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sdb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一味地追求考试成绩的提升不再是真正的教学目标,综合提高学生的能力才是教师应该去达到的,作为一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能力,教师应当学会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质疑”,诱导学生“释疑”。本文将从几种策略的分析入手,讲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疑能力
  有科学家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可见质疑能力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目前,大多数学生都不具备这项重要能力。以下笔者将具体列举几种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的策略,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质量和效率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具体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学会利用多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从学生感兴趣的点入手,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促进他们的积极思考。为提高学生的提问兴趣,笔者一般从学生的认知角度上出发,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在教授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时,除了教给学生什么是比,还要让学生具备结合具体实例,可以熟练求出各物品所占比例。例如,笔者会给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我校体育部准备购进8个篮球,7个足球,3个排球,让学生互相提问,求出各种球类在整体中占到的比例。必要时,笔者还会变换一下提问方式,问学生如果只知道各类球的比例和某种球的数量,是否可以一一对应求出其他球的数量,这种方式可以考察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了比的含义,不管是从正向还是从逆向,都可以熟练地应用比的定义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来积极引导其提问兴趣,让学生在互相提问、互相解决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创设学生敢问的课堂氛围
  虽然有很多教师注意到了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去提问这一点,但是我们很容易发现,现在大多数学生都不愿意去提问,甚至是不敢去提问,究其根本,这些学生是担心自己的提问会引来学生的嘲笑或是教师的不耐烦。因此,我们要创设一个让学生敢于提问的课堂氛围,达到一种学生都抢着去提问,且没有人觉得提问是会损伤自己的面子的事情。在具体实施策略中,笔者是采用鼓励式教学方法,每周推选出一名爱问之星,即同学们公认的本周提问次数最多的学生。小学生是比较渴望教师的表扬和认可的,在这种大家都想拥有这种荣誉的氛围中,即使有的害怕去问问题的学生,也会在不自觉中被感染,加入到爱问问题的行列中。
  由此可见,一个好的课堂氛围有多重要。在这种氛围中,每位学生都可以积极地去独立思考,提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疑问。
  三、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善于提问
  学生有敢于问问题的心之后,还需要有善于问问题的技巧。这时教师一定要去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的思维轨道朝着正确的道路发展,让他们利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创造出更大的思考价值。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的思维遇到堵塞的时候,积极地去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去正确思维。
  比如,在六年级上册教授到圆的周长这一课时,基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可以掌握圆周率的概念以及圆周长的求法,笔者会利用PPT展示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兔子和乌龟一起赛跑,兔子沿着正方形的路线跑,乌龟沿着圆形的路线跑,假设它们的速度差不多,谁先达到终点呢?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讨论得出最后的结果。在学生并未接触过圆周率之前,他们是很难理解如何去求圆的周长的,学生会向笔者提问:这个圆周率到底有什么含义?经过他们的疑问之后,此时再给出圆周率的概念和圆的周长公式,会给他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在课堂的最后,笔者还会积极引导学生去学习古代伟大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来计算圆周率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于圆周率的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我国古代数学家产生浓厚的敬佩之情。又例如,教学五年级“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把126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不断交换位置,让学生检验变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和原数一样,个个都是3的倍数呢?”“这里面有什么奥秘?”通过老师创设情境,学生心中产生疑问。这样水到渠成,学生强烈求知欲望自然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为学习新知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四、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漏洞,不适于如今的教学课堂。因此,教师要有足够的精力和耐心去创新教学模式,要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提问的参与度。面对一个问题,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让学生去独立思考,最终得出的答案才是有价值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创新了教学模式。在每节课上,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一味地讲解,而是留下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总结自己这一节课学到的内容。当然,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笔者常常准备一两个和课堂内容息息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思考,即可以让学生复习课堂内容,又可以让学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在六年级上册中,对于百分数的讲解笔者会创新教学模式,给学生展示几个生活实例。例如,在NBA篮球赛中,说一个球员的命中率是60%,这个百分数有什么含义呢?如果你是教练的话,一名命中率60%的球员和一名可以投进60个球的球员,你会选哪个呢?这时,喜爱篮球的男孩子会被调动起学习兴趣,会去积极思考笔者提出的问题,投进60个球和命中率60%有什么差别呢?在他们的慢慢思考中,会发现总的投球数不确定,这两者是无法去比较的,这便是百分数的特点之一,只能知道其比例,而无法确定其具体个数。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还会积极地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例如,采用分组教学,让学生可以在一种相对于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中自由讨论,他们可能会产生更多的问题,这样,笔者在课后会集体询问学生是否有新的问题出现,再统一解决这些问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探索出一种更加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学会去创新,不能一味地停留在传统课堂模式。
  五、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在不断地发展,有了这一现代化辅助教学工具,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实现多样化教学模式,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轻松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现在有很多的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喜欢结合PPT去讲课,笔者也不例外,但是在利用PPT教学的时候,不只是设计到了一些基本概念和课本上的内容,对于课外的延伸内容,笔者也会有大量的展示,另外,围绕课本基础知识而创设的问题情境,也是我教学的特色之一。
  笔者常常會在讲完一个基本概念后,抛出一个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例如,在教授五年级上册的梯形的面积公式时,笔者会问学生:“如果不给你们这个公式,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算出梯形的面积吗?“这时学生会去积极思考,有的学生说可以将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矩形,由它们的面积之和可以得出梯形的面积;也有学生采用填补法,用大矩形的面积减去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不管学生通过哪种方法得出了梯形的面积,笔者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电脑上操作,向学生演示他们的假想过程,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笔者的教学效率,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直观形象的教学过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而言之,作为学生思维模式的引领者,我们有多种方法去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首先是让学生敢于提问,再让学生善于提问,最后通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共同探讨,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考。教师在课堂上只有激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才会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希望每位教师都可以重视起这个问题,努力去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林航云.探究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质疑能力的培养办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137.
  [2]石花英.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华夏教师,2018(26):17-18.
  [3]张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学周刊:中旬,2014(4):6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班主任在整个小学教育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正处于建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小学班主任对于三观的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小学班主任怎样更好地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显得特别的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新时期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应该如何有效地实施激励策略。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班主任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
【摘要】英语教学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和写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但写作一直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尤其在小学高年级,写作存在较大的问题。且因为欠缺逻辑性和连贯性,学生对英语写作的积极性也不高。最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对于小学生写作尤为重要。本文以此為指导思想,从思维导图入手,对我校小学高年级英语写作现状进行分析,究其原因并探索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发散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争取能够对小学高
【摘要】校园暴力对受害学生身体造成伤害同时,更深一层的伤害是把暴力事件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施暴者通过把视频和图片上传于微博、微信、快手等社交网络平台,进一步丑化受害者的形象,给受害者造成身心上的二次严重伤害。本文通过网络流传对留守儿童“校园暴力”的成因和危害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引起社会关注,减少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关键词】网络流传;农村留守儿童;校园暴力;二次伤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由于数学的抽象性特性,使得学生对数学“敬而远之”。然而,生活中却无处不存在数学的影子。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入手,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养成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他们对数学生活化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  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摘要】新时期时代背景下,作为小学生的重要引路人和德育工作的开展者,要在提升个人素养的同时做好班级德育管理,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文章从笔者自身的班级管理经验出发,分析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为老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途径  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影响着小学生素质结构的优化,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参与者,班主任从生活和学习中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学生。诚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学生特别是农村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畏惧”写作的现实,着重分析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的根本原因,并从重视观察引导、坚持实践带动、善于把握时机、创新训练形式等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消除学生“畏惧”作文心理的做法,以期在作文教学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能力。  关键词:作文;畏惧;心理;消除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终目的是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
【摘要】高中生同时学习众多学科,除了不善于分配时间外,还不懂如何记忆,从而导致成绩低下。根据美国学术界研究的“学习金字塔”,把“马上应用/教别人”的学习方法应用到课堂上,帮助学生主动学习、重复学习,教师授课形式多样,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记忆效率猛增,可谓事半功倍。  【关键词】“学习金字塔”;记忆新方法  美国学术界的一项研究显示了不同学习方法的平均学习保持率,下图是当时研究出的“学习金字塔”。  
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我们的语文教育到底要为孩子留下些什么?》,文中于老师的观点如醐醍灌顶,又如石破天惊让我茅塞顿开……琢磨着于老的文章,我三省吾教,不难发现,无论是自己的课堂,还是他人的课堂,我们都犯过于老所说的弊病——或得“意”而忘“言”,或重“人文”而轻“工具”,遗忘了语文的本“姓”。语文本姓“语”,承载着听、说、读、写、书等语文能力训练的任务,所以课堂上我们该如何是以“课文”为
【摘要】学生减负是由来已久的话题,学生负担重除了社会原因、制度原因,也有教师教学的原因。本文针对初三学生负担重的现实,从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就如何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给学生减负阐述了几点粗浅做法。  【关键词】初三;政治教学;减轻学习负担  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向省级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从政府、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四层面提出了30条措施,进一步明确、强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够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流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语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具体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语感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培养策略  语感是评测学生语文水平能力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