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 :知音励志·社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cu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社会提供实用性人才的主要载体。但是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最重要的则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对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意义和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一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成为了大量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职业能力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项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并且能够影响工作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性。良好的职业能力既是社会市场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所以,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意义
  1.1 是学生适应社会市场发展的需求
  目前,高职院校处于为社会市场提供优秀人才的主要位置,而社会市场的迅速发展,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制定了新的标准。高职院校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市场的要求。如果学生不具备较好的职业能力,就无法在企业中占有有利地位,也就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市场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是为了使学生适应社会市场发展的需求。
  1.2 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也是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现今,社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是既具备学历和知识,也要具有实践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帮助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现在许多企业更愿意接受高职毕业生,实际上是由于他们有着较强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其依旧存在许多的问题,急需解决。
  2.1 课程体系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虽在逐步改革,并且在其中增加了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但是整体而言,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仍旧存在不合理性。课程设置过于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依然存在,这就导致了缺乏对职业能力培养课程的具体安排。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对学生的技能训练比较充足,但是并没有严格要求学生具备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对学生就业起到了些许阻碍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师资力量较薄弱
  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有所提高,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也要切实加强对自身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职业能力。目前,高职院校最缺乏的就是具备与社会市场相适应的专业教学能力的教师,师资力量的匮乏,既会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又会阻碍高职院校和社会市场的发展。
  2.3 教材内容较落后
  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仍然是内容繁杂,难度较大,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思想水平的培养,培养专业能力的教材内容不仅少,而且缺乏针对性,这就导致了教学内容与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发展迅速,许多东西都随之被更新完善,但是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依旧存在落后的现象,没有及时被更新换代,导致了其与社会市场的发展出现脱节。
  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市场的发展,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1 合理设置专业
  在专业设置方面,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有特色的专业,前提是要进行市场调查,深入了解行业发展,掌握最新的行业信息,以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变化,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并构建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也要学会灵活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
  3.2 优化教师结构
  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努力优化教师结构,加强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其成为既具备专业知识能力,又具有教学经验和职业能力的教师,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尝试让教师顶岗实习,在企业中加强锻炼,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建立一支健全的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从而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做出贡献。
  3.3 加强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与其他高校在对学生的实习安排上基本无异,实习实践较短,专业不对口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高职院校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建立与专业相适应的实训基地,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实践课程,这样既能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又能帮助教师增长实践教学经验。
  3.4 促进校企合作
  产学研是一种新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是现阶段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产学研结合要求学校和企业强强联合,高职院校通过对企业人才需求的了解,不断地调整培养模式,以此提高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企业加强与高职院校的联系,能够为自身招收更多的优秀人才,从而实现校企双赢。
  4 结语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社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的竞争实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市场提供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其承担着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要责任。虽然目前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其中不乏一些缺乏职业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市场提供具备良好职业能力的人才,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晟.高职生职业意识培养及其实施方案[J].职教论坛,2006(06).
  [2]唐静.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
  [3]庄建花.谈如何培养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J].价值工程,2013(29).
  作者简介
  张丽芳(1968-),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县人。硕士学位。现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设施农业技术。
  作者单位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014035
其他文献
采用1.6μm激光差分吸收是探测甲烷(CH4)气体浓度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对CH4气体吸收光谱的理论分析及计算,并基于Er∶YAG单频可调谐激光器,在实验室测量了CH4气体对1.645μm
摘 要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大规模发展,高职院校已经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实用性人才。所以,为了更进一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的进步发展,必须要加强对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基础,也是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手段。因此加强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不仅对学生和教师有着深刻影响,还对学校和市场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本文对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加
摘要:高职院校为了培养懂法守法的人才,需要开设法律常识课程。从实际情况来看,在《法律常识》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创新。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 《法律常识》 创新  在培养人才时,高职院校既要普及学生的法律知识,确保其不但能掌握文化和技能,而且还能知法和守法。下面,笔者探讨了《法律常识》课程的创新途径。  一、《法律常识》课程作为独立学科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