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病原菌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点研究

来源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658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革兰阳性菌(G菌)、革兰阴性菌(G菌)和真菌所致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病原不同,分为G菌组、G菌组和真菌组。分析3组间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转归情况,应用方差分析、LSD法及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

共纳入20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G菌组71例(35.2%),G菌组114例(56.4%),真菌组17例(8.4%)。G菌组胎龄、出生体重大于G菌组和真菌组[(36.0±3.8)周比(33.0±3.9)周、(31.2±3.2)周,(2 620±925)g比(1 999±849)g、(1 595±666)g,P<0.05],医院感染所占比例低于G菌组和真菌组(29.6%比70.2%、94.1%,P<0.05),循环障碍、血糖异常、血小板计数下降发生率低于G菌组和真菌组(P均<0.05),G菌组和真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组发病日龄大于G菌组和G菌组[20.0(11.5,39.5)d比7.0(2.0,17.0)d、10.0(6.0,18.2)d,P<0.05,深静脉置管比例高于G菌组和G菌组(88.2%比25.4%、40.4%,P<0.05),治疗时间长于G菌组和G菌组[22.0(12.0,37.5)d比14.0(10.0,17.0)d、14.0(11.0,18.0)d,P<0.05],G菌组和G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菌组呼吸暂停发生率高于G菌组和真菌组(P<0.05),G菌组和G菌组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或降低的比例及C反应蛋白升高的比例高于真菌组(P<0.05)。

结论

不同病原菌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不同,可对早期经验性判断提供一定帮助。但因缺乏特异性指标,早期鉴别致病菌需结合病情综合判断。

其他文献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抗血栓治疗是ACS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经皮冠脉介入
目的探讨电刺激(TENS)联合奥昔布宁治疗后尿道瓣膜切除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儿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经尿道电切镜治疗后尿道瓣膜共112例,其中术后3个月尿动力学检查提示膀胱过度活动症患儿48例,采用随机表法平均分为3组,其中奥昔布宁组16例,口服奥昔布宁0.5 mg/kg,每日1次。TENS组16例,采用经皮电刺激治疗,每日1次,每次2 h。奥昔布宁联合TENS组16例,联合口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新生儿脐血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其在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EON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 ~12月本院阴道顺产分娩、产妇胎膜早破>12 h的足月新生儿为胎膜早破组,未发生胎膜早破、母亲健康且生后无临床感染表现的足月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IL-6和CRP水平,进行对照分析,并绘制脐血IL-6
目的通过我院1例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治疗的成功案列,探讨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检索国内外外科治疗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的相关文献,结合我院病例,阐述国内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治疗现状,对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的外科治疗进行详细总结。结果我院1例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患儿在行Norwood I期+ Sano术后顺利恢复出院。临床经验及文献检索都表明我国仅少数医院成功实施了Norwood手术,术后维持体-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