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在思品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weiw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凡是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都可以叫做课程资源。简单地说,课程资源就是与课程相关的一切资源;具体地说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但是并不是所有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课程、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
  关键词: 课程资源思品教学应用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现今思品教材注重人文性、思想性、实践性、科学性等;同时,根据课程标准,思品教材是随着学生年龄特征而编排的,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学生与他人、社会、集体的关系,注重学生对法律和国情的了解。教材改变了以往每课知识框架体系,更多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自主质疑。思品教师在教学时要利用好课程资源,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人、事,从他们和生活实际入手。而思品学科的课程资源内容丰富多彩,只要因势利导,有机选择结合,学校里的一切活动、资源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的载体。
  1.光盘示范。教学光盘的内容包括全国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或课例等课堂实录、教学辅助资料、教育类节目、交互类课件和交互式小班教学活动等。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光盘资料,组织和辅导学生直接跟着光盘内容学习,会在讲授型教学中选择时机播放教学光盘,让学生跟着教学节目中的老师学习,使师生从光盘中感受到教学和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2.多媒体软件。多媒体承载并传递的教学信息能同时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两种感官,引起多种刺激,具有直观、鲜明的图像与生动的语言、语音、语调的有机配合的特点,这种配合的默契创造出一种新的氛围,不仅使所需传递的信息充分表达,而且更有利于学习者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促进其对信息的接受、理解和记忆。而远程教育资源中有很多与教材内容配套的图片、文字、视频、音频和动画素材,也有很多精致的小课件和具有趣味性的题目,这些材料可以直接用于课堂教学,如课前预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逐层解惑、扩展知识、突破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自我评价等,既节省了教师的备课时间,也丰富和优化了教师的教学设计,以直观、立体和动态的多媒体材料来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系列演示或片断演示,可以有效进行重点和难点教学。
  3.学生活动。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都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思品教学就可从这些活动中提取典型,作为实际教学的素材。例如:组织学生为灾区人民捐款,就可在活动中融入我与他人、我与社会等教学内容;学校组织学生清明祭扫烈士墓,就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设计这次活动,等等。同时,还可在课堂上组织演讲、辩论等课内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促使学生全员参与和教师全身心投入整个教学过程,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图书室、阅览室。学校的图书室是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充分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给学生增加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从而丰富和补充课堂内容。例如,我在教八年级下学期《隐私和隐私权》一课时,组织学生以“隐私是否是丑事”为主题开展辩论会,就让学生通过图书室查找相关内容,寻求材料。
  5.课堂情景设置。新教材一般以情景、案例形式呈现,教师引导学生去主动质疑、合作探究,除了教材以外,还要灵活多样地设置情景,既有课堂的导入设置、教学内容的设置,也有教学评价及课堂小结的设置。可以利用漫画或者图画、播放歌曲、借助诗文佳句、精心设计问题、讲述趣味故事及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例子等来设置情景。在思品教学中创设美妙的教学情境,能把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道德情感,有效进行行为导向。比如:在九年级《在关爱中成长》导入新课时,我就采用县南剧团下乡表演的小品《称爹》设置情景:现实中关爱我们的人很多,大家想一想,在你一生之中,你觉得对你关爱最深的是谁?用心去感悟,写出自己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6.时政热点。时政热点即当前国内外发生的引人注目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结合时政教育既是思品教学紧密联系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有效渠道,又能弥补教材相对于形势发展滞后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一石多鸟”的作用。在教学时,利用当前的一些时政热点,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增强责任感和树立自信心。
  思品教学源于现实世界,现实世界中到处都有思品课程资源。只要我们每个思品教师在教学中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善于利用并挖掘适合于学生的各种资源,适时构建贴近现实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教材上平实的文字变成生动的教学素材,使课堂教学结构实现最优化的组合,就能使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真正实现新课程所呼唤的新课堂。
其他文献
据了解,从一年级开始,很多孩子对音乐、体育、美术、常识这些课的兴趣远远大于数学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音、体、美、常”课很少留作业,而数学课留较多作业;其二,“音、体、美、常”的课堂使孩子感到轻松、愉快,而数学课教师检查性的提问往往让孩子感到紧张不安;其三,“音、体、美、常”课能以学生为主,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数学课或多或少地表现为以教师为主的知识性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过
期刊
一个课堂就是一个缤纷的世界,一个课堂就是一个师生心灵共舞的家园。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老师必须具有“煽情”的才华,艺术地引导学生徜徉于语文的“大观园”之中,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在文学的熏陶中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因此,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及时发现他的兴趣所在,创造一个良好的培养兴趣的环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人的一生当中,小学阶段的识字量是最大的,大约要学会2500个常用汉字,要求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这2500个汉字,在小学一、二年级就要掌握1200多个,占小学识字量的一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学生掌握学
期刊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传统的存贷利差收入空间逐渐缩窄,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商业银行必须改变经营战略,调整业务结构,主动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开始重视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也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国内外关于非利息收入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没有一致定论,不同类型的银行由于开展非利息收入的成本、费用等影响因素不同,结果也产生较大的差异。所以,不同类型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与其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讨论。
  论文从非利息收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个体潜在的动力。教学过程中,兴趣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参与教学,进而得到乐趣。教学实践表明:越能让学生发觉有趣或愉快的事物,越能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欲望。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以课堂教学形式的不断更新、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转变观念和转
期刊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使之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而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缺乏自控能力,多以瞬时记忆为主,要让孩子们在短时间掌握那么多的生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们教师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用新的教学方法代替老一套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激发学
期刊
《新课标》提出,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多方面的,通过课前预习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组成部分。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应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努力实现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  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过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预习是对课堂教学的准
期刊
多年来,我国一直采用传统教育方式进行教育教学,至今没有太多的改变。近十多年来,国家提出了素质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教学方式。当今社会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学校教育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和学生也相应地要求我们有高效率的课堂。社会对教育的更高需求导致高中学校扩大教师队伍,大量的年轻教师进入学校,其教学水平有待大力提高;而素质教育要求给学生减
期刊
为适应新的时代需求,变革旧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从语文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全面而科学地进行了阐述。但是,理论只有付诸实践才能体现其价值,在当前情况下,新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脱节现象是不难见到的。笔者曾多次参加县内中小学教学交流活动,听过不少中小学教师的公开课,对其间的许多未能真正理解新课程理念或不能将新课程理念有效付诸课堂教学的做法颇为感慨。现象不容忽视,本
期刊
我们在课堂中追求的“数学本质”,其内涵一般包括: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数学理性精神的体验等方面。依靠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一系列的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以形成概念、判断或推理,重视理性认识活动,以寻找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内部联系。  要在课堂中呈现“数学本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教师要深透领悟教材内容  数学的教学,最终要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