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球化竞争压力急剧膨胀,劳动力成本攀升,珠三角中小企业在品牌建设、产品创新、市场拓展以及资本运作能力等都面临着严峻考验。本研究基于初次创业与再创业阶段性的动态变化分析,提出了通过选择性的转型解决珠三角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观点,并针对珠三角中小企业当前的资源与能力基础,指出了通过重组核心业务,提高跨区域经营能力,整合产品和渠道优势,加快学习与反应速度,提升资本投资价值等五种推动珠三角中小企业“转型”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转型 再创业 珠三角 中小企业
改革开放30年来,珠三角以地缘和成本优势承接全球制造业大迁移,取得骄人成绩。而今,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环保要求日益提高,税收政策的从优惠变成门槛。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些企业开始躁动不安,一些企业开始迁移,开始在江西、贵州,甚至越南安营扎寨……,但是单纯的转移仅解决一时之痛,只有产业“转型”才是解决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对珠三角的中小企业来说,“转型”注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在过去创业成功的企业,也不可避免地遗留着历史条件下的局限性,留下了许多尚未完成的使命,包括市场影响力、低端价值链环节以及创新能力等。由于行业特点、市场条件以及企业自身能力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成功转型并获得新生。在全球化竞争压力急剧膨胀的今天,珠三角中小企业转型的方向在哪里?如何发展?这些问题困扰着每一个再创业的珠三角中小企业,为此我们在深刻分析初次创业的资源积累、企业能力、市场掌控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珠三角中小企业“转型”的发展策略。
一、重组核心业务,推进集约化生产
一条完整的现代工业价值链包括了研发、设计、制造、组装、采购、库存、营销、运输等各个环节。在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技术含量不同,所包含的价值也就不同。珠三角多数中小企业所在的加工贸易环节处于价值链的中间环节,不仅要素报酬较低,附加值很小,而且很容易受到上游企业以及下游品牌经营企业的两端的挤压。因此,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关键是要分析各个业务的价值,以价值为标准识别哪些业务该转移、外包甚至放弃,哪些业务不仅要留下,而且要转型、升级、加大投资力度,重点攻关,然后重组核心业务。一方面,对基础薄弱,行业发展成熟,技术提升困难的业务,采取外包、转移或者放弃的策略;另一方面,选择价值业务加以转型,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机器设备、加大科技含量的方式来增加产量,以这种生产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低,成本较低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进而摆脱对低劳动力成本的依赖性。
二、贴近目标市场,拓展跨区域经营网络
许多珠三角中小企业依靠“三”来“一补”,前“店”后“厂”发展起来。早期的市场由于需求短缺,供不应求,产品足不出户就可以销售一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业集群形成,产品集中到专业市场就可以找到买家。然而,随着各地政府对产业集群积极的支持与推动,产业集群的重复建设与区域分布格局悄然发生了变化,以前需要到珠三角才能采购到的电子产品、塑料、灯饰等等,现在可以去长三角,中西部等更多的地方采购。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演进,这些传统销售市场受到极大的挑战。因此,在家门口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企业要求得生存,求得发展,只有从“厂”到“店”的传统观念中走出来,树立全国布局,全球导向的营销观念,把渠道做得更远,做得更贴近客户,才能赢得客户青睐,开拓未来的市场。
三、强化产品优势,打造企业自主品牌
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品牌力将成为产品销售的主要拉动力量,品牌建设势在必行,品牌将成为市场竞争的利器和企业生存的护身符。消费的品牌识别最主要的是通过产品、渠道和促销三种方式。消费者所接触的产品的各种属性、产品的质量、产品的包装,每一个点都是产品识别的一部分。珠三角众多的中小企业以OEM方式起家,尽管我们有些企业生产能力很强大,如东莞生产的电脑主板、扫描仪、显像管、微型马达等,已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15%-40%,深圳的钟表占全球市场的四成以上,但是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度和影响力微乎其微,甚至应对国内浙江、江苏和山东等国内品牌的挑战时,许多企业都已经举步维艰。我们一方应该继续在些细节上下功夫,精益求精,别出心裁,使产品真正占领消费者的心智,使产品的良好形象清晰化;另一方面应当发挥产品通路优势,整合下游渠道商,通过品牌的口碑传播,终端拦截的方式渗透市场。此外,不能忽略广告效应对品牌的重要影响,企业应当在明确品牌的定位的基础上,塑造清晰的品牌核心价值和品牌个性,制定品牌宣传的计划,并通过广告和促销等方式加以传播。
四、提高创新能力,争夺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
过去20多年里,许多中小企业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通过“三来一补”的方式承接香港、台湾和全球的制造业转移而获得发展。尽管这些企业成功的扮演了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中一个“生产车间”,却未能完成技术创新,产品更新和产业升级的历史使命。多数中小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仍处于组装、加工等低端环节,而未能参与研发、设计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较高的环节。低端的价值链环节是非常脆弱的,一方面,由于进入门槛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不仅竞争激烈,利润微薄,而且很容易被竞争者取而代之;另一方面,由于企业长期依赖于成本优势生存,缺乏在技术、知识要素等方面的积累,没有核心竞争能力,很容易在产业升级中被淘汰。因此,如何从低端的价值链向中高端的价值链延伸,从价值链的中间向两端延伸是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在下一轮竞争中,珠三角中小企业只有实现从组装、加工等低端环节升级为研发、设计等高端环境,才有可能走出微利时代的产业低谷。
五、优化赢利模式,发挥资本投资价值
在初次创业期间,众多中小企业资金少、融资难,创业者往往通过个人和家族的人际关系网络来暂时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企业利用这些资金整合土地、劳动力、能源和原材料资源开拓市场,获取盈利。然而,如今众多企业完成了一定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如何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了新的挑战。再创业阶段,企业首相要改变过去来料、生产、销售的传统赢利模式,探索如何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扩大新的利润增长点,开发新的赢利模式;其次要树立开放的融资理念,拓宽融资多元化的渠道,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道路。应当充分利用风险投资家、天使投资人、战略投资者获得所需资金。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积极的推进在中小板以及创业板上市融资,促进企业向规范的现代企业转变;再次,应当增强资本投资意识,学习机会识别、评估、投资和项目管理知识,掌握整合价值链,收购,兼并以及股本介入等多种资本运作手法,充分发挥资金的杠杆作用,使企业资金的投资价值最大化。
(作者简介:黎春燕,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李伟铭,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创业管理,创业投资与企业财务。)
关键词:转型 再创业 珠三角 中小企业
改革开放30年来,珠三角以地缘和成本优势承接全球制造业大迁移,取得骄人成绩。而今,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环保要求日益提高,税收政策的从优惠变成门槛。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些企业开始躁动不安,一些企业开始迁移,开始在江西、贵州,甚至越南安营扎寨……,但是单纯的转移仅解决一时之痛,只有产业“转型”才是解决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对珠三角的中小企业来说,“转型”注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在过去创业成功的企业,也不可避免地遗留着历史条件下的局限性,留下了许多尚未完成的使命,包括市场影响力、低端价值链环节以及创新能力等。由于行业特点、市场条件以及企业自身能力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成功转型并获得新生。在全球化竞争压力急剧膨胀的今天,珠三角中小企业转型的方向在哪里?如何发展?这些问题困扰着每一个再创业的珠三角中小企业,为此我们在深刻分析初次创业的资源积累、企业能力、市场掌控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珠三角中小企业“转型”的发展策略。
一、重组核心业务,推进集约化生产
一条完整的现代工业价值链包括了研发、设计、制造、组装、采购、库存、营销、运输等各个环节。在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技术含量不同,所包含的价值也就不同。珠三角多数中小企业所在的加工贸易环节处于价值链的中间环节,不仅要素报酬较低,附加值很小,而且很容易受到上游企业以及下游品牌经营企业的两端的挤压。因此,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关键是要分析各个业务的价值,以价值为标准识别哪些业务该转移、外包甚至放弃,哪些业务不仅要留下,而且要转型、升级、加大投资力度,重点攻关,然后重组核心业务。一方面,对基础薄弱,行业发展成熟,技术提升困难的业务,采取外包、转移或者放弃的策略;另一方面,选择价值业务加以转型,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机器设备、加大科技含量的方式来增加产量,以这种生产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低,成本较低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进而摆脱对低劳动力成本的依赖性。
二、贴近目标市场,拓展跨区域经营网络
许多珠三角中小企业依靠“三”来“一补”,前“店”后“厂”发展起来。早期的市场由于需求短缺,供不应求,产品足不出户就可以销售一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业集群形成,产品集中到专业市场就可以找到买家。然而,随着各地政府对产业集群积极的支持与推动,产业集群的重复建设与区域分布格局悄然发生了变化,以前需要到珠三角才能采购到的电子产品、塑料、灯饰等等,现在可以去长三角,中西部等更多的地方采购。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演进,这些传统销售市场受到极大的挑战。因此,在家门口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企业要求得生存,求得发展,只有从“厂”到“店”的传统观念中走出来,树立全国布局,全球导向的营销观念,把渠道做得更远,做得更贴近客户,才能赢得客户青睐,开拓未来的市场。
三、强化产品优势,打造企业自主品牌
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品牌力将成为产品销售的主要拉动力量,品牌建设势在必行,品牌将成为市场竞争的利器和企业生存的护身符。消费的品牌识别最主要的是通过产品、渠道和促销三种方式。消费者所接触的产品的各种属性、产品的质量、产品的包装,每一个点都是产品识别的一部分。珠三角众多的中小企业以OEM方式起家,尽管我们有些企业生产能力很强大,如东莞生产的电脑主板、扫描仪、显像管、微型马达等,已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15%-40%,深圳的钟表占全球市场的四成以上,但是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度和影响力微乎其微,甚至应对国内浙江、江苏和山东等国内品牌的挑战时,许多企业都已经举步维艰。我们一方应该继续在些细节上下功夫,精益求精,别出心裁,使产品真正占领消费者的心智,使产品的良好形象清晰化;另一方面应当发挥产品通路优势,整合下游渠道商,通过品牌的口碑传播,终端拦截的方式渗透市场。此外,不能忽略广告效应对品牌的重要影响,企业应当在明确品牌的定位的基础上,塑造清晰的品牌核心价值和品牌个性,制定品牌宣传的计划,并通过广告和促销等方式加以传播。
四、提高创新能力,争夺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
过去20多年里,许多中小企业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通过“三来一补”的方式承接香港、台湾和全球的制造业转移而获得发展。尽管这些企业成功的扮演了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中一个“生产车间”,却未能完成技术创新,产品更新和产业升级的历史使命。多数中小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仍处于组装、加工等低端环节,而未能参与研发、设计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较高的环节。低端的价值链环节是非常脆弱的,一方面,由于进入门槛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不仅竞争激烈,利润微薄,而且很容易被竞争者取而代之;另一方面,由于企业长期依赖于成本优势生存,缺乏在技术、知识要素等方面的积累,没有核心竞争能力,很容易在产业升级中被淘汰。因此,如何从低端的价值链向中高端的价值链延伸,从价值链的中间向两端延伸是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在下一轮竞争中,珠三角中小企业只有实现从组装、加工等低端环节升级为研发、设计等高端环境,才有可能走出微利时代的产业低谷。
五、优化赢利模式,发挥资本投资价值
在初次创业期间,众多中小企业资金少、融资难,创业者往往通过个人和家族的人际关系网络来暂时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企业利用这些资金整合土地、劳动力、能源和原材料资源开拓市场,获取盈利。然而,如今众多企业完成了一定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如何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了新的挑战。再创业阶段,企业首相要改变过去来料、生产、销售的传统赢利模式,探索如何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扩大新的利润增长点,开发新的赢利模式;其次要树立开放的融资理念,拓宽融资多元化的渠道,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结合的道路。应当充分利用风险投资家、天使投资人、战略投资者获得所需资金。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积极的推进在中小板以及创业板上市融资,促进企业向规范的现代企业转变;再次,应当增强资本投资意识,学习机会识别、评估、投资和项目管理知识,掌握整合价值链,收购,兼并以及股本介入等多种资本运作手法,充分发挥资金的杠杆作用,使企业资金的投资价值最大化。
(作者简介:黎春燕,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李伟铭,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创业管理,创业投资与企业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