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爱找个载体:课本是写作教学最好的指导老师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拟探究写作素材、挖掘写作艺术,整合资料,结合教学经验,探索出有操作性、指导性的写作训练计划。以下即从爱要有载体、情节要有波澜、细节描写要细腻、首尾要巧妙照应四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写作教学 情节描写 细节描写 首尾照应
  翻开七八年级四本教材,笔者对近两年所学的文学类作品做了梳理,在经典名作中挖掘其中的写作特色,通过名家名作的影响,给予学生写作灵感和方法指导。
  一、爱要有载体
  《秋天的怀念》中,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寄托在“菊花”上,“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言真情切。《紫藤萝瀑布》中,“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宗璞将他对弟弟的思念全部寄托在这“紫藤萝瀑布”上;鲁迅对故乡儿时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寄托在看“社戏”“偷豆”和“百草园”里。
  还有“迅哥”,对阿长的怀念和祝福寄托在《山海经》上;《散步》中,莫怀戚把“尊老爱幼”的大主题融入“散步”这件小事上;《最后一课》中,都德的爱国情融入在“最后一课”的课堂里;《台阶》里,李森祥写父亲借“台阶”来表情达意;朱自清对父亲的爱和愧疚全部融在了一个蹒跚的“背影”里等。
  这一系列的探索引起学生的感慨,原来爱的表达是需要载体的,否则再真挚的爱也是空洞的,无法触发读者的共鸣。所以笔者趁热打铁,努力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挖掘可以承载爱的载体,这些载体,或者是一个物,睹物思人;或者是一处景,触景生情,或者是一件小事,以小见大。
  批阅作文的过程中,笔者多次被学生的习作感动:“奶奶如今已年近八旬,岁月没有给她任何的优待,生活也远没有别人那么精致。可她却靠着她那双阅尽人间沧桑的双腿,蹒跚而又‘坚实’地行走在岁月的年轮中。”学生将他对奶奶的敬爱寄托在奶奶蹒跚不再坚实的双腿上。
  二、情节要有波澜
  再引导学生发掘,每一个载体都经历了或大或小的波折:母亲多次邀“我”去北海赏菊被拒;父亲推掉事情坚持站台送儿子,蹒跚买橘;眼前繁盛的“紫藤萝”也曾受到迫害;“看社戏”“偷豆”中的“无船”“戏不好看”;父亲建新台阶的艰辛不易;“散步”过程中的分歧;“我”对阿长的憎恶和厌烦等等。
  这一系列的发掘同样引起学生的震撼,原来如此吸睛的情节,如此鲜明的人物形象,靠的全是波澜起伏的情节,平铺直叙的情节只会乏味枯燥。;因此学生在习作中也对情节进行了艺术加工。
  “院子的植物绿油油的,相互簇拥在一起,嘻嘻哈哈的样子,总是令我想笑。但是现在想起它们,似乎有些朦朦胧胧。外婆前两年去了西安,和舅舅住在一起,我和妈妈很是想念他们,逢年过节时,才能去西安看望外婆。儿时的这些美好因外婆的搬家而远去,但是记忆中的所有美好却记忆犹新。”美好的记忆却没有褪色。学生在习作中设置波澜,更加情真意切。
  学生自作中还有奶奶土气的“鞋垫”被我嫌弃;妈妈送“排骨汤”被我误解为监视;奶奶的“红薯饼”因为搬家而被差点遗忘;“鸡蛋羹”因成长而被淡忘等等。加工后的情节贴近生活,有波澜,有味道,充满了爱的气息。
  三、细节描写要细腻
  继续在名作中寻寻觅觅,孩子又有惊喜发现:菊花灿烂,紫藤萝繁茂,散步中咕咚的春水,大块小块的新绿,最后一课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感人课堂,全都是文中多次的细节描写在装点,“月下行船”“月下归航”写景互相照应,景与情的相互交融中,文章感染力更强了。
  写生的习作升格中也努力细化:
  “洒在院子的水,泛着透明的光,门口的小石狮子戏玩着口里的龙珠,喇叭花从地上开到架子上,然后爬到角角落落,开的满院都是,有白的,紫的,淡紫的,粉的,纵横交错,甚是好看!”学生聚焦小院中阳光下的花花草草,很有画面感。
  氤氲的排骨汤味道香醇,嫩黄的鸡蛋羹入口时细腻滑嫩,满院飘香的槐花饭,红红绿绿,针线细密的鞋垫,思念红薯饼时儿时奶奶呼唤我的青砖的小巷等等,瞬间使文章有色、有形、有味,爱充盈其中,流淌于文字间。
  四、首尾要巧妙照应
  经典名作中可借鉴的写法还有很多,但是要从中挖掘学生可以学习,便于仿写的特点。“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紫藤萝瀑布》中首尾简练有力,照应巧妙,升华主题。“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朱自清的《背影》也是如此,简洁有味,文章巧妙照应,巧妙点题。经典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已经无形之中牵动着他们去模仿,想要写成他们的样子。
  (开头)“快到家了。车,快速地在回老家的路上行驶着,我坐在车中,心中有种压抑不住的喜悦,因为,我知道,幸福,在很近的地方等我。”(结尾)“车,还在行驶。幸福,就在很近的地方一直守候着我!”学生巧妙地用“行驶的车”和“幸福”首尾呼应,巧妙点题。
  (开头)“此刻,凉爽的夜风在脸庞轻抚,风中夹杂着夜晚草木的清香。思绪不知不觉回到了那抹暗香之中。”(结尾)“一颗颗棋子豆在阳光下泛出了金黄色的光芒,宿舍里也飘满了那种清香。啊,细细品味母爱的气息,又见那抹暗香,真好!”在“棋子豆”的香气中首尾呼应,升华了感情。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环节与写作环节本来就不该是彼此孤立的,而应当是密切配合的。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包括写作驱动力、心灵力、审美力、思辨力和表达力的培养。教师要建立外在激励机制,唤醒写作主体的写作意愿,最终转化为其写作内在驱动力。心灵力、审美力和思辨力是学生写作能力的精神之源泉,培养写作主体敏锐的心灵、寻美的眼睛和理性的思维,才能让真实的生活,心灵的成长,理性的思考真正走进生活。以课文为依托,重在思想的启迪和方法的引领,山川之美、伟人足迹、博大胸襟、科学思维……这是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逐步发展,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学校对孩子的教育范围已经不拘泥于课本之中,而是追求多读多看一些课外阅读。课本知识过于固定,有时会限制孩子的眼界和思维,而课外阅读种类繁多,不仅可以拓展知识,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锻炼思维,进而让学生通过丰富的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作用  学生在考试时常常感到“书到用时方
摘 要: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在学生成长、学校正常运行以及教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规划者、指挥者,而“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要求,班级管理的好坏,工作能否做“细”起着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学校管理   一、班主任的作用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协调者和组织者,是学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中流砥柱。所有学校都把班主任队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过于注重字词讲解,逐句翻译、串讲的方式,不仅沉闷了课堂,也剥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它没有抓住文言文的精髓。文言文是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位一体”,不能只抓住文言,而舍弃其他。言与文要相统一,使学生既感受到文言文中精彩的内容,又体验到古典文化之美。  那么如何实现言与文的统一呢?朗读是最有效的方法。读出韵味,读懂文意,读透文理,这是文言文学习的三个维度、三重境界。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已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本文围绕思维导图在小学阅读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和探讨,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重要意义和具体举措,为小学阅读的教学提供更多思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阅读 运用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1.002  思维导图理念早在20世纪7
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然而,无论是平时作文还是中考作文,能独特、真实地表达内心世界且有文采的优秀作文少得可怜。思维的单一肤浅,素材的严重缺乏,表达的了无新意,成为学生写作的通病。究其原因,教师缺乏对学生写作的有效指导,没有在具体情境中帮助学生构建阅读与生活之间的写作桥梁。本文从“借境生情”“借境传情”两个角度,实践了写作教学的情境化指导,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师生对话后,实现
摘 要:我们需要重视历史并不断研究历史,做到以历史为鉴。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能做到深入挖掘历史的价值和意义,要能发现历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进而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在历史教学中,史料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所以,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历史学习中,对历史产生兴趣,笔者针对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让学生从史料中真正了解历史,提升历史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史料 初中历史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阅读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老师和学生高度重视。阅读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拓宽视野,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看到丰富多彩的世界。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策略  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诸多方面的知识,体现着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阅读是语文学科中
摘 要:高中阶段在我国育人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机遇期。高中政治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思政育人功能,该学科的核心素养更是进一步规范与指引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方向,大胆探索适合甘肃省东南部民族地区高中政治教学的策略与路径极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政治 学科素养 策略 路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2.063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学科,应时刻将传统文化和当前的教学改革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教师应利用好古诗文教学,提炼大量传统文化知识学以致用;走进古人的精神境界,感悟先贤人格魅力;同时,通过看、背、演、讲等课外特色活动,让语文教学更有内涵,让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流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