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基础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随之出现的高层建筑及地下建筑等工程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对于深基坑工程,不但要确保其基坑边坡的稳定以保证基坑内作业的正常与安全进行,还要防止坑外土体的移动。如若深基坑工程施工存在缺陷,必定会在经济和技术上对整个建筑施工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问题;探讨 城市建设发展迅速给我们施工所带来的问题是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基坑的开挖深度和开挖面不断加大,基坑内部的支护系统的设计与施工的难度进一步地增大。深基坑支护工程是一个集结构工程、土石方工程为一体的复杂工程,它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及隧道工程当中。深基坑支护是指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深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档、加固与保护的措施。深基坑的支护工程在支护结构上必须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既要控制好基坑开挖的安全稳定,还要严格控制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及周边管线的安全以及具体的工程设计要求等等。
1.深基坑支护施工存在的问题
1.1边坡修理不达标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由于管理和机械操作不到位,造成多挖或少挖以及开挖后的边坡表面平整度不够的情况发生,边坡的修理主要由人工来完成,但人工修理受到条件的限制比较大,只能进行浅要的挖掘,这不可避免的导致超挖和欠挖的情况发生。
1.2实际施工过程与设计有较大的差异
在深基坑的支护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施工人员往往为了抢进度、图局部效益而忽视了挖土程序的规范要求。另外,在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时,为了满足开挖空间的要求,需要对支护结构的构造进行适当的调整,而在实际施工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1.3土层开挖和边坡支护不配套
对于技术要求比较高的深基坑挡土支护结构,其施工组织和管理都较为复杂。比如土方施工单位为了抢进度,严重打乱了开挖顺序,特别是在下雨天气时的施工中,导致留下来的工作面远满足不了挡土支护施工的要求。另外,由于岩土工程的地下施工项目对资质的要求比较松,造成多层转包的现象发生,工程由那些技术水平不足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而这种单位由于缺乏安全意识,随意修改图纸设计,一味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更谈不上信息化施工和动态化管理。
2.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建议
2.1严格按设计方案组织施工
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监理人员要熟悉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勘察情况,并在开挖过程中市场对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对比,当发现地质报告与实际情况不符时要第一时间通知甲方单位,并对施工组织设计实施优化。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复杂,因此在设计方案组织施工时,必须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方案的评审,以防止工程中发生不必要的事故,将基坑支护的风险降至最低。在工程施工以前,监理工作人员要熟悉了解设计图纸以及施工环境,保证施工设备正常运转,如检查降水系统的运行是否正常、有没有配备应急抢险排水措施。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设计方案组织施工,务必保证锚杆位置、型号、数量等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切忌随便更改。如果发生特殊情况,设计方案必须重新进行评审。
2.2转变设计理念
近年来,我国在深基坑支护技术上已初步摸索出一套新理论和新方法。但在岩土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设计和施工方法方面仍有待于提高,缺乏统一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土压力分布还是以库伦或朗肯理论为基础,支护桩仍用“等值梁法”进行计算。这些陈旧的理念既不安全也不经济。因此,在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中,应逐步建立健全一套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
2.3基坑支护单位要与挖土单位互相配合
在支护结构施工、基坑开挖乃至支护结构使用阶段,应该合理地组织工序、工期计划,土方开挖次序、技术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开挖过程中应坚定“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宗旨,防止因工程桩、支护结构的不稳固导致基底土层松动,并尽可能地将土体的扰动范围减少到最低,借以缩减深基坑卸荷后无支撑的暴露时间。一旦突发特殊情况,施工单位应立即停工,并在问题原因没有查明之前,不能进行挖土。在基坑开挖期间,一般施工尽量避免采用爆破施工方案,实在万不得已,遇到地下土质较差需要采取放炮措施时,监理人员必须对施工方的爆破施工资质进行审查,并严格控制爆破方案的放炮、装药量,以防爆破时因冲击过大对边坡产生不利影响。开挖完工之后,还应督促甲方人员及时组织验槽,尽可能快地开展地下结构工程施工,以免基坑长期暴露在外,对工程质量构成威胁。基坑回填前必须保证支护层尤其是坡脚部分没有遭受损坏。当地下结构工程完工时,第一时间对一层基坑进行回填能够很好地保证边坡稳定。
2.4锚杆钻孔应按设计倾角和孔深进行
钻孔时如果遭遇障碍物发生无法钻进的现象时,施工人员可以根据现场情况改变钻孔的方向。若钻孔深度难以满足设计要求,则可以根据锚杆抗拔力等同原则在该孔周边实施加固补强;当遇到软土层时可以适当地加大倾角,把锚杆嵌入持力土层,嵌入前首先要进行清孔工作,保证孔内干净清洁。在下锚杆的过程中,应该将注浆管、止浆袋和锚杆一同放入孔洞当中,参考实际的注浆状况进行多次注浆,这一过程中要严格把握砼配合比,并保证浆液可以充满孔壁,使锚杆的拥有充分的抗拔性。喷射混凝土时务必保证砼厚度合乎设计指标,并搅拌均匀,尽量采取由下而上地实施喷射。三天后对锚固体进行检测,若强度超过设计强度的70%,方才可以开挖下一层土方。
2.5做好隐蔽工程验收
隐蔽工程是指在装修后会被隐蔽起来,外表难以发现的施工工程,根据建筑施工工序,隐蔽工程在最后都会被其他工序所覆盖,很难对其材料、施工开展检查。所以说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应该主动地、及时地配合土建项目对隐蔽工程实施分层分段的施工,对那些有技术指标的隱蔽工程,如锚杆位置、钻孔的深度和直径、锚杆插入长度、注浆压力以及注浆量,喷锚墙面厚度及强度等,应该在工程隐蔽之前就开始测试,以确保其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在施工方案中还要考虑设置预留的接地引出点,监理人员还应对锚杆应力等指标实施督查,并按规定保留混凝土、水泥浆试验块,以备不时之需。
2.6注意地下水或自来水或排水系统水患的影响
在基坑的开挖过程中,由于地下水环境的复杂性或管道漏水、排水系统出现问题时,所导致的水患会给基坑工程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针对地下水患问题,监理人员要参考地质勘察报告以及周围水文环境,在确定是采用降水方案还是防渗保水方案时务须谨慎对待,以免施工不当对周边建筑构成损害。一旦发现地下管道存在漏水行为,监理人员应该马上要求施工单位采取应对措施,如对管道进行补修、加固、防渗甚至改道等,以防止因为土壤液化而引起的滑波。在放坡、开挖阶段,应该对坡顶、坡面、坡脚实施降排水措施;此外,基坑周边还要设置排水沟系统,以免地表水渗透而流入坑内。
2.7研究深基坑支护新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城市现代化的迅猛发展,高层建筑工程的深基坑开挖及支护问题越来越被关注,传统的支护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今天高层建筑的施工要求。所以,对于深基坑支护的设计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急需能够寻求到更新更优的深基坑支护技术。
3.结语
深基坑支护施工是一个相对复杂但比较系统的过程,深基坑支护工作是否做到位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近年来,由于经济、科技的发展,深基坑支护技术已趋向成熟,但仍然存在诸如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以及监测等技术难题,如何改进深基坑支护技术仍是一个值得建筑行业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施工;问题;探讨 城市建设发展迅速给我们施工所带来的问题是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基坑的开挖深度和开挖面不断加大,基坑内部的支护系统的设计与施工的难度进一步地增大。深基坑支护工程是一个集结构工程、土石方工程为一体的复杂工程,它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及隧道工程当中。深基坑支护是指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深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档、加固与保护的措施。深基坑的支护工程在支护结构上必须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既要控制好基坑开挖的安全稳定,还要严格控制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及周边管线的安全以及具体的工程设计要求等等。
1.深基坑支护施工存在的问题
1.1边坡修理不达标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由于管理和机械操作不到位,造成多挖或少挖以及开挖后的边坡表面平整度不够的情况发生,边坡的修理主要由人工来完成,但人工修理受到条件的限制比较大,只能进行浅要的挖掘,这不可避免的导致超挖和欠挖的情况发生。
1.2实际施工过程与设计有较大的差异
在深基坑的支护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施工人员往往为了抢进度、图局部效益而忽视了挖土程序的规范要求。另外,在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时,为了满足开挖空间的要求,需要对支护结构的构造进行适当的调整,而在实际施工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1.3土层开挖和边坡支护不配套
对于技术要求比较高的深基坑挡土支护结构,其施工组织和管理都较为复杂。比如土方施工单位为了抢进度,严重打乱了开挖顺序,特别是在下雨天气时的施工中,导致留下来的工作面远满足不了挡土支护施工的要求。另外,由于岩土工程的地下施工项目对资质的要求比较松,造成多层转包的现象发生,工程由那些技术水平不足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而这种单位由于缺乏安全意识,随意修改图纸设计,一味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更谈不上信息化施工和动态化管理。
2.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建议
2.1严格按设计方案组织施工
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监理人员要熟悉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勘察情况,并在开挖过程中市场对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对比,当发现地质报告与实际情况不符时要第一时间通知甲方单位,并对施工组织设计实施优化。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复杂,因此在设计方案组织施工时,必须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方案的评审,以防止工程中发生不必要的事故,将基坑支护的风险降至最低。在工程施工以前,监理工作人员要熟悉了解设计图纸以及施工环境,保证施工设备正常运转,如检查降水系统的运行是否正常、有没有配备应急抢险排水措施。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设计方案组织施工,务必保证锚杆位置、型号、数量等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切忌随便更改。如果发生特殊情况,设计方案必须重新进行评审。
2.2转变设计理念
近年来,我国在深基坑支护技术上已初步摸索出一套新理论和新方法。但在岩土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设计和施工方法方面仍有待于提高,缺乏统一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土压力分布还是以库伦或朗肯理论为基础,支护桩仍用“等值梁法”进行计算。这些陈旧的理念既不安全也不经济。因此,在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中,应逐步建立健全一套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
2.3基坑支护单位要与挖土单位互相配合
在支护结构施工、基坑开挖乃至支护结构使用阶段,应该合理地组织工序、工期计划,土方开挖次序、技术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开挖过程中应坚定“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宗旨,防止因工程桩、支护结构的不稳固导致基底土层松动,并尽可能地将土体的扰动范围减少到最低,借以缩减深基坑卸荷后无支撑的暴露时间。一旦突发特殊情况,施工单位应立即停工,并在问题原因没有查明之前,不能进行挖土。在基坑开挖期间,一般施工尽量避免采用爆破施工方案,实在万不得已,遇到地下土质较差需要采取放炮措施时,监理人员必须对施工方的爆破施工资质进行审查,并严格控制爆破方案的放炮、装药量,以防爆破时因冲击过大对边坡产生不利影响。开挖完工之后,还应督促甲方人员及时组织验槽,尽可能快地开展地下结构工程施工,以免基坑长期暴露在外,对工程质量构成威胁。基坑回填前必须保证支护层尤其是坡脚部分没有遭受损坏。当地下结构工程完工时,第一时间对一层基坑进行回填能够很好地保证边坡稳定。
2.4锚杆钻孔应按设计倾角和孔深进行
钻孔时如果遭遇障碍物发生无法钻进的现象时,施工人员可以根据现场情况改变钻孔的方向。若钻孔深度难以满足设计要求,则可以根据锚杆抗拔力等同原则在该孔周边实施加固补强;当遇到软土层时可以适当地加大倾角,把锚杆嵌入持力土层,嵌入前首先要进行清孔工作,保证孔内干净清洁。在下锚杆的过程中,应该将注浆管、止浆袋和锚杆一同放入孔洞当中,参考实际的注浆状况进行多次注浆,这一过程中要严格把握砼配合比,并保证浆液可以充满孔壁,使锚杆的拥有充分的抗拔性。喷射混凝土时务必保证砼厚度合乎设计指标,并搅拌均匀,尽量采取由下而上地实施喷射。三天后对锚固体进行检测,若强度超过设计强度的70%,方才可以开挖下一层土方。
2.5做好隐蔽工程验收
隐蔽工程是指在装修后会被隐蔽起来,外表难以发现的施工工程,根据建筑施工工序,隐蔽工程在最后都会被其他工序所覆盖,很难对其材料、施工开展检查。所以说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应该主动地、及时地配合土建项目对隐蔽工程实施分层分段的施工,对那些有技术指标的隱蔽工程,如锚杆位置、钻孔的深度和直径、锚杆插入长度、注浆压力以及注浆量,喷锚墙面厚度及强度等,应该在工程隐蔽之前就开始测试,以确保其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在施工方案中还要考虑设置预留的接地引出点,监理人员还应对锚杆应力等指标实施督查,并按规定保留混凝土、水泥浆试验块,以备不时之需。
2.6注意地下水或自来水或排水系统水患的影响
在基坑的开挖过程中,由于地下水环境的复杂性或管道漏水、排水系统出现问题时,所导致的水患会给基坑工程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针对地下水患问题,监理人员要参考地质勘察报告以及周围水文环境,在确定是采用降水方案还是防渗保水方案时务须谨慎对待,以免施工不当对周边建筑构成损害。一旦发现地下管道存在漏水行为,监理人员应该马上要求施工单位采取应对措施,如对管道进行补修、加固、防渗甚至改道等,以防止因为土壤液化而引起的滑波。在放坡、开挖阶段,应该对坡顶、坡面、坡脚实施降排水措施;此外,基坑周边还要设置排水沟系统,以免地表水渗透而流入坑内。
2.7研究深基坑支护新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城市现代化的迅猛发展,高层建筑工程的深基坑开挖及支护问题越来越被关注,传统的支护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今天高层建筑的施工要求。所以,对于深基坑支护的设计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急需能够寻求到更新更优的深基坑支护技术。
3.结语
深基坑支护施工是一个相对复杂但比较系统的过程,深基坑支护工作是否做到位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近年来,由于经济、科技的发展,深基坑支护技术已趋向成熟,但仍然存在诸如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以及监测等技术难题,如何改进深基坑支护技术仍是一个值得建筑行业深入研究的课题。