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56块油层动用状况及层间潜力分析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liu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滨南采油厂单家寺油田单56块目前生产层是馆陶组馆下段地层的1、2、3砂体,原油粘度极高,平均达5-10×104毫帕秒,已达超稠油标准,在注汽吞吐、注汽驱采油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层间矛盾,针对这一情况,需要综合利用渗透率平面图、隔层平面图、区块储量动用情况等动静态资料,分析层间潜力。在此基础上,研究相应的治理措施并分析其可行性,以改善注汽吞吐、注汽驱效果,提高油层动用状况。
  前言
  本文主要针对单56块稠油开采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的层间矛盾,研究目前可行的治理措施,分析不同措施在区块不同区域的治理效果,筛选合理的治理措施,对效果不佳的措施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原因并提出调整意见。单56块目前分层开采效果较好,但层间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剩余油挖潜。本文就纵向补孔、分层注汽、调剖实验等具体措施结合措施井效果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措施调整方案。
  1.单56块地质概况及开发现状
  1.1地质概况
  单56块位于单家寺油田西区,滨县凸起西部南坡,东与单113块毗邻,南与滨南油田接壤,其油藏类型为受鼻状构造控制的地层超覆超稠油油藏,主要含油层系为馆下段1~3砂体,含油面积3.73km2,石油地质储量1194×104t。
  1.2开发现状
  截止2015年6月核实累计采油154.77万吨,采油速度1.62%采出程度17.62%,累计注汽453.67万吨,自然递减率17.9%,综合递减率11.3%,目前综合含水86.2%。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渗透率纵向差异大
  图2.1单56块Ng1-3组渗透率等值线图
  单56块渗透率统计显示:Ng组层间渗透率差异较大。尤其是Ng1-2层间差异更为明显,如图中白色、蓝色圆圈区域所示。
  2.2Ng组隔层小,不具有封闭性
  Ng下1-N下g2隔层:区内有10个局部区为物性夹层,上、下连通。隔层厚度一般1-2m,南部靠近断层的地方厚度较大,一般在4m以上。
  Ng下2-Ng下3隔层:区内有11个局部区上、下连通,北部比较厚,一般2-3m。
  两个隔层厚度小,横向岩性变化比较大,局部又有上、下连通的局部区,对油水未能起到封割作用,Ng下1、2、3砂体没有形成独立的水动力系统,属于一个连通体。
  2.3汽窜程度严重,影响层间油层动用
  单56块自2007年以来,井间汽窜逐年加剧,目前在整个单56块已经形成了地下热联通网络,影响了蒸汽热利用率,层间动用程度日益不均衡。
  2.4平面储量动用不均衡
  主体部位单井累积产量大于1.2×104t;主体部位靠近北部断层、西部与单6西结合部产量较低;东扩、南扩区域投产时间短,累积产量较低;小井距试验区单井产量0.8-1.1×104t。
  3.治理措施
  针对单56块严重的层间矛盾,主要采取了两种治理措施:机械方法和化学调剖,其中机械方法包括层间补孔和分层注汽,而化学调剖包括氮气泡沫和自扩散体系调剖两种方式[1]。
  3.1机械方法
  3.1.1层间补孔
  油井补孔措施是增加射开新的油层,是油田持续开发的重要增产措施,进一步完善注采系统,解决油水井射孔层位不对应问题,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有效挖掘剩余油,可以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阶段后,随着储量动用程度的提高,水淹厚度、水淹层数增加,平面剩余油面积分散、变小。随着开采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挖潜措施,剩余油分布也会发生变化,剩余油分布变得更具复杂性,对于开发这样的剩余油一定要坚持动态的原则,针对具体情况选取恰当的调整措施,以最大程度的挖掘油藏剩余油[2]。
  2014年在单56-9-17井实施上返补孔措施:
  (1)措施原因:2014年针对边部井56-9-17井进行上返措施。结合邻井生产情况,本次措施注灰上返Ng1-2,1117.0-1128.0,11米/1层。
  (2)作业注汽情况:该井2014.3.4-3.20日注灰射孔,3.26-4.9日注汽,4.1日邻井56-8-18井汽窜,汽窜对应井与上返前发生改变。
  (3)生产情况:4.17日措施开井,目前日指标40.4/4.2/89.5%,周期生产77天/430吨/3464吨,措施效果较理想。
  3.1.2机械方法-分层注汽
  单146-1井2014年采用了分层注汽工艺,在采取该工艺时,首先进行了吸水剖面测试,科学配置注汽量。
  从吸水剖面资料显示,该井上层动用较好,层间动用差异大,实际注汽4116吨,下层注汽2800t,上层注汽1300t,注汽压力达到12.7MPa,注汽干度70%以上,注汽效果远高于上周,转开峰值日油可达到26吨/天,目前累计生产243天,累计产油3883吨,措施效果理想。
  3.2调剖试验
  2013-2015年层间调剖试验,共调剖试验3口井,其中8-16井采取自扩散体系调剖后起到了良好的封隔效果。
  56-8-16井:该井共开采6周,前6周与邻井56-9-1556-6X1656-7X15井发生过汽窜效应,本次转周作业采用了自扩散体系调剖,挤入自扩散体系降粘剂1吨,该井2011.9.10-9.29日注汽,注汽时除56-7X15井正运作外,其余2口井均未发生汽窜。
  2015.10.7日开井后一直高温高液生产,目前该井日指标:34.5/3.7/89.0%/70度,周期生產283天/1768吨/11068吨。同期日度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本周液量温度均高于上周,措施效果理想。
  4.结论
  通过研究单56块地质概况、开发现状,统计小层渗透率数据,结合隔层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4.1分层开采效果好,但是单56块主体中部及北部分层开采不具备隔层条件,措施井选择困难。
  4.2从剩余可采储量来看,剩余油富集区仍然在单56块主体部位。
  4.3纵向补孔应结合累计动用情况,建议在边部井采取补孔措施。
  4.4调剖实验部分井取得良好效果,在区块中部建议调剖时结合汽窜情况进行封窜。
  参考文献:
  [1]裘怿楠,陈子琪.油藏描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147-148
  [2]张锐等,稠油热采技术[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999:105-114
  关键词:单56块;油层动用状况;层间矛盾;层间潜力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形势,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有利保证,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是当前建筑工程项目发展的关键内容,所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建筑工程造价应建立一套健全的管理体制,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减少建设资金投入、避免发生超支等情况。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现状进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的电子工程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控制工程的应用已经成为机械电子工程应用的前沿技术。控制工程中自动控制技术系统的应用如今已经大范围的普及。本文通过对控制工程的相关控制理论和自动控制技术系统的应用的介绍,阐述了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自动控制系统  前言: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已经成
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态势迅猛,在我们现代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摘 要:建筑的墙体要做保温处理,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的温度。但是很多的建筑在做保温处理的时候,消耗太多的资源,而且保温的效果还不好,不仅如此,还浪费了材料,这与建筑施工中要求节能施工的理念不符。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施工理念。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建筑外墙施工中的保温节能施工技术。探讨了保温技术施工的特点以及优势。  关键词: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施工技术  现代建筑在施工的时候,都要求使用节能的施工技术,而
摘 要:堆石拦河坝经常会出现一些渗漏的原因,可以通过确保坝体插入岸边深度、压实回填土、贴实无纺布等措施加以处理;对于出现的流冰破坏现象,可以采用加深过流的深度破碎大面积冰块等措施加以处理;对于坝下冲刷的破坏现象,可以使用控制消能末端基础冲刷上延等措施。笔者通过对堆石拦河坝常见的破坏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几点防治的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堆石拦河坝;破坏原因;防治措施  堆石拦河坝在施工的过程中,以
摘 要:建筑外墙施工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加强外墙保温节能的施工效果对于提高外墙保温的施工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满足设计图纸以及施工要求的前提下,采用合适的施工技术不断能够保证外墙具有更加美观的效果,也可以有效的促进保温质量的提升。所以,本文重点对外墙保温节能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这一技术的应用对于建筑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希望施工人员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对这一施工技术具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从而
摘 要:林业机械逐渐在现代化林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林业机械装备的人性化设计,满足林业机械设备的实际需求,对于林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林业机械装备的人性化设计进行简要分析,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林业;机械装备;人性化设计;研究  林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有效的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提高了劳动效率。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林业机械装备的人性化设计研究也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有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