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软骨面骨折的诊治体会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s061268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39-01
  从2004年2月~2008年3月共收治髌骨骨折42例,其中5例髌骨软骨面骨折采用钢丝“O”型张力带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16-22岁,平均19岁,右侧3例,左侧2例,均体育课和劳动中膝关节扭伤所致,3例膝关节屈曲45°时X线拍摄的髌骨30°切线位片时发现,2例膝关节探查术中发现,2例粉碎。
  1.2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下,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以助患肢内旋。上大腿止血带,以便视野清晰。为了保护神经,取髌旁外侧切口,进入关节腔,清除血肿,然后髌骨外翻,显露关节面软骨骨折处,找出骨折脱落软骨骨块,骨块复位,助手用手指固定骨块,主刀用1.6mm克氏针从关节面向髌骨前侧穿过去,为了避免钢丝磨损关节面,先两空连线处用克氏针尖头刮成稍微凹陷,把钢丝塞入,然后髌骨前方把钢丝拧紧固定,髌骨复位后关节屈伸活动检查骨折固定是不是坚强及关节面平滑,有没有摩擦感等,最受探查交叉韧带,滑膜,半月板。如有损伤适当的处理后冲洗关节腔和切口,止血带松弛,彻底止血,然后按解剖层次把切口缝合处理。患肢屈曲15°石膏外固定4~6周。到期取石膏关节功能锻炼。
  2 結果
  随访6~12个月,5例患者骨折均愈合,4例患者膝关节功能达到屈伸活动0~120°,关节无疼痛及摩擦感,1例患者功能达到屈伸活动0~100°,跑步时间长和上下楼梯时疼痛,休息时缓解,关节腔注入玻璃酸钠等治疗后症状基本缓解。
  3 讨论
  3.1 髌骨软骨面切线型骨折的治疗[1]应该全面恢复髌骨本身的作用。髌骨切除或部分切除易致膝关节功能受限及创伤性关节炎。我们用细钢丝张力带的方法治疗髌骨软骨面骨折,基本使髌骨关节面解剖复位,从而维护了髌骨关节的重要生理功能。术后早期活动,对预防关节粘连及创伤性关节炎起到良好的作用。本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操作简便,价格便宜,便于基层开展工作。
  3.2 手术指征和技术要领(1)一定拍摄髌骨三位片,了解髌骨骨折情况;(2)骨块较大,粉碎不超过两块以上,而且骨块厚度大于2.5mm以上;(3)钢丝不应过粗及张力带过紧;(4)骨折一定要解剖复位,预防创伤性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3.3 并发症预防 术后可能感染,创伤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髌骨软骨面缺血性坏死,脱落(因髌骨中,远端血管在术中不破坏,故不易引起骨缺血坏死)等并发症。故只要在术中严格仔细地操作,彻底止血,骨折一定要解剖复位,台阶不超过1mm,术后可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应用关节腔注入玻璃酸钠,适当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等术后康复治疗,大多数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 程志立.多枚克氏针串接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 实用骨科杂志,2004,10,(3):226.
其他文献
目的白内障术中人工晶状体植入是术后恢复视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人工晶状体种类繁多,不同材料和不同设计的人工晶状体在临床应用方面有其各自的优缺点。文中对近年来人工晶状体材料研究进展,包括传统的PMMA材料、硅胶和水凝胶材料、丙烯酸酯材料以及可注入式材料等新型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优缺点及临床应用前景。
目的 探讨中医穴位贴敷联合中药熏洗泡足对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200例顺产或剖宫产术后无其它合并症,知情及配合治疗的产妇作为研究
随着人工晶状体材料和设计的不断更新完善,加之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白内障手术已经越来越接近屈光性手术的范畴。如何使白内障患者术后获得更好地视觉成像质量,如何选择更适合人眼的人工晶状体,目前是白内障手术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波阵面像差理论的问世,可以通过波阵面像差技术对不同材料,不同设计的人工晶状体进行必要的光学质量评价,从而设计出更加适合人眼生理特点的人工晶状体。文中就波阵面像差在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