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领风骚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dcoffee_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好的朗读能走进人的心田,触动人的心灵。朗读如同美酒,读之越深,越觉其味之甘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通过深情朗读,获得思想熏陶,情感升华。
  关键词:朗读;声情并茂;个性吟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永恒旋律,“有感情地朗读”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传递,产生情感共鸣。然而,在如今的课堂中,尽管我们听到不少琅琅读书声,但“为朗读而朗读”“朗读走过场”等形式的“无感情朗读”越来越多。小学语文是最富有情感的学科,每篇课文都深藏着作者的浓浓真情,如何读出,甚至读好那一份力透纸背的深情呢?
  一、斟字酌句,情由心生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说:“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成功的朗读应紧扣语言文字,“重锤敲打关键词句”“认真听听它的声音,辨辨它的色彩,掂掂它的分量,摸摸它的‘体温’”,静静地揣摩作者隐藏于文字深处的思想、情感,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将无声蕴情的文字化为有声溢情的言语,达到语言与情感的完美契合。
  “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小海伦幼年的不幸深深触动着孩子们的心,孩子们从“无边无际的黑暗”“死一般的沉寂”中感受到小海伦在漫长黑暗世界中的孤单与恐惧,也从“不能”“也不能”中感受到小海伦濒临绝望的无奈与悲伤。他们用低沉的嗓音,缓慢的语速,一遍又一遍地读出小海伦的伤悲与恐惧,更读出心底对小海伦的同情。这样的朗读,“发乎心而动乎情”。
  二、链接生活,体验情境
  小学生受年龄特点、生活阅历等因素的制约,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够深入,而在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抽象、枯燥的内容,仅仅依赖教师对语言文字的分析、研究,往往激不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茅盾曾说:“理解文章应一边读,一边回想自己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生活中去。”由此及彼,学生才能真正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读得绘声绘色,读得情趣盎然。
  “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在“一起一落”中,老天鹅充分展示了勇敢果断和自我牺牲精神。怎样引导孩子们读出心中那只奋不顾身的老天鹅呢?朗读之前,我下了两个口号:①握起拳头,高高举起,拍打桌面;②再次握起拳头,再次高高举起,重重地拍打桌面。力量的逐渐增强,让孩子们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手的疼痛,那份剧痛更如一柄重锤敲击在他们的心坎上。他们被感染了,被震撼了,对老天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顿时幻化为动情的朗读,从心中,从口中喷泻而出。
  三、循循善诱,融情入境
  叶圣陶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语文老师应该是“性情中人”,应该是“多愁善感”的人,善用“抒情”甚至“煽情”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心灵,拨动孩子们的心怀,使自己的语文课堂声情并茂、魅力无穷。“情缘境生”,孩子们在老师春风化雨的滋润下,将越读越好,越读越美。
  在《鹬蚌相争》一课中,我将孩子们分成两大组,分别扮演“鹬”和“蚌”,读好二者“相持”中的剑拔弩张、气势汹汹。
  师:太阳升起来了,鹬大声说——
  甲组:“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师:蚌也大声回道——
  乙组:“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师:太阳渐渐升至当空,鹬威胁道——
  甲组:“你不松开壳儿……”
  师:蚌毫不示弱,不客气地说——
  乙组:“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
  师:鹬气得直跺脚,说——
  甲组:“你不松开壳儿……”
  师:蚌扯高了嗓门,喊道——
  乙组:“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
  师:太阳缓缓下山,鹬有气无力地说——
  甲组:“你不松开壳儿……”
  师:蚌叹了一口气说——
  乙组:“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
  孩子们在一遍一遍的角色朗读中,不知不觉便进入了文本的情境,读得有情有景,兴味盎然。
  四、个性吟咏,我口读我情
  课堂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孩子们独自朗读时或摇头晃脑,或抑扬顿挫,或带有表演地夸张读,感情十分充沛,可集体朗读时原本充沛的感情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由于生活阅历、个性差异等因素对字词句的理解、体会也各不相同,朗读时自然就各有千秋了。因此,我们要积极鼓励个性化的多元朗读,让孩子们将自己的独有发现在朗读中表达出来,与人分享。
  “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孩子们个性化地读出了自己心底的独特情感。有的拉长了“拉”字,读出了槐乡孩子的热情、真诚;有的摇头晃脑地重读“美美地”,读出了槐花饭的味美,让人不禁垂涎欲滴;有的一字一顿地突出“槐、花、饭”,不仅读出了槐乡孩子的天真可愛,还读出了他们以家乡为傲的感情……
  声情并茂地朗读应该是小学语文课堂中最精彩的部分,最美的环节。教学中,让我们调动起孩子们的听觉、视觉、触觉,让孩子们的情感、心理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与默契,让孩子们在朗读中愉快地释放本真,感悟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郑连珍.让“读”领风骚[J].教育教学论坛,2010(30).
  (作者单位 蒋卢萍:江苏省宜兴市芳庄小学 钮俊芳:江苏省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一堂优质的语文课,应该让学生读出作者的情感,悟出文章字里行间孕育的情愫。通过品读文本细节,激发学生的情感,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关键词:语感;解读文本;入情;动情;移情  语文融工具性、思想性、人文性、艺术性于一体,它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教会学生读书、写字、作文、做人的重任。我认为优质的语文课应重视品味语言,读出作者的情感,悟出字里行间孕育的情愫。同时教会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方
我国素质教育已经实行了很长时间,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仍然存在,那就是我国的义务教育中存在教育歧视与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它严重地挫伤了一些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损害了
近些年,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从国家到地方都采取了各种措施。但这些措施对“沉”在农村的教师来说还需要一定的针对性。
摘 要:高中生“抽象函数”学习存在困难,针对学生学习抽象函数存在的困难研究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追溯历史,兴趣盎然;深谙本质,融会贯通;发觉联系,探索新知;变革方式,主动求学;掌握符号,缩减思维。  关键词:函数;抽象函数;学习困难;教学策略  函数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抽象函数又是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中进行再次的抽象概括。因而,抽象函数是高中数学函数部分的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本
摘 要:画物体受力图,就是将物体所受力全部画出来。一种是主动力;一种是约束反力。  关键词:受力图;主动力;约束反力  畫物体受力图,就是将物体所受的力画出来。物体所受的力有两种:一种是主动作用于物体之上,使物体朝某个方向运动或有运动的趋势,这种力称为主动力,工程上叫做荷载;一种是限制或阻碍物体朝某个方向运动或有运动趋势,这种力称为约束反力,简称反力。所以也可以说,有了主动力才有了约束反力。约束反
摘 要:围绕几个事例阐述了对“分享理论”的认识,以“分享是爱”为题组织了一次有意义的作文教学,发人深省。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生活;学会分享  语文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写作方面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避免说假话、说套话、说空话,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拓展
万事开头难,作为中职的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如何做好语文课程的导入,在极短的时间内用简短的几句话将学生迅速带入学习氛围呢?就此例谈几种导入的方法。
摘 要:有效的练习设计,可以巩固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技能的发展;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升思维的深度;挖掘知识的情感性,渗透思想教育,让每个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关键词:练习设计;课堂教学;思考  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的练习质量作基础。结合本人的
摘 要:古诗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更是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学习古诗,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塑造学生健康的情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故事教学中,教师过多注重的是学生对于故事的背诵以及默写,对学生的理解却没有特别的关注,这就很难实现古诗教学的目标。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古诗有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要重视古诗作者、背景的相
感之于心,发乎于情。作文教学要凸显真情实感,力求表达学生的真切体验,彰显学生的个性认识,挖掘学生对生活的独特体验,走个性化发展的习作之路,让习作成为学生宣泄情感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