习惯;6.勤于发问的习惯;7.互助合作的习惯;8.写字规范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不仅仅要求学生有培养好习惯的意识,还需要教师能为学生做好示范,严格要求学生养成习惯。比如要求学生写好字,就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更不能过于迁就学生,写字只有苦练才能出成果。就这个方面来说,如果一味地迁就学生快乐教学,好习惯就存在养不成的危险。
  2 学习热情
  现在的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远远超过学习语文的热情,一方面是家长和社会要求使然,另一方面也是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正确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非常重要,要有学习热情。现在新课程改革开放式的教学方式确实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但是有时候恰恰因为过于开放、过于随意导致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笔者赞同某位教育专家所说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这从深层次点出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无论何种教学方式的改革,都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实现。
  3 掌握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
  读书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读死书,但是新课程改革如果走了极端就会导致学生不会读书。到底哪些是读书的基本技能呢?首先,学生要懂得读书要有感情,能够动情地去读书;其次,学生会默读,能够不动声地抓住文章的核心;第三,能具备快速阅读和略读的技能;第四,读书的同时能够思考,能概括能质疑。课程标准专门规定了课外阅读量,这是一个很好的进步,如果教师能让学生确实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阅读量,那么学生一定会掌握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通过阅读要培养学生语感,这是非常重要的。就新课程改革而言,如果学生并没有完成所规定的课外阅读量,课上也没有很好地去进行语文阅读,那么语感的培养就很难形成,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能学好语文。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能真切感受到祖国文字之美,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的感情。语感的培养最主要就是读,学生必须下工夫来完成阅读量。但是教师也要给予引导,此时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一些方法是可以借鉴的,比如重点段落分析,抓关键词等。
  4 正视差异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全面发展。我们的教育是大众教育,而非精英教育,我们的课堂不能仅是优秀学生的天地,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水平与认知规律并不是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而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处理好学生间的差异,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育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分层教学法,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利于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运用分层教学法,正视学生间的差异,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成为全体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以激活學生的思维,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4.1 教学目标分层
  这是指将学生按实际水平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针对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差生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记忆;中等生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优秀生侧重于高层次的理解性题目,并要能灵活运用知识。在课上提问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层次提出相应的问题。
  4.2 教学方法分层
  即指采用个别辅导与集体教学相结合。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受教学时间、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兼顾全体学生难免会有所纰漏,因此要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具体来说,主要是针对中差学生进行辅导,要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自主学习。
  4.3 教学评价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也不能一样。具体来说,教师不能简单地以学生最后的成绩来进行评判,而要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上课发言的积极性、提问的积极性、对学习的态度等纳入评价内容,并基于学生自身的情况,也就是要进行纵向比较来看学生是否有所进步。教师应让学生看到自己努力所取得的进步,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刘雪云.浅谈小学语文新课改[J].软件:电子版,2015(10):63.
  [2]徐辉.浅谈小学语文新课改[J].学周刊,2012(8):193.
  [3]常凤菊.浅谈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J].引文版:社会科学,2015(10):206.
  [4]谢凤英.浅谈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J].软件:教学,2015(1):133.
  [5]龙玉莲.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读写算:教师版,2015(26):168.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