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ha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学习方式。顾名思义,它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来实现学习目标,是学生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进行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那么,教师如何引导高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呢?
  一、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意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的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等。如在教《过秦论》一文时,当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不急于讨论分析,而是用多媒体出示秦灭六国示意图,使学生对秦国势力扩张路线有整体感知,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再如学习古诗时,课前五分钟进行竞赛活动,看谁背的古诗多,看谁知道的诗人最多,看谁讲的有关诗人的故事最多……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强大的内驱力。
  二、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如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积极主动的氛围之中,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层次、有步骤的系统的问题。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认真解读文章,从而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乃至创造能力。
  教师必须在策划、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上多下功夫,促进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鼓励他们质疑问难的探索,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摆脱“尽信书”和“尽信教师”的思维桎梏,并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激活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授课时,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活动空间、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和探索,拓宽他们的思路,进行多角度的思维活动。这时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讨论、辩论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提供帮助和指导,把自己定位于“学生的指导者、学生的合作者、学生的服务者”,帮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传授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教师应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去实践运用,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学习方法。
  如预习新课文中理解不了的问题,可以查资料寻求解决。还理解不了,不明白,可以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学生课上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积累、读书、思考、讨论、质疑,每一个学习环节都始终让自己处于主体地位,积极地参与,理解文意,增强情感体验。
  再如学习新课,第一遍通读文章,对文章整体“初步感知”;再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语段的分析,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最后统观全文,掌握表达形式上的特点,从而形成“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学习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及时地指导学生反思与回顾。反思与回顾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对知识本身的小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内化,促进新知识结构的形成与加固。如指导全体学生默想学了哪些知识以及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指定学生初步总结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情况如何,由学生对个体和小组情况做出评价,教师进行必要的总结,提出希望。另一方面则是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与回顾,让学生画知识结构图或学习流程图,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反思中,不断总结经验,归纳学法,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获取一次次心理上的愉悦,为新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奠定自信的基础。
  四、丰富自主学习的形式
  语文教学后,可结合课文内容,当场编一首热情洋溢的小诗,创作一个精彩的故事。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说说自己的肺腑之言;课后有效地组织学生编辑小报、表演课本剧,进行辩论、开展社会调查,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和本课学习形成的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这一环节,教师要从创新实践的角度出发安排拓展。
  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运用。教师必须给学生创设一个平台让学生进行实践。就语文课而言,语文活动主要应该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应适时设计开放的、多元的、突出学生自主性的活动。
  如在学习《雷雨》一课时,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自制头饰、道具,进行故事情节表演,小组间再展开比赛。学生在表演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自主学习。最后师生再共同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小组等。因为要表演,学生得仔细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样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应变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从中得到了锻炼。
  学生掌握的自主学习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就越能把课内的学习内容主动迁移到课外,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并加以创造性的发挥。长此以往,学生必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由被动地听讲与接受转变为自主探究获取知识,促进自身发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不断被激励去主动探究;学生的学习才不再限制于教师所讲的范围,而是不断地发现、不断地创新。
其他文献
何为语感?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进行分析、诠释、品味、容纳的过程的高度浓缩。一个语感水平较高的人,只要接触语言文字就能对其有诸多全方位正确的感觉,在应试中可直接反应在答题中。因此,语感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比较重要,教师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对于古诗词的鉴赏,有几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其一是对于字、词、句的理解,其二是对整首诗词表达技巧的分析,其三是对于诗词意象和诗人情感的
进入高中以后,语文学习和初中不太一样了,不再有那么多识记的内容,考试考的是理解,因此,很多学生在初中学习语文时的方法就不适合高中了,导致语文学习进度跟不上。“听、说、读、写”是高中生必备的四项技能,尤其是读和写,读又是写的基础,所以,“阅读”才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一、高一要“博”,广泛涉猎  著名学者夸美纽斯曾说过:“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高一学生学习负担较小,课余时间充足,而且没有太多的压力
在输电线路工程中,送电线路的设计施工占据重要地位,而其施工过程中工程管理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更是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送电线路的施工设计和施工的工程管理要严格遵照相关
思维品质是个体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主要靠后天的培养和训练。著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曾经指出“语文科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思维学科”。忽视语文思维品质的培养,语文教学效益事倍功半;重视语文思维品质的培养,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命脉,语文教学效益定然事半功倍。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一、养成正确的思维态度和思维习惯  良好的思维态度和习惯是提高思维品质的前提和保
绿道在国内通常是指连接开敞空间及自然保护区和历史遗迹等景观要素的绿色景观廊道。文章通过对绿道概念的理解,结合西宁市目前的公园绿地分布情况阐述了绿道规划建设对西宁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注重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施工人员必须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障工程妥善完成.针对深基坑支护施工的特点和技术要求,施工人员要认真分析
古文和古诗词一样,可谓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璀璨瑰宝,其突出地位与重要作用显而易见。与此同时,古文也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对真正贯彻高中新课程理念,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当从目标、内涵、文化、审美几个角度对古文教学加以认真考量,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保证学生素养的提升。  一、以常态诵读品味内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古文内容来讲,这句话尤其适用,所以,我们可以把诵读视为古文教
文章首先介绍了热声制冷的工作原理,其次运用最基本的力学、声学、热力学与热力统计等知识去推导热声制冷技术最重要的两个参数——热穿透深度和临界温度梯度,并对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